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全部章节 第九百四十四章 困扰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淡水危机,算是彻底解决了!

    说实话,秦克的团队只是从理论上验证了这个“放射性元素无害化”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而已,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有很多细微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整个实验涉及到不同频率的强弱激光照射,切换需要精确到毫秒级别,能量密度需要精确到0.1J/cm2。

    这使得实验还原的精度、准确度等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所以当时拜托清木的纪兴明院士和燕大的杜鉴章院士进行实验后,秦克还想过自己亲自旁观并跟进实验,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不过因为考虑到实验有一定的放射性危险,纪、杜两位院士坚决不让秦克和宁青筠接近实验室,秦克只能惋惜地放弃这个打算,这才有了后续返回远州“度假”的行程。

    此刻听着纪兴明院士那尤带着不敢置信语气的激动话语,秦克也精神一振:“纪院士,你的实验报告呢?弄出来了就马上发我一份。”

    “我的助手们还在整理所有实验流程和数据,详细的报告要晚上才能出来,出来后我会第一时间发给您和宁院士。接下来只有我们验证这个实验的可重复性,就可以宣布正式‘放射性元素无害化’问题已得到彻底的解决!”纪兴明院士那的声音兴奋得根本就不像是四五十岁的人。

    事实上纪兴明院士现在确实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

    铯-137是裂变产生的最重要的放射性铯同位素,其半衰期约需30年,完全消失则长达3百年。由于具有放射毒性,一旦环境中的铯-137被人体吸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核爆炸或者核事故所致的环境污染检测中,铯-137是重点检测的放射性元素之一。

    而现在,那块不过指甲大小、在实验前还能检测到强烈到β辐射和γ辐射的铯-137金属,此刻就在手心里就安全地放在他的手心里。

    严格按着实验经过数十种特殊激光照射处理后,这块铯-137金属竟真的不再衰变,也没变为铯-135、铯-134!

    这简直颠覆了纪兴明院士过往有关放射性元素的理论体系,要知道放射性元素的核不稳定,为了达到稳定状态,放射性元素的核会通过不同方式释放能量或者粒子,从而转变成其他核或同位素,这就是衰变。

    衰变是一种随机事件,任何一种放射性元素都可能在下一秒就发生衰变,也可能在10亿年以后才衰变,至于半衰期,其所描述的只是一种概率。

    现在铯-137金属居然处于稳定状态,显然没有发射出β粒子及正电子,质子并没转化为中子,中子也没有转化为质子。是因为它的核获得某些能量或者失去某些能量变得稳定了?还是半衰期的概率变得无限小?

    虽然亲自做过上百次实验了,但纪兴明院士依然未没能弄明白为何通过这样的实验就能达成如此不可思议的结果,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但不明白不要紧,事实胜于雄辩!

    “放射性元素无害化”这个似乎不可能做到的实验,真的在他手里成功了!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又有什么比亲眼见证一个将可能会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实验的成功更值得高兴的?更别说这个实验还是他亲自带队完成的!哪怕实验方案不是出自他的手,但作为实验人员,他的名字足以永久载入史册!

    “秦院士,你们给的实验方案非常完美,我们之前失败了差不多一百次,都是因为部分细节无法完全准确地执行你们的实验方案,这次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每个细节都达到了完美,结果实验就成功了!”

    纪兴明院士又絮絮叨叨了好一会才结束了通话,他还要继续观察手里的铯-137金属,并对整个实验进行复盘。

    宁青筠就坐在秦克旁边,听得清清楚楚,眸子里也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纪院士那边‘将衰变概率降低到无限小’的实验成功了呢!”

