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六章 说好的白袍小将呢

    <b></b>                  刘襄疑惑的看着甄逸“吾乃叛贼之后,现在又在造反,走宗正的门路?”

    “宗室出身,要入了名籍簿才行。”

    “刘焉得多瞎才能认可我的出身?”

    甄逸捋捋胡须,颇为自得的说道“吾来之前,已为主公想好对策,主公以后不可在提是常山宪王之后了。”

    刘襄撇撇嘴“我没提啊,我一直假装是中山靖王之后。”

    见刘襄不在意换个祖宗,甄逸接着话头说道

    “吾查到临邑侯有两枝,一个是光武时叛乱的刘让,一个是刘复与其子刘騊駼(tatu)。

    刘騊駼是光武帝的兄长刘縯之后,都是传自长沙定王刘发,原是校书郎,奉邓太后诏命,在东观校定《五经》。

    永建元年,朝局混乱,顺帝幼年登基,外戚宦官争斗不休,《东观汉记》将要完成之时,刘騊駼突然无病而终。

    临邑侯国也发生了暴乱,家人四散,难以寻觅。

    主公可假托是刘騊駼曾孙。”

    刘襄疑惑的问道“刘焉能信?”

    甄逸老神在在的说道“刘君朗好图谶,有一好友名董扶,极擅此道,最得刘君朗信任。

    吾有门路能请托到董扶府上,有其相助,必能让刘君朗考据出主公出身,计入名籍簿。”

    “把反贼计入宗室名籍,刘焉怎会担此罪责?”

    “只是考据出身来由,此宗正本分,于朝廷也是有功无过。陛下若质询主公出身,宗正无考据才是罪责。”

    刘襄点点头,身份的转换是个大问题,宗室、宦官都有了安排,还缺少名士帮忙游说,获得一部分士族的认可。

    这是个大难题。

    这个难题需要刘襄自己解决,他不会把身份转换的问题,都交给甄逸去办。完全信任甄逸这种老狐狸,是极为不智的。

    两人聊了不短的时间了,田畴已经拿着账册回来,看到他们在梳理宗室谱系,就待在一旁不敢打扰。

    话题告一段落,刘襄从田畴手里接过账册,递给甄逸。

    “结交人脉的花费,甄公自取,若是这里的珍宝不够,可去渔阳府库调取。”

    甄逸也不客气,公私还是要分明的。他送资财给刘襄是他私人的事情,办理公事的花费,当然要刘襄掏腰包。

    “主公结交赵忠,是求门路,还是求进言?”

    “先打通门路,明年再求进言。”

    “那千金足以,若是求进言,非五千金不可。”

    “甄公自取便可。”刘襄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只能托付给甄逸一人,那不如就表现得大方一点,扣扣搜搜的,难成大事。

    该说的话都说了,已经到了晚间,刘襄置办宴席为甄逸接风。

    三杯过后,他又倒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是天光大亮。听田畴描述“昨晚宴席之时,将军与甄别驾都喝多了,一致决定要早点赶到洛阳,为将军落定宗室身份。

    将军写了文书谕令,叫开城门,半夜就把甄别驾送走了。”

    刘襄没什么印象,不过也无所谓,他也没指望甄逸帮他处理内政,早早去洛阳也好。刘焉当不了多长时间的宗正了,接任的刘虞,不是个好贿赂的。

    他背上难受,不愿起身,就让田畴将公文念给他听。军中正在整训,民间正在核查,涿县还在对峙,无有大事发生。

    范阳城里因为劫掠事件,只有射声和越骑驻扎,刘襄在城里以起义的一千人为基础,招兵两千人,组建了三千人的范阳县兵作为守军。

    在世家豪强的俘虏中拣选能书写的管事、账房,储备登记造册的书吏。为了活命,这些人很积极,选出了八十人,和之前的五十余人,被编成十三个队伍待命。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赵云已经到了中山国蒲阴县,明日可到达北新城附近,刘襄准备带越骑去接应。

    毕竟是赵云啊,刘襄要表现一下求贤的态度,他要带伤去迎,打一打感情牌,感动一下这位猛将兄。

    新兵要留在范阳继续训练,他不想带这支部队南下,太冒险了。

    新兵整训三天了,背军规也背了三天,刘襄今天要去检验。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表现一下对军规的重视。

    城外大军是多个营寨分别驻扎,中间一处大寨,四个小寨拱卫四方,后面是流民的营地,占地面积很大,不比范阳城小。

    刘襄挨个走了一遍,看了各个营寨的新兵状态,还是有些混乱,但士气还可以,成军才几天而已,不能多做要求了。

    ………

    八月二十四日,下午未时,刘襄坐着双轅轻车,带着一千四百骑兵,来到北新城。

    北新城县距离范阳县五十里,范阳这些天闹了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也没什么反应,把城门一关就算完事了。

    相当的敷衍。

    刘襄大军到来的时候,城下居然还有人走动,他真的很想带兵冲城。

    压下这种不靠谱的想法,他故意带着骑兵绕城一周,恐吓城中守军,防止他们出来找麻烦。

    然后率军继续南下,渡过徐水,与赵云的队伍在城南十五里处汇合。

    赵云今年二十七岁,身高八尺,四肢修长颇为健硕,虽然不是虎背熊腰的粗壮猛男,但也是个肌肉虬结的壮汉,而且他已经蓄了胡须,一点也没有白袍小将的样子。

    唇红齿白,面容白皙什么的,更是跟他挂不上勾。赵云的肤色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再晒一晒应该能成古铜色,按汉朝的说法,他这形象叫姿颜雄伟。

    让刘襄有点偶像破灭的感觉,反差有点大,他愣了一下神。

    赵云已经走到近前,被宿卫拦住,刘襄赶紧走下马车,带伤忍痛赶了好几十里路,最后一步给人留下个倨傲的印象,那就亏大了。

    他又加紧走了几步,一把抓住赵云的手,欢喜的笑道

    “子龙,吾乃刘襄,字宜程,早听闻子龙有大才,如今方能见面,竟然欢喜的愣了神,失礼了,失礼了,子龙勿怪。”

    赵云也笑着回话“某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见过安平将军,听说将军在千里之外也知赵某名号,特意寻了甄公引荐,赵某荣幸至极,特来投奔将军。”

    “吾知子龙才德兼备,只因路途遥远,时常叹息不得相见,如今夙愿得偿,吾心中欢喜。”

    “将军谬赞了,赵某实不敢当。”赵云谦虚了一下又说道“将军容禀,我军今已汇合,下一步是扎营休息还是继续行路?”

    “天色已经不早,就地扎营吧。”

    赵云拱手应命“遵将军令,赵某告退。”

    两军步骑三千四百人,和二十来个投军的…算是义从吧。他们自备弓刀战马,在刘襄率队绕城时前来投奔。

    说自己是附近樊與亭人,本要去范阳投奔安平军,见刘襄率军到了北新城,就直接来投了。

    又说已经派人回去通知伙伴,还有一百多人正在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