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三章 战神之路的起点

    泰山郡是青州、兖州、豫州、徐州交界之地,是四州最大的山区地带。

    战略价值极高。

    无论哪一方得到泰山郡,都等于得到了一处屏障。

    北部是由泰山、龟山、尤来山、梁父山、原山、临乐山构成的山地,南部是蒙山山区,也就是现代的沂蒙地区。

    进入泰山郡有五条路,在兖州的济北国走汶水进入北部山区,在青州的齐国走淄水西行,在豫州的鲁国走洙水东进,在徐州走武水、沂水北上。

    每一路都是仰攻。

    青州初定,还需要冀州支援物资安民,所以刘襄率军向东南行进,自历城,过祝阿,进入了济北国境内。他要先占据济北国的北部地带,打通济北连接冀州的补给线,然后再南下汶水,自东向西,攻略泰山郡北部山区。

    没办法,济南国虽然在泰山郡的正北方,可是有山脉阻隔,没有直接联通的大路,只能先打济北。

    他攻略青州的补给线是平原、高唐、历城一线,现在要打泰山,补给线得改换到平原、高唐、卢县。

    卢县是济北国的国都。

    济北国相鲍信是曹操的坚定的支持者,安平军进攻青州的时候,他就提高了警惕,在国都卢县聚集军队。

    不警惕不行,卢县距离历城只有九十里,骑兵突袭一天就到,步卒两三天就能兵临城下。他没敢主动进攻,新生的曹操集团,是不敢主动招惹刘襄的。

    但现在不同了,敌军已经进入辖区,不打也得打。

    张辽在卢县东北十里建立营寨,等待主力部队到来,对方早有准备,已经坚壁清野,得打一场攻城战了。

    刘襄不喜欢攻城,可这次没有选择的余地。

    大军安营,打造攻城器械,他带着宿卫前去观城。

    几百骑兵绕着卢县转了一圈,城楼上的鲍信羡慕得流口水,用几百铁甲骑兵侦查城防,真他娘的财大气粗。

    “骑兵多了不起啊?”他酸溜溜的报怨。

    由不得他不羡慕,曹操麾下就没有成建制的铁甲骑兵,所有骑卒加起来都没有别人的侦查部队多。

    想想就气馁,怎么打呀?除了死守城池,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求援的信使早早就派出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等来援军。

    就算援军来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

    鲍信心中很虚。

    刘襄看了一圈,卢县并不是什么大城,周长不足六里,上城的守军倒是挺多的,密密麻麻的,有上万人,军服、战具并不统一,征集了不少青壮。

    济北国不是大国,初置之时只有三县,立国九十多年,发展到了五县,大概二十多万人口。

    经过这两年的动乱,人口也就剩下十几万了吧?估计青壮都被集中到了卢县里面。

    他向东门靠近了几步,冲着城楼上的鲍信喊话:“鲍允诚,济北疲弊,兵微将寡,何必顽抗?”

    “谁胜谁负,犹未可知,何必多言?”鲍信硬气的回答。

    两人都在防备对方放冷箭,距离拉得很远,刘襄感觉喊话很费劲,大声邀请道:“鲍允诚,可敢下来叙话?”

    “不敢!”鲍信脱口而出。

    这回答,让刘襄愣住了,什么时候胆子小能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了?都不用婉转的表达一下吗?

    城下的刘襄在诧异,城上的鲍信在后悔,说秃噜嘴了,心里太紧张,真实想法脱口而出,看着周围神色各异的属下,他只想抽自己两巴掌。

    “敌酋用兵诡诈,吾绝不上当。”也不知道这个解释能不能圆回来,他现在有种蒙上脸跑回家的**。

    鲍信要是来到现代,就会知道这种感觉叫做:社死。

    但他这句不敢,也让刘襄打消了劝降的念头,敌方准备充足,卢县的位置也绕不过去,攻城战难以避免,也必须要拿下城池。

    那就打吧。

    想攻城,器械少不了,干掉援军也很重要。

    攻城之前的准备工作,一时之间难以完成,得想办法先弄死援军。

    留崔奕镇守大营,统领各部加固营寨、挖掘水井、制造攻城战具,囤积粮草、石弹。鲍信坚壁清野做得很彻底,安平军的木料都得在远处采伐转运,准备工作很烦琐,也很耗费时间。

    这次出兵,正卒两万五,还有青州军团的一万五千人充任民夫,有点不够用,但快要春耕了,不能调动青州的民夫。

    刘襄领宿卫和越骑趁夜出营,绕过卢县,悄悄的沿济水向西边摸去。

    曹操的主力在颖川南下,但不可能不留兵马守护兖州,想快速支援济北,要么走北边的济水,要么走南边的汶水,卢县靠北,自己的补给线也在北方,援军有极大的可能会走北线。

    他要摸过去,给对面一个惊喜。

    济水在济北国境内的走向,是西南到东北,绕过卢县向西行进三十多里就到了河道,沿济水再向西行,是临邑、谷城、东阿一带,是东郡的辖区,那里人烟稠密,不能过去。.

    三千五百骑兵在济北国与东郡的边界之地停步,于济水南岸的密林中隐藏,多派斥候打探援兵行踪。

    援兵什么时候能来,走的哪个路线,刘襄不能确定,他就是趁着准备攻城的功夫,过来蹲一蹲有可能从这里路过的援兵。

    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这一竿子,还真的碰到了枣。

    这个大枣,名叫夏侯惇。

    等待的第四天,出现在济水上游,正沿着河岸急急忙忙的向东行进,万余人的队伍在南岸拉长了五里地。

    不愧是百战无一胜的战神夏侯惇,这种行军的方法,都不用等着夜袭了,就算光明正大的冲过去,敌军都来不及结阵。

    看到探报的严纲一直怀疑斥候弄错了,这是流民吧?

    忍不住反反复复的询问,斥候信誓旦旦的保证,打着旗号,有兵器,也抓了俘虏拷问,主将叫夏侯惇,兖州的兵马,没错的。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这要是不干他,老天爸爸会怪罪的。

    三千五百骑兵当即着甲,检查弓箭、兵刃,一切停当,上马西行,迎着兖州援军就冲了过去。

    宿卫在前,越骑在后,准备帮助敌将夏侯惇,开启战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