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4章 大姐亭娟

    <b></b>                  经过近一年的连续不间断的针灸治疗,大姐亭娟的听力大有提高。

    只可惜她年龄大了,不可能治愈到正常水平,但现在到这境地已属不易。

    现在,她能近距离听见声响,只是语言发音等有一个漫长过程,但家里人都在耐心训导,她能叫嗯嬷,吃饭,热,冷……等简单发音。

    随着时间推移,简短对话不应该是难事。

    她跟阿华接触多了,逐渐喜欢上了朴实的蒋阿华。

    母亲瞧得明白,把这事早先跟陈天华说了,他听到此事当然是很高兴。

    大姐亭娟的聋哑疾病和其婚事,是陈天华心里的一块石头,现在聋哑疾病倒得到了不少改善,接下来也就是婚事了。

    她翻过年实足二十四岁,虚岁二十六,在时下农村这个年龄的女子,小孩都能打酱油了。

    大姐亭娟再不嫁人,那就是归入老姑娘行列,这让母亲产生莫名焦虑。

    若能找到知根知底的蒋阿华,陈天华当然求之不得,对吊眼阿华他很放心。

    他立马找吴老三,林根说了此事,这二个老兄弟当然也很高兴,愿意作媒。

    蒋阿华家里兄弟姐妹有七个,其中兄弟五个,他是老四,母亲早逝,父亲年迈多病,所以家境贫寒,生活负担很重。

    虽说阿华在天华商行就职,陈天华给的薪酬颇丰,他很厚道,全部都补贴家用,但都不够。

    想想,光是前面二个哥哥讨媳妇,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到现在没还清,去年,他三哥订婚又是债台高筑。

    二十六岁的他只能先等等,不知要等多少年。

    亭娟虽是聋哑,但外貌一点不差,现在基本不下田地,皮肤变得白嫩如初,而听力有了不少提升,今后生活没有问题。

    关键她本人很善良,而这个家庭有陈天华在,谁都想高攀上去还攀不上呢。

    蒋阿华心里也喜欢陈亭娟,这男女之间的感情,不用说话,仅凭表情和关心对方的动作,彼此就能感觉出来。

    但阿华想到是自己的家境,陈天华现在是今非昔比,有钱有势,自己去求婚,连一件像样的定情物都拿不出来。

    表哥吴阿三和林根俩人同时来做媒,他高兴得眼睛吊得更厉害。

    蒋阿华同意了。

    陈天华半年前早些时候回家过一趟,与母亲及亭娟、幼娟一家人把吴老三、林根和阿华召集过来谈了一次话。

    “阿华,只要你承诺这辈子善待我大姐,彩礼、新房等一切,包括婚礼费用均由我来出,新房就在这陈宅东围墙外,边上有空地可重新建一个别院,作为你们的新房。”

    “平时吃饭等都跟母亲在一起,我经常不在西埠头村,阿华要多代我照顾她老人家。”

    “放心吧少当家的,我保证这辈子不会欺负亭姐,照顾好家里老人,只是这算不算倒插门啊?”蒋阿华很诚实,他最后问了一句重要的事。

    陈天华非常明白,倒插门在乡下农村,对于男方是件并不光彩之事。

    往往是因为男方贫穷,兄弟多不得已,相当于男方嫁到女方家。

    蒋阿华虽然家境贫困,但他是个男人,有他的自尊心和颜面,他认为自己还不至于落魄到,去当倒插门女婿的窘迫。

    “放心吧阿华,我不会让你变成倒插门女婿,被人戳穿脊梁抬不起头来的,这座别院可建成独门独户,婚后只在围墙上开个侧门,可以直通到大宅即可。”

    “这座别院是我送给你阿华的,条件是你要代我照顾到家里母亲、姐妹等,所以,从道理上来讲,这算是你的财产。”

    “将来你与大姐生有孩子,一样的是姓蒋,而不姓陈。”

    陈天华把这些原则问题讲述清楚,免得蒋阿华心里嗝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尤其生养孩子姓氏归属,这是倒插门的区分标志。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此优厚条件,蒋阿华打起灯笼满世界找,也绝对找不到。

    那就按少当家的主意办,立马建别院,争取在年前建好。

    这个别院实际原设计图上就有,地基都打好了的,只要往上垒砌石条,砖木即可。

    这次年前回来,别院不但早已建好,而且家俱等一应俱全,按陈天华的意思,不搞什么订婚仪式了,正月初六直接拜堂成亲。

    一切都是现成的,请人来办理酒席。

    这次陈天华携媳妇儿李淑贞回到西埠头村,计划住十余天,待初六那天大姐亭娟的婚礼办完,初八这天他们才回杭州。

    年前还有五天时辰,陈天华不能歇息,他要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双栖镇的石灰窑场来年的扩大再生产,新场址以及投资总额等要跟董事们,高管们一起商量规划。

    李淑贞不愿意跟着他去烦这些琐事,她在家里陪着母亲聊聊天,帮着未来丈夫尽点孝道。

    偶尔由幼娟陪着出去逛逛。

    薛婉珍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亲自下厨做早餐,还把压箱底的一对玉镯送给李淑贞。

    这对玉镯在李淑贞的首饰盒里,它不算最好最贵的玉器,但是最为珍贵。

    因为这是婆婆送给媳妇儿的拜见礼,意义重大。

    现在的陈天华今非昔比,尤其是这次带未过门的媳妇儿,一起回家过年,这种面子和排场前所未闻,完全称得上是锦衣还乡。

    镇保长范成贵见了他面,现在也是相当客气,他的那点势力跟现在的陈天华比,犹如胳膊与大腿。

    石灰窑场办得很成功,他也懒得去多管,反正都交给了胡瑶香在管。

    而胡瑶香呢,经过二年磨炼,各方面渐入佳境。

    她本身读过几年私塾,加之自己聪明伶俐,在陈天华的薰陶下进步很快。

    每次陈天华返回双栖镇来,都要关心一下胡瑶香的进步情况,并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辅导。

    避开她们之间的年龄,从某种程度上讲,胡瑶香称得上是他的女弟子。

    胡瑶香很感激陈天华,这个窑场不但解决了她今后生活的后顾之忧,而且让她的生命呈现了光彩,活得更有意义了。

    正因为如此,她认定自己这辈子已经离不开陈天华了,对这个男人有种强烈的依赖,和死心塌地的爱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