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六章 春秋第一杠精(4K2)

    <b></b>                  菟裘城边,用数块木板搭建的简易渡口旁,大翼停船靠岸。

    宰予和子贡脚踩黄土仰望青天,忍不住感叹“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啊!”

    他们的身后,是公输班、赵毋恤和干将莫邪。

    至于田恒答应他的那几十户匠人,因为人数太多,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就没有随他们一同乘坐大翼归来。

    如果事情般的顺利,再过一个月,这几十户铁匠就能到位。

    如果不顺利的话,三个月也差不多该搞定了。

    在铁匠们还没有到位的这段时间里,宰予打算先让干将莫邪从菟裘的民户中挑选些聪明伶俐的,小规模的试验炼铁工艺。

    就算初期炼出的铁质量不佳也没事,反正菟裘的铁大部分都要用于制作农具,对材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做完了农具,剩下的铁则主要用来制作防具。

    防具嘛,能挡一刀就救了老命了,用的铁脆点也不碍事。

    再说了,就目前菟裘的守备力量,连皮甲都只能凑出五十套,还有工夫嫌弃铁甲质量不好吗?

    至于那些用来制作兵器的精铁、精钢,就等到干将他们把现有的冶铁工艺搞明白了,再用灌钢法慢慢摸索吧。

    等他们把路数摸透了,齐国的匠人也正好到了,那时候正好可以无缝衔接、大炼钢铁。

    不过说到炼钢,还得事先准备好用于炼钢的木炭。

    煤炭虽然可以用于炼铁,但煤炭中含硫量太大,所以连带着炼出来的铁也含有大量的硫杂质。

    灌钢法虽然可以分离出杂质,但分离出的主要还是炭、硅等熔点高的杂质,而硫的熔点只有一百多度,所以灌钢法拿它是一点办法没有。

    因此,宰予要想炼钢,还是得用木炭来炼。

    不过这段时间宰予光顾着收煤了,仓库里是一根木头都没有。

    不过对此,宰予倒也有自己的办法。

    反正前期的劣铁都是用来做农具,到时候在城门口贴个告示二十捆柴火换一条崭新的曲辕犁,每户限换一条。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宰予正在思量着自己振兴菟裘的发展大计,忽然看见前方来了一辆车。

    车上站着的,正是他的师弟申枨。

    申枨一边笑着冲他们招手,一边大喊道“我看见淄水上来了艘大船,一猜就知道是你们回来了!”

    申枨下了车,正想和宰予他们熟络熟络感觉,突然看见他们身后的干将和莫邪,不由一愣。

    他问道“这两位是?”

    宰予开口为他介绍着“这二位是越国来的名匠,干将与莫邪。”

    “越国的名匠?”

    申枨眉头一皱。

    他也没搞懂,宰予去了一趟齐国,怎么就能带回来俩越国的名匠。

    不过他是菟裘大夫,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但申枨依然还是犯了难。

    因为宰予先前签发过一份《菟裘招贤令》。

    《招贤令》中规定了对于愿意来到菟裘供职的贤才,将按等级提供各种待遇。

    其中,贤才被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类贤才的标准比较高,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夏商周三代的礼法制度、历史源流和施政策略。

    当时申枨一看到这个要求,第一反应就是子我,你直接报夫子的名儿不就完了吗?

    天下间能够符合这个标准的,要么是不屑于出仕为官,要么就已经成了大国的座上之宾。

    而偌大的鲁国,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据申枨的了解,估计也就只有夫子了。

    哪儿有这么招贤的?

    这不是看人下菜碟,专人设专岗吗?

    挖我们过来任职也就算了,现在还想撬走夫子。

    真就挖鲁国公室墙角,薅鲁国公室羊毛。

    不厚道啊!

