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3章 进京告状

    万历三十八年,整个大明朝廷还是一样平静,老百姓改辛苦忙碌依旧是辛苦忙碌,朝堂之上齐楚浙党和东林党闹得不可开交,万历皇帝依旧呆在深宫之内优哉,叶向高独挑一个内阁做独相已经两年。

    若是没有这次的建州、李朝、倭国联合派出使团觐见,可能万历三十八年依旧是过的很平静。

    叶向高连续收到了努尔哈赤、朝鲜王李珲、倭国王后阳成的奏疏,言道大明纵容关外大都督郑毅,欺凌周边、无恶不作,让藩国的属臣民不聊生,请朝廷给予他们一个说法,求一个公道。

    老相看到这样的奏疏都蒙圈了,这说的是什么跟什么啊?

    尤其是倭国那边,说朝廷纵容什么关外大都督郑毅欺凌倭国,而且带兵袭击倭国本土。

    这都哪能跟哪的事情?先不说那关外大都督郑毅是谁,你们倭国都多少年没来过这边了?上来就质问朝廷为何欺凌藩属国,你们倭国何时将自己当做过大明的藩属?

    要不是当初太祖皇帝将倭国列为不征之国,谁知道你们倭国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是藩属国无小事,这一直是大明的政策,叶向高也不敢太过怠慢这些人。

    只能好好的安抚住他们,然后就找来五军都督府的人去询问。

    咱们大明设过什么关外大都督吗?

    如果有的话他这个独相为何不知道呢?

    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什么关外大都督朝廷就没人听说过。

    而且各种任免文书都有留存的,从洪武年间到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也没听说过任命什么大都督。

    叶向高有点挠头,这是个什么情况?朝廷根本没任命过关外大都督,再说也不可能任命什么关外大都督。

    关外他是知道的,历来就是不毛的苦寒之地,就算是任命也不可能有人会去关外当什么大都督去。

    而且听他们这个意思,关外大都督又是民政军事一把抓,这从来都不符合大明的国策。

    叶向高心想不会是这些人诓骗朝廷吧?有琢磨一想应该不会,他们没这么大胆子。

    而且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编造一个关外大都督又能获得什么好处呢?

    那就说明这个所谓的关外大都督是真有其事。

    既然不是朝廷任命的,那就很可能是当地借朝廷名义自封的势力。

    想到这里叶向高坐不住了,对于关外的政策大明一直是以夷制夷。

    如果真的出现什么不可控的势力,那对于大明绝对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叶向高赶忙进宫求见万历,两人不知道商量了多久,出来之后叶向高就派人去安抚住建州女贞和李朝、倭国的使臣,派人进入关外去详细探查,不过这种查探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倭国、李朝,包括努尔哈赤的人只能耐心等待。

    努尔哈赤这次派出的是费英东,穆棱河之战结束后,在费英东的建议之下,努尔哈赤尽收忽儿海河喔集诸部,得户四千七百,大大补充了在穆棱河之战中损失的兵力,将这些部族南迁到建州的辖地,就安排安费扬古带兵镇守宁古塔。

    这次努尔哈赤可不敢将这些地方给放弃了,万一那些汉人沿着这条通道打过来怎么办?

    只能安排人守着,好让对方不敢轻易的南下,另外就是加强对周边部落的征服。

    但是想到那什么关外大都督,努尔哈赤也知道暂时不会是对手。

    不是对手,那就要给对手上点眼药,赶紧就组织团队前去京师觐见。

    本来他都打算再也不去拜见什么明国皇帝了,但现在情况特殊,看来还得靠着大明一段时间才行。

    顺便去拜访一下那些朝廷大员,让朝廷将目光从他的身上移开,转移到那什么关外大都督身上。

    所以努尔哈赤派出了费用东、阿代和皇太极前往大明,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找大明要说法。

    也就有了叶向高的烦恼,也让大明知道在寒冷的关外竟然还有个什么大都督存在。

    而且这个所谓的大都督,还将建州女贞给收拾了一顿,让努尔哈赤死了两个儿子。

    其实叶向高蛮高兴的,由于李成梁的套路出现问题,让建州女贞开始逐渐做大。

    甚至将一向恭顺的扈伦四部都给打了,叶向高要不清楚那也白做这个辅臣了。

    现在好了,别管那什么郑毅是何人,但起码遏制住了建州女真。

    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个比较乐于见到的情况。

    当然调查还是要去调查的。

    必须了解后才能知道如何处理。

    至于李朝,李朝上奏的是那郑毅派人掠夺民财。

    这根本就不被叶向高看在眼里,你们的百姓管我屁事。

    至于什么结交李朝官员,与其王族的诸多势力纠缠不清。

    这更跟他没啥关系了,他都不清楚李朝现在的局势是怎么样。

    当然安抚肯定是要安抚的,不然人家万里迢迢了来了面子也过不去不是?

    不过李朝和倭国这俩,仇恨还没消退,就先让他们去闹腾一番再说吧。

    总归对大明是一件好事,什么关外大都督郑毅,等到调查清楚再回复好了。

    叶向高这一拖,倒是让诸多的大臣高兴不已,这些人来京师,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没看建州已经派人送上了礼物吗?你们两个小小的藩属国还不意思意思?

    李朝派出的崔明秀倒是知道明国的特色,派人不停的拜访当朝的重臣。

    但是倭国不太懂这里面的道道,可是没少受到那些重臣的刁难。

    德川秀忠隐瞒身份而来,看到这情况都想要打道回府了。

    但是想到父亲的交代,还有那些在虾夷逐渐壮大的汉人。

    只能咬牙挺着,派人回去拉一些上贡的礼品过来。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谁让明朝廷这么不要脸呢?

    这些使团只不过是个插曲,热闹一阵也就没人在意了。

    该去互相攻击的继续去攻击,该去搜刮百姓的继续搜刮。

    转眼已经入夏,调查的结果也逐渐送到了叶向高的案头上。

    要知道这次可是锦衣卫、东厂、内阁、都督府联手去调查。

    要是一点都调查不到,那也太不给几方大佬的面子了。

    不过调查到的信息很有限,叶向高只能看出那郑毅的势力还在极北之地折腾,最南端也不过到了穆棱河附近,就没有继续南下,更不会影响到大明十分关注的辽东。

    他看到的资料有郑毅的一些基本信息,只知道他的祖籍是北直隶,至于祖宗十八代那是一点都查不到。

    就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般,而且本人现在并不在关外那边生活,在哪他们也调查不出来。

    至于说势力有多强,根据锦衣卫和东厂的消息,实力还是蛮强的。

    地盘横跨黑龙江流域,最西部已经到了永乐年间设置的嘉河卫。

    但是依旧距离辽东有数千里之遥,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兵力大概有七八万的样子,跟大明百万大军相比不值一提。

    叶向高也就没什么兴趣了,什么关外大都督,不过就是一股占据关外苦寒之地的土匪罢了。

    那些人还不远万里的跑来告状,就一股土匪还能影响到你们不成?

    关外朝廷已经很少去关注了,去调查的人也不停的叫苦连天。

    叶向高拿着这些散碎的资料又去拜见了万历皇帝。

    俩人研究了一番,叶向高回来只字不再提这件事。

    就算是那些李朝和倭国,还有建州不停的询问也就是含糊其辞。

    等到九月入秋,几方实在是等不及了,就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回去。

    叶向高笑着安抚了他们一通,给了一些赏赐和允许朝贡的名额,将他们就打发回去了。

    然后一批人从京城出发,出辽东关口,将一道圣旨送到了郑毅的地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