    “是啊,不知道杜院士那边‘将衰变概率提升到100%’的实验进展如何了。”秦克想了想,还是决定打个电话给燕大的杜鉴章院士。

    实验方案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一个是降低衰变的概率,一个是提升衰变的概率,都是改变半衰期。

    其实纪兴明院士没法子理解,是因为他的学术水平很强,有很强的思维惯性,没法子轻易实现认知的“革新”。

    这也不难理解,自从牛顿研究出重力乃至万有引力后,地球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就成为了常识,就像“水往低处流”,人们认为万有引力是不变的真理、宇宙的真谛,万有引力公式可以解释所有天体的运动轨迹。

    但随着观测发现水星的公转周期和万有引力的计算出来的公转周期不符、以及“黑洞”的发现,使得被认为“可以解释世间万物运作的万有引力”被拉下了神坛。

    随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认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柔软的,可以拉长压扁;他认为重力和时间是对等的,速度越快就相当于重力越大,时间就会越慢,他还解释了地球绕着太阳转根本就不是“万有引力”的缘故,而是因为有质量的东西会将空间压弯,靠近这个有质量的东西的东西就会进入一个斜面,围着它开始转。

    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万有引力无法解释的现象,但直到2015年第一次检测到了来自于13亿光年之外的一个重力波——这个重力波是两个黑洞相撞产生的,才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说明空间真的是柔软,它是能够波动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由此正式登上神坛,成为了新的真理。

    至此,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才迎来了“革新”,时间跨度超过400年。

    不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同样有缺漏,它解释不了奇异点——奇异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东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法计算无限大的东西,也就无法解释黑洞。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这些“真理”被推下神坛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

    有点扯远了。

    秦克其实是从时空维度的角度来解决衰变概率的问题的,比如将衰变向更多维度发散,使得发生在当前维度的概率变得无限小。这是从“重力波”里脱胎出来的理论。重力是超强的力,光会被黑洞吸住,重力波却能从黑洞中传出来,黑洞都无法将之留住。但重力又是最弱的力,只有质量对比非常悬殊时才能感受到,比如人类可以感受到脚下星球的重力,而人类的重力则只能吸住小到肉眼无法分辨的灰尘微粒。

    其根源就在于,重力是四大基础力中唯一可以穿透维度的力,由于它在各个维度之间都起作用,所以它被分散,所以在我们的这个维度感到的重力就非常的小。

    秦克采用的是类似的方式,但这个理论太过超越当前的“认知”,纪兴明院士没法子更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只是纪兴明院士,杜鉴章院士也同样理解不了。

    在秦克打电话来时,他正紧张地带队进行着“重现实验”。他较之纪兴明院士还在早两天就成功完成了实验,只是当时的实验有一定的侥幸因素,杜鉴章院士不确定是否由偶发意外因素才出现“意料之中的实验结果”,必须亲自再进行一次“重现”。

    他的实验是将原本半衰期为12.5年氚气,通过实验瞬间使之全部衰变成氦3,其衰变率可以通过β射线的强度来判断。

    实验当然不用杜鉴章院士亲自动手,但他要全程跟进,实时观测着各类数据的生成,以判断整个流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验方案里的精度要求,这样紧张的实验室自然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任何突如其来的电磁波都可能影响到衰变过程中放出的高速移动的电子,从而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忙碌的实验到下午三点多才告一段落,“重现实验”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也排除掉了当中的一些认为是有影响的“偶然因素”,最终证明了实验方案本身是正确的!

    听着实验室里众人激动的欢呼声,杜鉴章院士长长地舒了口气,擦了擦额上因为紧张而冒出来的汗水,脸上也难掩狂喜的神色。

    使放射性元素提前衰变并释放能量其实已经实现了,比如γ射线就能够触发其他原子核的衰变,但若是要达到像秦克这个实验方案般,精确地100%实现放射性元素的瞬间衰变,依然是物理学界上了不起的奇迹,其对人类医学、工业、能源乃至是对宇宙的认知意义,绝不会比控制了核裂变小!