    而到了乙类贤才这里,标准就下降很多了。

    乙类贤才只需要通读《诗》《书》《礼》《乐》《易》,并在君子六艺中有所专长就行了。

    而到了丙类贤才这里,标准又下降了一大截,你只要通读一份典籍,并且有些特长就行。

    丁类的要求最简单,认识字、会读写。

    而四类贤才的待遇也是大为不同。

    丁类授田百亩。

    丙类授田三百亩,提供菟裘乡校教授职务,并分配免费住房。

    乙类授田五百亩,每年额外提供俸米千斗,并授予大宅一套。除此之外,还会被加入菟裘特别人才计划,为大夫幕僚,随时准备递补菟裘职缺。

    至于甲类,工资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主要是菟裘大夫会亲自执弟子礼,将其奉为上师。

    申枨熟读《菟裘招贤令》,但里面确实没有标明名匠到底算是什么等级的人才。

    于是只好请示道“这……到底该配给什么样的礼遇呢?”

    宰予道“子周呀,你怎么这么教条呢?

    我不是在《招贤令》里开了个特殊人才条例吗?

    这样的名匠,直接以特殊人才条例为依据,按照乙类人才办理。”

    申枨点头领命,于是便走到一边开始与干将、莫邪介绍起了他们将会得到的待遇。

    干将、莫邪听完申枨的话,二人都变了脸色。

    干将慌忙道“宰子,我们只是来菟裘验证能否炼出铁精,并没有在这里久住的想法啊!”

    莫邪也委婉的回绝道“我们乃是越人,向来思念故土。鲁国的水土人情与越地不同,我们恐怕难以适应呀。”

    谁知宰予对此混不在乎“无妨!《招贤令》是我下的,那我就得言出必行。

    《招贤令》中明白规定着,只要是来到菟裘生活居住的贤才,一律提供这样的待遇。

    您二位虽然只是短暂客居,但也是在菟裘生活居住,只要是生活居住,那就必须按照法令办事。

    君子说出去的话,就像是离弦的箭,那是收不回的。

    以后就算您二位离开菟裘,那这些田地与宅邸,也依旧是属于你们的。

    而且,子周,你方才介绍错了《招贤令》的内容。”

    “错了?”申枨回忆了一下,回道“主君,应当没错啊!”

    子贡听了,撇嘴道“子周,这的确是你错了。你方才为他们介绍时,只说了一人的待遇。

    但这却是两位名匠,所以要提供的田地不是五百亩,而是一千亩,要提供的俸禄也不是一千斗,而是两千斗。

    至于宅邸嘛,可以把两套小一点的合成一套大的,毕竟他们是夫妇,也不好让人家分居两地不是吗?”

    申枨闻言,哈哈大笑的拍着脑袋,他走到莫邪的面前致歉,道。

    “我方才只以为您的丈夫才是匠人,没想到您同样是名匠。怠慢了您,还请恕罪。

    待会儿还请您二位先行入住菟裘的馆驿,明日太阳落山前,我一定会按时将千亩田契与宅邸文书奉上。

    至于今年的俸米,不知道您二位是要现在领取,还是……”

    干将平素一向沉默寡言,但这突如其来的恩惠,却让他感觉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可他说了半天,嘴里来来回回却依然是那几句话“宰子,我……您……”

    莫邪没好气的踩了他一脚,随后左手按在胯骨上膝盖微曲,竟向宰予行了个标准的女子常礼。

    莫邪道“您的恩德,我们谨记在心,但这些田宅我们实在是不能……”

    但她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宰予没来由的一摸脑袋。

    莫邪奇怪道“您这做什么?”

    宰予心情复杂的说道“原来你是懂得诸夏间的礼数的啊?”

    莫邪听到这话,刚刚还面色如常的脸蛋,蓦地一红。

    她垂着脑袋,心虚的回道。

    “以前我陪父亲去过楚地,楚人虽然同样远离中原,但礼数还是懂得一些的,所以我就跟着学了一点。

    只不过……礼数毕竟步骤繁杂,所以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能记起来。”

    宰予道“记不起就记不起吧,自然一点也好。

    不过既然礼数不一定能记起来,那我的这些所谓恩德,你们也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田地和宅邸,你们该收下就收下,不用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宰予这招以退为进,看似原谅了莫邪的失礼,实则把收下田宅和记忆好坏挂上钩。

    所以这话一出口,莫邪就再没了回绝的理由。

    她如果继续拒绝,就说明先前是故意失礼,这就等于当面侮辱宰予了。

    即便莫邪不懂得中原的礼义,但人家对你不错,你却想着打别人脸,这样的行为就算是在越国,也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

    所以要怪,也只能怪她先前礼数不周,没把宰予当回事吧。

    宰予见干将和莫邪不再推辞,这才心满意足的冲着众人说道。

    “冬日天气寒冷,其他的事,我们先回菟裘再说吧。”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上了车。

    干将莫邪和两个小孩儿坐同一辆,而他则与申枨、子贡坐一辆。

    刚刚上车,马车的车轮还未开动,申枨便压低嗓音开口道。

    “主君,刚刚外面人多,我没好意思说……”

    “怎么了?”

