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章 要搞百强县、十优州府

    政府没钱,一个关键的原因便是过低的赋税。

    朱元璋出身农民,认为农税越低越好,所以采取了三十税一的政策。而这个标准的确定,让大明王朝的税赋收入,始终没有办法突破三千三百万石。

    更可悲的是,历史上的大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可谓是朝廷“最富”的时候,越是往后,朝廷越穷。

    到了天启年,朝廷税赋已缩水至两千五百七十九万石。

    所以说,大明开局便是巅峰,其他时候都走下坡路了。

    说来也惭愧,大明皇上就没懂经济的,也不敢轻易改革税制。

    张居正够牛,通过一系列改革给大明了一线生机,可万历皇上不懂张居正,更不懂经济,在张居正死了之后,大明返照的那一缕光,便彻底湮灭。

    朱元璋将经济问题简单化了,也缺乏对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的研究。

    朱允炆不打算走朱元璋的老路,不仅将农业税从三十税一,提升至十五税一,而且还废除了职俸田、免税田,让大片的土地全部列为纳税对象。

    虽然将胥吏也列入朝廷俸禄之中,朝廷会支出庞大的费用,但相对于他们施加给百姓的重重伤害,相对于他们占据而不上税的土地而言,朝廷如此做,是绝对正确的,而且,是可行的。

    夏元吉汇报道:“皇上,若一条鞭法、遏兼并投献之法完全落实,今年税赋所得,至少为五千万石,极有可能达到六千万石。目前来看,只需要熬过半年,户部除各项开支外,存留依旧丰硕。”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这些俸禄待遇,朕看可以,但朕有个提议。”

    “还请皇上示下。”

    夏元吉肃然说道。

    朱允炆指了指新的俸禄制度文书,说道:“两京一十三省,州府三百余,县一千余,不若连同吏部,以税赋、人口、商业、土地、官声、治安、刑狱等为标,每两年考核州府县一次,选出百强县、十优州府。“

    “对于百强县、十优州府,所有官吏,两年内俸禄再提五成。两年之后,若依旧可列百强县、十优州府,则继续享有加俸之策,若跌出百强十府,则取消加俸。如何?”

    夏元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连忙道:“皇上此举,利国利民,当践行万年!”

    黄子澄哀叹一声,说道:“皇上治国有方,臣等不如啊。”

    以加俸作为激励举措,选出百强县、十优州府,不用说,各州府县必会关注民生,就连恶劣的胥吏,也会收敛起来,和和气气地对待老农。

    事关自己利益的事,谁不愿意去干?

    就算是有几个不老实的,也会被官僚集体所抛弃,总不能因为一个人,丢了县衙所有人的财路吧。

    黄子澄、夏元吉离开之后,内阁郁新、吏部尚书齐泰又被召入武英殿。

    朱允炆要求内阁、吏部整顿州府县,通告各地布政使司,务必在新的俸禄制度推行之前,将各府县胥吏数量规范下来,能减的减了,不能减的留着。

    总而言之,不允许超额、超编。

    若有府县情况特殊,可上报朝廷,另行批复。

    在处理好一系列事务之后,已接近傍晚,朱允炆并没有直接回坤宁宫,而是去了景仁宫。

    骆颜儿正端坐书写,听闻动静,抬头看去,见是朱允炆,便连忙收笔,起身施礼道:“臣妾见过皇上,皇上金安。”

    朱允炆伸手,笑道:“免礼,今日可好些了?”

    “谢皇上垂问,臣妾已无大碍。”

    骆颜儿含笑回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走至桌案旁,看着宣纸之上的字,念道:“况妇人徳性幽闲,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故《书》斥牝鸡之晨,《诗》有厉阶之刺,《礼》严出梱之戒。善于自持者,必于此而加愼焉,庶乎其可也。这《内训》之言,你认为如何?”

    骆颜儿走至一旁,恭谨地说道:“《内训》之言自是至理。”

    “至理?呵呵,当真如此吗?”

    朱允炆带着笑意,看着骆颜儿。

    骆颜儿不敢直视朱允炆,低头回道:“臣妾若是多言,到时皇上发怒惩罚,这《内训》岂不便是至理?”

    朱允炆一愣,顿时笑了起来。

    这个骆才人,还真的是有点才华。

    “依我看,这些字,还是烧了吧。”

    朱允炆拿起纸张,走至火炉旁,丢了进去,回头看着吃惊的骆颜儿,说道:“多言必失,只是因为多言之前没有思考罢了。若你有理、有节、有据,纵千万言,又有何失?”

    骆颜儿看着那化作灰烬的纸张,眼眸微微一动,对上了朱允炆清澈而深邃的目光。

    柔软的心,似乎被什么触动。

    他虽是帝王,似乎却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同。

    没有高高在上的强势,一言以决生死的霸绝,而是有着如春风的儒雅,如梦中期许的雄姿,平易近人,温和以待,似乎每个人在他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沦陷在深邃的眸底,一瞬间的心动,让骆颜儿惊醒,连忙转过头,又偷偷看了两眼朱允炆,低声说道:“皇上说得是。”

    朱允炆嘴角带着笑意,微微点头,问道:“随朕去承乾宫看看吧。”

    骆颜儿自是应允。

    承乾宫中,织造声不绝于耳。

    上次的中毒事件,并没有影响承乾宫的生产。

    贤妃正在检查医用纱布的成品,发现没有问题之后,便差人送去高温处理。

    朱允炆虽然几次下令,自己来承乾宫,无需行礼,但贤妃、宫女等从未遵循过,行礼之后,织造声再起。

    “皇上,当下承乾宫可以日产六十匣,若是可多购置织造车,增派人员的话,日产百匣是没问题的。”

    贤妃笑着说道。

    朱允炆检查了下医用纱布,问道:“可存在什么问题?”

    贤妃摇了摇头,说道:“并无问题,辽王、珉王二人,已找了稳妥的棉商,只要棉花供应的上,医用纱布便无问题。”

    朱允炆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日产百匣,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只不过,朕担心皇后不答应啊。”

    坤宁宫。

    马恩慧拨动算珠,然后用笔记录之后,再次珠算起来,最后看着纸上的数,皱着眉,对侍女说道:“兵部要采买的是三十万匣,我们日产只有六十匣,一年不过两万匣,按如此进度,岂不是要十五年?”

    十五年太久!

    本后要争朝夕!

    马恩慧厉声下令道:“去告诉二王,本后要织造车,至少一百个,越快越好,另外,让宁妃负责,在宫内再选拔三百宫女,参与织造。本后要在两年内,完成兵部三十万匣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