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有趣的朝贡

    国王贡象牙、真珠、绣花销金及绣丝绞、杂色丝绞、吉贝织杂色绞布、檀香、玳冒槟榔盘、犀装剑、金银装剑、藤织花簟、白鹦鹉、七宝饰檀香亭子。

    其使别贡玳冒、龙脑、丁香、藤织花簟。

    听完,赵桓就忍不住澹澹一笑,越发觉得后世的宣传非常有意思。

    这些贡品,仆一看,就知道每一个都价值连城。

    那可是玳冒、真珠、象牙啊,任何时代都价值不菲,任何国家都是财富的象征。

    而檀香、龙脑、丁香那都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檀香啊,那可是宫廷里都要一点一点磨下来一缕木屑点燃用的,是公卿王侯家里才用的高端物品。

    后世檀香树直接被称为黄金之树,檀香油被称为液体黄金。

    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檀香,后世能卖上万元。

    从古至今,这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最重要商品。

    而朝贡国把这些价比黄金的东西一箱一箱的搬到中原,跪在天子面前,臣服纳贡。

    但后世说藩国拿了些不值钱的破烂,来打发中原天子。

    他们不提前面的象牙、珍珠、玳冒,不提名贵宝剑、昂贵香料和大量精美手工制品,只宣传最后一样,他们献了几百张藤织花簟。

    簟也就是席子、地毯,藤织花簟也就是用名贵藤蔓编织的精美地毯。

    这种东西在西方,是贵族、商人、学者的家中才能铺的,哪怕在印地,一户家庭中有一张造型精美的地毯,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可是后世的宣传就很有意思,隐掉了前面的一切,只说藩国上贡了几条当地不值钱的破草席,中原就回赠给了大量财富。

    赵桓特别好奇,问道:“鸿胪寺给的赏赐是什么?”

    唐琬答道:“最近一次,朝廷遣中官出使爪哇,赐以镀金银印一,文绮彩币三十匹。(找不大宋朝的,找了个明朝的。但更具代表性啊,明朝的朝贡体系被骂烂了都,被树立成最典型的赔钱赚吆喝)”

    官印一枚,还不是纯金的,是镀金的。

    文绮彩币三十匹,也就是布匹三十,哪怕这三十匹布都是宋锦、云锦!那也才堪堪百贯,还不值一箱珍珠的百分之一,万分之一。

    赵桓问道:“就这些,没了?”

    “没了。”唐琬说道:“就文绮彩币三十匹。”

    赵桓靠在软榻上,不禁一笑,就诃陵国和珠利耶国朝贡朝贡的这一箱箱贡品,以及大宋给的这点赏赐,后世能宣传成朝贡中,中原更加吃亏,这宣传也真是鬼才。

    就算是把宋锦、云锦当作御品赏赐,定价一匹万贯,那明面上都无法平账啊。

    怎么才能亏?

    这说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小国朝贡,结果宗主国更亏。

    抛去这种无稽之谈,用严肃、普世的眼光去看,任何藩宗体系,都是帝国强权的体现。

    爪洼岛上这些小国绝不可能向珠利耶国臣服,加色尼王朝也不可能向三齐佛国纳贡,李朝更不可能向吴哥王朝称臣。

    而这一切所有的国家,都已经向大宋跪地臣服,进入大宋的朝贡体系,而且是拼了命的提升自己的朝贡等级。

    其本质都是小国向超级强权的臣服,真金白银的缴纳藩国贡赋,以免被天朝上国所攻击。

    如果没有这份实力,就算珠利耶国国王,把嗓子喊破了,你看看诃陵国国王是否多看他一眼,更别提纳贡。

    赵桓说道:“朕记得要鸿胪寺出个章程,按明确规章制度确立贡金多少。南洋的贡金为什么还这么乱?”

    唐琬立即说道:“这方面鸿胪寺已经在极力推进了,陇右都护府、高丽、大理、西夏、琉球、以及波斯方向都已经将这种制度推广开。”

    “各国按疆域提供几万至几十万贯贡金不等。”

    “但南洋这方面进程稍慢,主要是当地藩国自身对疆界划定就不明晰,他们的数据十分混乱。”

    “而鸿胪寺官员往返测量的时间还不足以推广到诃陵国。”

    听完,赵桓也大概能够理解。

    以当下这个交通条件,就官员们跑一圈都要多少年?

    更何况还要详细绘制地图,以十几年的时间,鸿胪寺官员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把各个方向都详细记录。

    据赵桓所知,鸿胪寺总共也就两千多名官员胥吏,他们要跑波斯,跑埃及,跑阿拉伯半岛,还要穿越中亚高原南下,去印地各邦,去东南半岛。

    把这些都绘画出来,十几年的时间的确是不太够。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下各国并没有太明显的疆域划分。

    如果南洋没有一个都督府,强势进行政治干预,为各国划定边疆,仅是扯皮就要浪费很久。

    到时候,富庶的地区,各个国家都在争。

    贫瘠的区域,这个国家说是另一个国家的。另一个国家不肯要,又说是某国的。

    毕竟每多一亩地,都是要缴纳一份贡金的。

    所以必须要有强力行政机构,公正分割。而不是跟大英一样,官员对着地图横平竖直的画线分割。

    藩国朝贡的事情,鸿胪寺一直在推进,赵桓就没有格外关注,迅速回到正题,对吴革说道:“仅看诃陵国国王的贡品,就可知当地的富庶。我中原商人在当地的商业经营,必然盈利不菲。”

    “除了吴革,卿再征召一批南洋的商人,一并返回中原。在政事堂召开廷议之前,朕想听听这些商人对南洋问题的详细介绍。”

    不是赵桓不相信右相张浚,枢密使岳飞这些人,而是这些人位高权重,身在东京,距离南洋实在是太远了,对南洋的形势了解肯定隔着一层。

    只看官员上奏的信息,必然难以了解南洋的具体形势。

    这种情况下,他们直接进行蓝图规划,完全是在建空中楼阁。

    所以赵桓对吴革忧吩咐道:“资深船长,好汉也召来一批。尤其那些提供武力护卫的镖局主事,也召来一批。要具体曾经参与过南洋贸易的,别带一群锦衣纨绔过来,如果朕问他们问题答不上来,他们也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