    “就是那个《招贤令》,要不要再改一改?”

    “你是说加入匠人这一类吗?”

    “不是……我是说原来的条款,要不要修订。”

    宰予问道“为什么?”

    申枨无奈道“您离开菟裘前往齐国这段时间,菟裘来了个符合《招贤令》条件,但却没办法用的人。”

    宰予皱眉道“嗯?还有这种怪人?”

    子贡也觉得奇了怪了“他什么来头?”

    申枨一想到那个人,气的脸都红了。

    宰予和子贡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他和高柴、冉求可是受了大罪了。

    “那狂生,是郑国邓析的弟子!”

    “邓析的学生?”

    宰予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明白申枨为什么会这副表情了。

    邓析,乃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祖师爷。

    从先后顺序来看,邓析的活跃时期要早惠施和公孙龙一百多年。

    不过活跃时期早,不代表邓析的嘴皮子不利索。

    他的嘴皮子不止利索,而且还极其喜欢喷人。

    惠子无非也就和庄子互喷而已,公孙龙子也只会和同他地位差不多的人交流感情。

    而一遇见大人物,惠子和公孙龙子还是比较能克制自己骂人的,尽量采用讽谏的方式进言。

    而邓析子就不一样了。

    他可真是逮谁喷谁。

    邓析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自然也有其政治理念。

    他的观点在这个年头说起来可能有点大不敬——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段话很好理解不去效法上古的圣王,也不尊崇现有的礼法制度。

    按理说,邓析有这种想法,他应该会与郑国的大力改革者子产关系不错。

    但实际上,子产当政改革时,邓析居然嫌弃子产改革的力度不够,屡屡在公开场合批评子产的施政策略,他认为改革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改革。

    但实际上子产改革时,都已经差点被郑国的卿大夫和部分国人逼得要流亡国外。

    在子产推行改革期间,郑国国内数次爆发叛乱,还屡屡发生失火等离奇事件。

    要不是子产抱着必死的决心坚持推行改革,说不定还真就被那些暗地里的人给搅黄了。

    然而这种力度,邓析居然还嫌不够,他这样的行为,基本已经可以被鉴定为春秋二极管。

    不过对于邓析的行为,子产倒也没有去理会。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子产还是个宽厚的仁人,他可能觉得邓析还年轻,有些愤世嫉俗的想法也很正常,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也就会好转了。

    谁知道,直到子产死的时候,邓析依然没有改变他的看法。

    而子产之后,子太叔接任郑国执政卿,邓析又开始改喷子太叔。

    可子太叔比子产还要仁爱,于是也没去理会邓析,而是任由他在国内发表看法。

    不过现如今,子太叔也去世了,郑国的执政卿也换成了驷歂。

    驷歂可没有子产和子太叔那样的好脾气。

    这位可是敢带着郑队痛击周王室、暴打周天子的一流狠人。

    你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这不是找收拾吗?

    不过邓析倒也是条硬汉,他喷人从来不看你是什么人,只要你不对他的胃口,他就喷你。

    毕竟,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嘛。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驷歂一上任,就开始着手收拾邓析和他的学生们。

    前段时间郑国一直有风声传出,说是邓析如果还不收敛,那驷歂就打算直接把他给办了。

    邓析子对此的评价很简单,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概况就这?

    不过邓析的腰杆子硬,不代表他的学生们腰杆子也硬。

    邓析不跑,不代表他的学生们不跑。

    只是没想到,邓析的学生们没地方混饭吃,居然都跑到菟裘来了?

    宰予捏着下巴,琢磨道“这可有点不好弄了,如果单论口舌,他的学生才是天底下最能抬杠的那一批啊!”

    ------题外话------

    是你苍白了我对月票的等待,讽刺了我对求票的执着。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