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公主不想被宫女抱着,下来自己走,跑得特别快。

    两个皇子下来,追着姐姐,欢快地跑着……

    萧郁拉着杜青雪的手,看着孩子,脚步沉稳。

    一开始宫人们,还觉得陛下和皇后娘娘,光天化日之下手拉手不好,可现在看多了,觉得挺好。

    夫妻二人在自家散步,拉拉小手,怎么了

    正因为杜青雪和萧郁感情好,萧郁只有杜青雪一个女人。

    杜青雪和萧郁夫妻二人,一起用早膳之后,孩子留下来,在这边玩耍。

    萧郁和杜青雪一起离开。

    年轻人的事情就比较多,萧郁要回御书房,忙于朝政;杜青雪则是忙于宫务,而且还有阳明观和阳明医馆的事情。

    太皇太后和太后,看到杜青雪和萧郁关系和睦,不由得眉开眼笑。

    “看到了吧,这就是后院只有一个妻子的好处,清净。”太皇太后笑道,“要是多几个妃嫔,你看看,乱不乱”

    太后点了点头,恭维说道:“母后,您说的是。还是按照咱们萧家的规矩,不能胡来,孩子只要生下来,都能平安长大。”

    “谁说不是呢”太皇太后笑了,“我听说户部的大人们,在看到别人上奏,让陛下广纳后宫的时候,跳出来反驳。朝廷的钱袋子知道这样的好处,不用消耗过多的民脂民膏,减少国库的消耗。把更多的银子,用到实处。”

    徐太后笑了,“以前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还有那么多的宫人,花费甚大。我记得以前的皇帝寿辰,就要用到奖金三分之一的国库。银子都被这样花了,哪还有银子和物资救灾我们郁儿是个明君,当然不会那么做。”

    皇宫内外,因为萧郁和杜青雪的简朴不奢靡,影响深远。

    因为萧郁没有纳其他妃子,因此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女子,在遇到丈夫纳妾的时候,都会来一句,“皇上都不纳妃子,你弄了那么多小妾,你可比皇帝厉害多了。”

    尤其是对于当官的,这句话尤其有用。

    因为众人发现,陛下提拔的人,往往在别人意料之中,但也意料之外。

    两个人能力差不多,但陛下就会提拔家里妻妾少的,如果只有一个女人,没有妾室的,那么在考察之后,没有问题,往往就会得到重用。

    用萧郁的话说,一个人精力有限。

    用在女人身上多了,那么在其他地方就用得少了。当官做事,耗费心神。纳了那么多的小妾,不仅晚上要忙活,家里的妻妾不和,家宅不宁,哪还有心思办差了啊

    这样的理由,很强大,很有道理。

    就这样,在萧郁的影响之下,纳妾之风,骤然下降。

    那些正妻,现在无比佩服皇后娘娘,觉得正是因为皇后娘娘让皇上收心了,只有一个女人,所以陛下才会以此要求其他男人,尤其是官员。

    男人们则是觉得萧郁特别无趣,就算皇后娘娘长得好,那也只是一个女子,哪有环肥燕瘦,沉鱼落雁更好看呢

    皇帝明明坐拥天下,明明可以拥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美人,偏偏不要,太傻了。

    不过,谁也不敢提纳妃子。

    因为陛下要修身养性,有太多女人活不长。谁上奏要广纳后宫,都是陷害陛下活不长。

    谋害君王的罪名太大,没人担得起。

    后宫和谐,京城稳定。

    看到皇庄上收获的土豆产量,萧郁面露赞许,递给杜青雪折子,“你看看。”

    “后宫不能干政,我还是不看了。”杜青雪摇头,觉得应该懂规矩,不能恃宠而骄。

    听到此这话,萧郁哭笑不得,“这是小石头带回来的土豆产量,能达到亩产两千斤。不仅可以炒菜,而且还能蒸着当主食。放在地窖,能保存长一点。”

    杜青雪眼睛一亮,“产量真高,如果在北方产量低的地方,冬季种上土豆,多收一季,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

    萧郁点头,“说的是,我已经让人妥善保存种子,明年推广到各处。尤其是北方和西北。”

    “陛下英明。”杜青雪恭维,也不枉小石头千里迢迢从赤木国弄回来。

    萧郁点头,“等小石头回来,我多给他一些赏赐。”

    “嗯,犒劳他的良苦用心,心系百姓。”杜青雪笑道,“从赤目国带回来高产的作物,又把咱们的小麦带到赤目国。受惠最多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能吃饱了,比什么都好。”

    杜青雪在底层生活过,明白生活疾苦。

    因此她特别重视民生,萧郁常年征战在外,而且也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新修水利。

    老百姓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不仅官府的人客气了,税收也少了。

    大部分的地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其实有些地方招灾,萧郁也会派上能臣干将赈灾。

    也有人趁机吞并赈灾款,被发现之后惩罚十分严厉,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对官员要求严厉,对百姓宽厚。

    这样的皇帝备受爱戴。

    也有一些顽固老臣,故步自封,认为不妥。

    因此萧郁想通过科举考试提拔出新的官员,改善这种状态。

    杜青山银行人来到云阳县,准备府试。

    整个府城,因为秋闱考试的到来,聚集了全府城最优秀的学子。

    杜青松,杜青玉,还有王振山,结伴来到府城。

    王振山坐在马车里好奇地问其他两个人,“青山会回来考试吗”

    杜青玉想了想,“他当初的考试籍贯,在云阳府青山县,不会轻易改变。青山必然会回来。”

    杜青松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改籍贯参加科举考试往往会受人诟病,青山一向高傲,事事周全,绝对不会轻易给人留下说辞。”

    王振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说得也是,谁能想到青山能成为杜相的孙子谁又能想到青雪居然能成为皇后娘娘”

    杜青玉点了点头,不敢置信,感慨万千,“是啊,皇后娘娘居然是我的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