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走到半路,忽然感到背后一凉,他转过身往后看,发现不知何时背后跟着一个身形干瘦的老僧。
“阿弥佗佛。”老僧口喧一声佛号。
沈墨脑海里立时浮现出对方的身份,“般若寺住持戒晦。”
“见过住持师兄。”沈墨行了一礼。
戒晦看着沈墨,使他内心忍不住悸动。因为眼前的老僧,实在太过可怕, 沈墨明明在他身前,却完全把握不住对方的气机,对方体内的真炁半点不漏,可沈墨却有种直面万丈深渊的感觉。
他平生所遇高手,即使阎罗殿主与之相比,都有所不及。
一千五百年前, 般若寺住持戒晦,居然如此可怕,当年般若寺还能在劫难逃, 实在难以想象。
他知道如今身处是幻境,可幻境中对方的气息和实力,都如此深不可测,足见当初真实的戒晦有多么恐怖,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戒晦干瘦得好似皮包骨一样,似乎没有发觉沈墨这个冒牌师弟的异常,合十道:“师弟,你先别走。”
“是。”
沈墨没有问对方为何不在大雄宝殿,钟声响了九道,究竟发生什么大事。因为见了戒晦之后,他完全能感觉到对方的可怕,根本不像是幻影,他也好似真正的融入一千五百年前的岁月里。
这是个虎啸龙吟的风云年代,亦是一个修行盛世。
戒晦眼神平静,如同万年古井,不会因为任何事物,产生波澜, 他对沈墨道:“师弟, 你随我往后山去。”
沈墨自没法拒绝深不可测的戒晦。
戒晦走在前面,沈墨紧随其后,不多时来到后山的一个石洞。寺内响起九道钟声,明明有泼天大事,可老僧依旧不疾不徐,浑如没事人一般。
沈墨跟他走进石洞。
石洞很浅,不过三丈,周围石壁更是光滑,外面的光亮照进来,满洞生辉,能清晰看到路尽头的石壁上有石刻留存,乃是上古梵文,沈墨需要细心研究,才能通释其意。
戒晦:“师弟,再过几日般若寺有大敌来访,届时我怕照应不到你,所以让你先在这临阵磨枪,参悟石刻, 这几日能领会多少是多少。”
沈墨心中微微惊讶,难不成是魔佛恶念提前来犯, 绝不至于吧。
“不知是何大敌,要不要请朝廷帮忙?”沈墨回道。
戒晦摇头,“那大敌如今对朝廷恶意极大,若是请了朝廷的相助,恐怕会大开杀戒。我让师弟临阵磨枪,也是为师弟着想,因为对方很可能知晓师弟的来历,届时若对你生出杀机,恐怕我也难护你周全。”
沈墨:“师兄召集僧众,就是为了应付那大敌,提前做准备。”
戒晦:“不错,我召集僧众,先让他们有所准备,免得大敌来时,手忙脚乱。”
他顿了顿,“至于来者是谁,数日后,师弟就知晓了。现下师弟还是安心参悟石刻,否则大祸来临,恐有性命之忧。”
沈墨心知以戒晦的境界,不可能看不出他如今的实力,居然能说出性命之忧的话,足见来者的可怕。
但魔佛法印明明白白说过般若寺的灭门大劫在三年之后。
那这次的大敌,究竟是谁?
以如今般若寺势头之盛,戒晦修为之深不可测,当今世上除了魔佛恶念,还有谁能让戒晦如此凝重。
难道是太和道人?
这不太可能,因为太和道人还帮般若寺传下道统,明显念了一丝香火情。
沈墨遍数记忆,搜寻这段历史的资料,一时间想不到会是谁。
毕竟有关般若寺的资料,已经过去一千五百年,多有散失,兴许这件大事记载过,却湮灭在历史中。
因为后世关于般若寺灭门之事,沈墨最初还是从铁肩神尼那里得知。何况其余细节。
沈墨微微沉吟,又道:“师兄,你让我自己通译这些上古梵文么,只有数日时间,难免有所疏漏,而武学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不你直接给我说一遍,我记性不错的。”
戒晦点点头,“其实石刻上文字的含义不重要,在于你领会到的意,但师弟说得也不错,我就提点你十六字,乃是石刻的精髓所在,亦是本寺武道根基。只望师弟能有所领悟,将我般若寺修行之道发扬光大于后世。”
他说到最后,语气平淡至极,可听者有心,沈墨总觉得有种托付的味道,难不成这便宜师兄,竟知晓他真正的来历不成?
