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五章 以工代赈

    <b></b>                  刘襄是被憋醒的,趴着睡觉有点喘不上来气。

    醒来的时候,外面黑黢黢的,也不知道是几点了,他不想打扰宿卫,就侧了下身,静静的思考。

    八月底了,不知道张角死了没有,再过一个多月,黄巾军的主力就要败了。

    到十一月份,张宝覆灭,刘襄就会失去挡住东汉禁军的屏障,发展势力的窗口期就要结束了。他与皇甫嵩,就只隔着一个中山国。到时候,必有一战,怎么击退他们,这是个难题。

    中山国现在很混乱,官军、私兵、盗匪、黄巾,在那片土地搅成了一锅粥。

    他们挡不住皇甫嵩。

    刘襄所在的北新城的位置,就在后世保定市的东北,徐水县的西南,有燕南赵北、燕地之门的称呼。此地原名空城,始建于燕国,后来因战乱废弃,西汉时在空城原址的北边,重建了北新城。

    是夹在山地和湖泊沼泽之间的一处小平原,守住这里,就能挡住北进幽州的路径。

    北新城的东边就是后世的白洋淀,现在被各种水贼、盗匪盘踞。那里地形复杂,河网、湖泊、淤滩密布,官军无力征剿,刘襄也不想陷入那个烂泥潭。

    西边就进入了太行山脉的地界,在徐水的上游,那里有个北平县,县内山势高峻,河谷深切,是个不好用兵的地方。

    西南是蒲阴县,地处蒲阳山,是蒲水的发源地,河道在山区蜿蜒曲折,所以古名曲逆县,听名字就知道不太好打。

    如果想要进兵中山,就要先打蒲阴县,时间不太够用,很可能在城下被围攻,这让刘襄有些犹豫。

    稳妥的办法,还是死守北新城,抵挡皇甫嵩北进。

    历史上,皇甫嵩在十一月剿灭了张宝,就停止了用兵的脚步,那是因为广阳郡的黄巾早已被平灭,幽州没人造反。

    现在,刘襄造反的声势浩大,皇甫嵩不可能视而不见,终究是要打一场的。两个月的时间,刘襄要把北新城建成一座堡垒,然后利用冬季的严寒逼退敌军。

    他需要挺过这一关。

    就在刘襄沉思之时,天色已经放亮,新的一天开始了。

    城内继续救灾,今天主要是清理火灾之后的废墟,准备重建房屋。汉朝的建筑以木制为主,富户当然是用的好木料,建的美轮美奂。

    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他们的房子以不多的木材搭个框架,然后利用枝条、茅草、泥土填充,这样的草庐、茅屋就是他们的居所了。

    碰到火灾,一个个茅屋就跟火把一样,而且这种屋子,御寒的效果真不怎么样。

    刘襄觉得,如果县城里面建一堆地窨子,实在是难看。所以就叫人打土胚建房子,黄泥加入打碎的茅草、秸秆,用模具脱胚,然后阴干即可。

    盖房子的时候,直接用泥土勾缝垒砌,外面再抹一遍黄泥就行。这种屋子在后世,一直到八十年代都还有存留。

    汉代也有土胚建筑,不过那是夯土技术,确实很坚固,就是人力物力消耗太大,建筑速度也极为缓慢,主要用来修筑城墙、宫殿、陵墓,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

    方法教完,刘襄就不管了,他就是个嘴把式,汉代百姓比他的动手能力强多了。地基的沟槽怎么挖,墙体怎么垒,房梁怎么盖,屋顶怎么铺,用不着刘襄教,人家都会。

    刘襄有过烧红砖的想法,但是来不及呀,没有时间建砖窑。北新城原有的火窑,都被刘襄征用了,正在改建,准备用来烧水泥、石灰和投石机的石弹。

    刘襄更需要这些物资,红砖跟它们比起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了,等渡过难关再说吧。

    昨天在刑场玩了一出发粮立信的戏码,也不知道是真有用,还是单纯被粮食吸引。

    来县里应募的人特别多,四里八乡的灾民都在往县城聚集。

    北新城的民怨未平,刘襄对这些人有顾虑,不放心招入军中,就全部招为民夫,送去各处干活了。

    刘襄分辨不出哪些人被抢了,又被抢了多少,他也不知道应该退还多少钱粮,更没办法安抚这些人心中的愤懑。

    可饥荒不等人,没饭吃,就得饿死。

    算是以工代赈吧。

    老弱妇孺管两餐,青壮每月额外再给五斗米。

    估计之后几天,来的人会更多。

    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啊,刘襄规划了一大堆工程,就怕劳力不够呢。

    百姓忙忙碌碌,到处都是人群,城里彻底成了大型施工现场。刘襄重点关注了一下茅厕的问题,这么多人聚集,排泄物不好好处理,就等着瘟疫横行吧。

    优先修建茅厕,专人监督胡乱排泄的问题,又建立了专门收集粪便,拉到城外沤肥的队伍。

    老话讲的好,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粪便拌上草梗树叶再加上土,在田间地头一堆,最后用土封好,任其发酵,明年就能当做肥料,直接堆肥了。

    普及化肥之前,这就是田地增产的法宝。

    城外也没消停,反正刘襄所在之地,老百姓就别想消停了,想安安静静的等死?做梦去吧,都给老子干活去,干了活,有饭吃。

    他让人在城外搭了草棚子,在那里脱胚、阴干,城里可没这么大的地方。

    又命人去伐木,解决建筑材料和燃料的问题。

    还组织了运送物料的车队,拆迁的废料往外运,建筑的材料往里送,鹿车、平车、辎车,一队队往来不休。

    出了西门再走里,就到了山区,那里有处窑场,主要是用来烧陶和青砖的。现在正在改建,以后专门烧水泥、石灰和投石机的石弹。

    刘襄觉得,这里的地形真是不错,两面环山,南邻徐水,他想在这里建一座小城,用来做工坊区,还要扩大窑厂。

    此城不必多大,依托山梁走势,再修建两处两百米左右的城墙就行,战时也能与北新城互为奥援。

    等水泥出窑,就开始动工。

    刘襄准备把这里命名为保定,用来纪念后世的那座京畿之门。

    这么一算,劳力缺的有点多,他发文范阳,调一万民夫南下,派两千步卒护送,随军多带工匠,专门修筑保定小城。

    文书的最后,又让田畴加派了一队缇骑过来。

    四处转了一大圈,晚上的时候回到了县衙。

    赵云还没回来,他带着三千人马,去攻打城外的庄园坞堡了,这些大多是昨晚叛乱之人的产业,剩下的也与叛乱之人脱不了干系。

    刘襄要彻底清扫北新城的豪强地主,昨晚的叛乱,给了他绝佳的借口。

    他给北新城的地主都定了罪。

    罪名叛乱。

    夷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