    直到实验室里众人的狂欢情绪慢慢得到宣泄,杜鉴章院士的助理才进来,说明了秦院士曾打过电话来的事。

    杜鉴章院士不敢怠慢,他让众研究员负责后续事项,自己匆匆脱下全套防护装备,又按实验室的规定检查过佩戴着的个人辐射测量装置进行交还,一切流程全部走完,等他重新回到办公室时,已过了近15分钟。

    他拿起手机,赶紧回拨电话。现在他终于对秦克和宁青筠这两个年轻人彻底心服口服了,哪怕他做了一辈子的实验,也没见过实验方案能做得如此准确的。可以说,除了极细微之处因为实验设备的临时更换需要进行调整外,其余所有步骤细节参数全部正确。

    这也是本次实验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真是了不起啊,谁能想得到,两个似乎从没有进行过高精度放射性实验的年轻人,仅靠着他提供的庞大实验材料与数据,再结合自研的理论,就能编写出如此高准确率的实验方案?

    哪怕在编写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能得到了那位来自米国的大物理学家爱德华·威滕的协助,也足以让杜鉴章院士惊叹不已了,毕竟上次他可是当面印证过两人对这个实验方案的理解和认知,都是超一流的水平。

    对于秦克打电话来的事,杜鉴章院士极为重视,正好也要报喜邀功,所以在电话一接通便机关炮一样说了起来:“秦院士,您好,听说您曾打过电话过来?不好意思,刚才一直在做实验,我也正想向您报喜,最新一次实验非常成功……”

    听罢杜鉴章院士迫不及待地将最近两次实验,尤其是这次“重现实验”的成功在电话里挑些重点的部分讲了一遍后,秦克笑容满面地再三勉励了杜院士一遍,让他尽快出具实验报告,而自己和宁青筠会在两天后亲自登门道谢云云。

    结束了通话,秦克与宁青筠再次兴奋地击了下掌。

    两位院士的实验比预料之中还要快取得成果,这也意味着“核污水问题”已可以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剩下的就是进行工业设计,制造出可以使核污水里放射性元素无射化的仪器即可。

    这个难度也不会很高,主要的装置就是各种激光激发器,安全可靠,目前市面上都已有相关的设备,只要进行一定的组装和优化就行。

    粗略估算设备成本大概在一千万左右,算上全年的运维成本,也不过三千万元。对于核电站来说,三千万的处理成本,就能省下以亿元为单位的核核水、核废料的处理、掩埋费用!日国应该也很乐意采用这样国际社会普遍会认可的低成本方式来替代“一排了之”的不负责任做法。

    对于日国已排放的核污水,也可以在其出海口位置和浓度较高的位置,安排临时加装这样的仪器,尽可能地减少危害。不过对于日国的核污水问题,秦克就没打算再亲自去过问了,国家手握着他带队研发出来的“放射性元素无害化仪器”,自然会妥善处理好。

    秦克更关注的,是如何在所有海水淡化净化工厂,以更低成本添加这样的仪器来实现水质里的放射性元素无害化处理,确保淡水资源的安全干净。

    这些就交给远州青柠新能源及淡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中心来处理了,争取在明年开始,在全国的沿海地区推广采用“青柠科技新能源及水资源淡化净化一体化技术方案2.0”专利技术的大型海水淡化净化工厂,低成本地提供充足的、干净清洁的淡水资源,接入到自来水的供水网络,以缓解接下来几年全国的持续干旱灾情。

    至于其他国家想要申请这个专利,都可以一并以较低的价格提供。

    缺水是全世界都将面对的严峻问题,甚至可能因为淡水资源的争取而引发战争和混乱,为了尽可能地联合全世界的力量来抵御化解这场事关人类存亡的全球极端气候异变危机,秦克不介意多出一份力,反正钱多钱少对于他来说只是个数字罢了,若是这次的难关过不了,人类社会都会崩溃,什么财富都会化为泡影。

    不管如何,困扰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淡水危机,算是彻底解决了!

    秦克与宁青筠边着喝着水果茶,一边低声地交流着未来的研究计划,两人打算从九月起,就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气候异变问题的研究上。

    就在这时,地面忽然晃了晃,装着茶水的杯子似乎已摇晃起来。

    秦克只觉得脚下的地面似乎有瞬间悬空起来,他脑海里顿时闪过一个念头:

    “地震!?”

    非常抱歉,最近出差三天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码字,今天刚回来,先更一章,晚上会再更一章。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