此境似真似幻,实在教人不可捉摸,又让沈墨不禁敬佩魔佛的神通广大,居然能以精神烙印,造出此等近乎真实历史的幻境。
此等手段,才称得上通天彻地。
他此刻又不禁想到一件事,难不成万劫谷中的玄皇帝陵也是类似的存在?
沈墨心中思忖,面上不显,向戒晦一拜:“还请师兄传授十六字真言。”
他这一礼,自是实诚。
对于传道解惑者,不可不敬。
戒晦坦然受了这一礼,毕竟他所传真言以及眼前的石刻,俱是天下修炼者梦寐以求的无上机缘,平常人能得之,不说炼神有望,只要专心修炼、参悟,活到百岁,也能身强体健,百病不生,且有金刚神力。
他徐徐而道:“此十六字乃是‘混元一炁,金刚炼体,破而后立,无坚不摧’。这十六字实是一生一世都修炼不完的,为兄智慧略高于常人,花了一百三十余年,也才初窥门径。师弟须得好生琢磨,莫要遗忘,今后必定受用无穷。”
沈墨凝神细听,自是一字不漏。
他沉思间,戒晦已经飘然离去。
沈墨一边沉思十六字真言,一边凝望石刻上的文字,他通晓梵文,解译文字时,觉得字字深奥莫测,前后不连贯,细思之又觉得又若有若无的联系,越想越深,越不得解。哪怕和十六字真言结合,也是颇有牵强附会之处。
沈墨想得越深,身上气息越是紊乱,呼吸也变得奇怪,思绪难以畅通。好在他有個习惯,那就是遇事情不钻牛角尖。
很快从这种紊乱的思绪中抽身而出。
沈墨干脆盘膝坐在地上,放空思绪,过了一会再看壁上石刻,只觉得一字字生动起来。
“知见障?”
沈墨突然意识到,戒晦不翻译石刻的用意。
因为这些文字本就是知见障,若是沉迷文字的含义,那就南辕北辙。只有撇开对文字含义的追索,直接把文字当成图形来看,才能悟出真正的神通绝学来。
类似如此的故事他不陌生,很小的时候就看过。
沈墨再看那一个个石刻文字,俨然是一个个图像身影,千姿百态。
石刻文字总结起来,共有三十二个身影动作,正合如来三十二身相之数。这三十二个身影动作本来修行起来极为艰难,稍有差错,就可能身心俱疲,走火入魔。
但是沈墨身具阿鼻地狱道,肉身横练已经是古今一流。
他照着习练三十二个身影动作,无论遇到何等艰难关隘,都能履险如夷。而且越练越是精神,渐渐懂得了何谓金刚炼体。
这三十二个身影动作,赫然便是金刚不坏神功的入门基础。当真是天下第一肉身横练之法,即使沈墨的阿鼻地狱道几经升华,与之相比,也略有逊色。
修炼之后,沈墨到底有多年阿鼻地狱道的基础,自然将这三十二个身影动作融入阿鼻地狱道之中。
其实到了他这个层次,神通绝学已经没有真正意义的佛魔之别。
“师弟果然天资颖悟,这么快就破除知见障,入了门径。”戒晦的声音响起,让沈墨从练功的沉浸中剥离出来。
“还得多谢戒晦师兄提点。”沈墨不矜己能地回应,又见天色黄昏,“我这是练了大半天?”
