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州的南行唐,在幽州刺史赵该猜到并州军的目的是安平粮仓之后,他迅速派遣了公孙续率领骑兵六千前往支援。
公孙续从中山国的上曲阳出发,经过卢奴、安熹二县,沿着常山关留下的恒水一路昼夜疾驰,抵达了蠡吾的解渎亭山。
行至此地,副将公孙纪开口道,
“公孙大人,一路驰骋,弟兄们都累了,不如在解渎亭休息片刻。”
“也好,原地休整,饮水喂马,吃点干粮填饱肚子之后,我们再继续上路。”
坐在一颗松树下,公孙纪抱怨道,
“赵大人真是性急,安平粮仓有河北名将高览率领一万人防守,可谓固若金汤,并州军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如何能够威胁到粮仓安全。”
“这一纸驰援的命令,害得我们兄弟就要马不停蹄的跑过去,真是辛苦。”
公孙纪虽然姓氏公孙,但实际上他跟右北平的公孙家族没有丝毫关系,只是刘虞麾下一员都尉,因为公孙姓氏才被公孙家厚待。
公孙续摆手道,
“此言差矣,安平粮仓是冀州三大粮仓最重要的一座,储有百万石的粮草辎重,讨董联军以及冀州将士们的粮草都要从这里调度,堪称联军命脉所在,绝对不容有一丝差错。”
不多时,公孙家家将田楷探察完解渎亭的地势折返归来,进言道,
“少主,解渎亭乃是前往安平粮仓的必经之地,此地两侧的山麓林深树密,是设伏的极佳地点,不宜久留,我们还是速速上路吧。”
闻言,公孙纪立刻叫苦道,
“田校尉,你看看此地山林如此安静,怎会有伏兵出没,你别疑神疑鬼的,兄弟们都在马背上颠簸了大半夜,还是再多休息一阵。”
田楷怒道,
“到了安平粮仓随你怎么休息,现在我们军令在身,岂能懈怠!”
田楷与严纲齐名,不仅是北平公孙家的四大家将,元老家臣,更是公孙瓒的左膀右臂。
此次讨董,公孙瓒带着从弟公孙越、公孙范以及严纲出阵,特意将田楷留下来辅佐嫡子公孙续。
纵然是家族继承人,公孙续也不能不卖田楷几分面子,急忙道,
“田楷说的对,全军上马,继续向安平粮仓驰援,必须赶在并州军动手之前到达。”
很快,三千白马义从在公孙续的带领下整装前进,沿着解渎亭的山道行进,只要度过前面五百米的一处山口就能离开解渎亭的地界。
在解渎亭山口的界碑上清晰绘有大汉史官留下的碑文,上面记载着大汉灵帝刘宏与其父刘苌都曾经担任过解渎亭候的爵位。
永康元年,汉桓帝刘志驾崩,皇后窦妙与其父窦武选中刘宏继承大统,离开解渎亭之时,刘宏便令史官题字于界碑之上,留作纪念。
此时的公孙续无暇瞻仰灵帝遗风,三千白马义从刚要闯过界碑之际,只听“轰隆”“轰隆”“轰隆”数声,两侧山壁竟然不约而同的垮塌了下来。
一时间,大量落石将尚未来得及通过的白马义从砸成了肉泥,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落石残岩更将山口堵塞起来,前军的公孙续与中军的田楷也因此被隔开。
这时候,解渎亭山口的两侧山壁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身影,一眼望去,有数百人之众,掌旗官竖起的牙门旗上赫然写着“王”“郭”二字。
为首两人,一人戴红巾缠头,着铜铠马王甲,使一根八棱铁鞭,一人红缨宝带,背着翎羽宝雕弓,手持一杆偃月刀。
“太原祁县王氏王凌!”
“太原曲阳郭氏郭淮!”
“在此恭候多时!!”
“放滚木!”
“箭矢准备!”
报上家门后,郭淮与王凌二人可没有与敌人寒暄的打算,径直吩咐手下将提前制好的滚木推下去,砸向白马义从。
一波滚木之后,后面则是齐刷刷的箭雨。
虽然白马义从的部队占据了人数优势,但是解渎亭山道崎岖,道路狭窄,根本不适合骑兵展开作战。
一时间,白马义从进退维谷,被当成靶子一顿乱射,公孙纪吓得赶紧躲到一处岩壁里,前军的公孙续已经离开山口,背后紧跟他的仅有百余骑。
山口另一侧的田楷一边指挥手下反击,一边高声道,
“少主快走,不用管我们,前往安平粮仓通知高览并州军的动向才最要紧。”
公孙续策马转了两圈,一咬牙,厉声道,
“田楷,你们保证,待我抵达安平,立刻率军来救!”
说罢,他与百余骑义从扬尘而去,留下田楷等人与王凌、郭淮纠缠。
见状,郭淮准备走下岩壁道,
“冀州军的反应速度比军师预料的更快,一旦高览有所防范,我们之前的谋划便付之东流了,决不能让公孙家的人抵达安平,我率兵去追!”
山岩上的王凌皱眉道,
“伯济,没用的,这些义从所骑是幽州白马,速度与耐力更甚中原马匹,难以追上。”
“我们还是尽快派人通知军师,按照他的计划,至少还要一日功夫的准备才能对安平粮仓动手,这下计划被全盘打乱了。”
这时候,被困解渎亭山口的白马义从在田楷的率领下,开始持弓反击,名震塞北的白马控弦之士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的箭矢也让王凌与郭淮的人马出现不少伤亡。
“敌军是我军兵力的数倍,解渎亭只能守住一时,我们还是先行退入山中,公孙家的骑兵追不上来。”
郭淮见一时受挫的白马义从又重新振奋,当机立断道,
只听天空响起一声嘹亮的箭鸣,岩壁上的并州军顿时遁入两侧山林,再无半点踪影。
王凌则下山亲率十几骑沿着衡水河前进,向武邑方向而去,此时郭嘉与刘平安的部队正驻扎于武邑附近。
早在三日之前,王凌与郭淮二人便在郭嘉的吩咐下设伏于解渎亭山道,这是南行唐前往安平粮仓的捷径。
郭嘉料定冀州军一旦有所察觉,必定行经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