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觉的这或多或少有原生家庭的责任在里面。父亲强势,做事说一不二,帮他拿点东西做点事总是战战兢兢,拿东西让他多等一秒或者做事稍不如他意都能让他冷嘲热讽或者破口大骂,这让人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也因为这样,哥在家一直不能承担他应有的担当。
她对她哥的态度就像鲁迅对孔乙己这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兄妹两人在一起并没有同病相怜的感觉,更没有同仇敌忾的时刻。
俩人性情凉薄内敛,兄妹竟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些电视上演的哥哥替妹妹出头啥事都想着妹妹的她从不奢求。连父母也常常说两人没有兄妹之情。
哥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一般,拿着固定的工资,过敲一天钟过一天的生活。也从来没有补贴过家用。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年节也鲜有问候,这些都是母亲抱怨给她听得。
母亲时常在旁人面前表示过自己的担忧,现在自己还能做,老了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很心疼她的母亲。“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偏偏儿大娘没胆。”
父亲太能了,以至于让他认为他永远能生活在父亲的护翼之下,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思想贯彻到底。
出门在外,连她也常在看到别人家的兄妹时,才在别人的提醒下想起自己还有个哥。
作家叶兆言的女儿叶子曾经给他写过一篇日记,他看过之后很受触动。她的女儿曾经对他说:“她这个当作家的父亲让她还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先教会了她学会了批评。”
而她也曾经想对她的父亲说:“你在没有教会我们兄妹之间如何互助互爱时,先教会了她如何互相憎恨。”
印象有一件事,哥偷拿了父亲的钱,但是哥拒不承认,而她还不知道什么事,两兄妹就被绑在树上,看着哥被父亲拿着皮带抽的鬼哭狼嚎,上蹿下跳。母亲也在一旁叫骂,她害怕的大哭了起来。父亲没有给她申述的机会,皮带就抽了下来,她大哭,委屈的哭,痛的哭。
“是谁,你们两个谁偷拿了我的钱。”父亲挥动皮带暴怒的喊。
她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哭哭啼啼狠狠的说道:“是哥,哥偷了你的钱。”皮带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更加用力的抽了下来。
父亲怒气冲冲的说:“你知道为什么不说。”
她那时真的恨死了哥,总共就两兄妹,自己没拿,肯定就是哥拿了,为什么你犯的错误要我也一起承担。让我也承受这皮肉之苦。她也恨自己的父亲,就那么武断的宣告自己的罪行。
她理解父母的不易,害怕他们学坏,不学好,却不意味着认同这种方式,这会让他们的关系越行越远。
正由叶子说的:很多父亲“要的是形式,而不是结果。”
哥结婚时,没钱,是父母借钱给的彩礼钱,她当时接到母亲的电话,才知道相亲相着一个对象,母亲为了他要钱要到她这里来了,她当时打工挣不了几个钱,但还是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出去,只是让她心寒的是,他们结婚她竟然是在他朋友圈看到的。
过年回去见了面,他连“谢谢”两个字都像牙疼说不出来。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浑然不知,她的钱是怎样辛苦遭受白眼得来的。而在她最落魄的时候她找他借点饭钱,他也只有冷冷的一句“他也没钱。”
母亲只是让她体量体量,可谁又能体量下她。她没有要让他还钱,这是她心甘情愿的,她只是害怕不能撑起这个家,让母亲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学会放手,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却依旧像乾隆当了太上皇还不放权,你这是让他立还是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