他本以为该是深夜。
戒晦露出一抹微笑,“何止大半天,已经过去两日半了。”
沈墨:“没想到竟过去这么久,师兄已经安排妥当了吧。”
戒晦:“差不多了,再做什么准备,也是多余。所以我就来看看师弟,顺便等那位到来。想当初为兄参悟出这三十二身相,也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已经是本寺最快,师弟参悟的速度能排在本寺第二。”
沈墨心想:“老和尚夸起自己,倒是一点不害臊。”
“师兄天资绝世,非人所能及。”
他这话触及戒晦心事,老僧不禁轻叹:“若说天资绝世,非人所能及,当今世上也就太和能当得起。这也是本寺莫大的屈辱。若是师弟有朝一日进军天人之境,可寻太和道人论道,若能侥幸胜过他一招半式,那为兄哪怕身入无间地狱,也没有遗憾了。”
“到底是什么事,竟让师兄如此耿耿于怀?”沈墨见戒晦话多起来,趁势拉起闲话,想要了解更多的时代隐秘。
戒晦:“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当时我还不是住持,甚至还没资格继承住持之位,跟随在上代住持身边,也是这个石洞里,参悟出三十二身相。当时我欣喜不尽,一声长啸。
却突然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道人。我认出他正是本寺弃徒张太和。他对我一笑,说如来三十二身相虽然高深莫测,却太过深奥,很容易失传。修行人自创神通绝学并不算得什么,拾取前人故智更不值一提,只有创出普通人都能学习参悟,由浅入深的神通绝学,方称得上真正的大宗师。
我这些年心心念念,金刚不坏神功是何等神妙绝学,今日一见其修行入门的基础,实是失望。如来广开方便之门,不该设下如此门槛的。”
“我当时大怒,于是与他争论,未曾想他一摆手,就把我制住。我那时候方知天高地厚,世上居然有如此人物,一招之间就把我制住。往后多年,我参悟佛法神通,方有今日的修为,可细细思来,却仍不及当年的他,何况如今?
后来他百岁大寿,将昔年般若寺所学整理出一门炼气心法,居然能将本寺诸般入门武学刚柔不能兼具的破绽弥补。当时心禅堂七位长老,包括我们戒字辈的师兄弟,一起参悟七日七夜,居然发现这些内容一字不能更改。”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了。
沈墨却不难猜到,自己门派的武学破绽被人弥补,然后发现不能改易一字,纵使对方是好意,也难免感到屈辱。
“其实无论修道修佛,当以胸怀为第一,只是道理人人懂得,真落在自己身上,却是知易行难。师弟往后若想有成就,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须得有天下第一的胸怀气度才是。”
“师兄所言,贫僧必定牢记。只是我也不求天下第一。”
戒晦问道:“师弟求什么?”
沈墨:“只求解脱人生苦海,摆脱生老病死。”
戒晦微微一怔,叹息道:“这又比天下第一难多了。”
每个时代都可能出天下第一,可解脱人生苦海,摆脱生老病死之人,从古至今,也未有过。
他方知这个便宜师弟志向之远。既为之欣喜,又为之叹息。
就在此时,山体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周围环境突然潮湿许多。
戒晦神色一沉,终于长叹一声,“他来了。”
沈墨走出山洞,看向天空云层的阴影,恍若玄龟之形。云层浓郁,阴影密布,好似黑水浪潮自天而来,有掩盖般若寺之势头。
“黑水滔滔,倾尽天下。”
寺中僧人纵使早有准备,此刻也有武僧惊呼不定。
山体变得愈发潮湿,无生的压迫感,让山体变得无比安静。
“师弟,先随我去山门迎接恶客吧,以他的能耐,师弟纵使隐藏,也能很快发现的。”戒晦轻悠悠说道。
于是沈墨跟着戒晦往前山过去,很快到了山门。
十八铜人罗汉早已严阵以待,后面更有一百零八武僧组成的伏魔大阵。
可山门外,仍有气息如潮水用来。
一个魁梧伟岸的中年男子缓步上山。
沈墨心中早有意料,可看到对方仍是不免吃惊。
“魔界武湟,特来拜山。”
中年男子赫然是武湟,但不是沈墨所见的老年模样,而是中年,气机鼎盛,犹自胜过在龙虎山、皇城大闹之时。
这个时代,也正是武湟最巅峰的时期。
他还没成为大周王朝的护国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