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老人虽然嘴上说着,心里想着自己不在乎这个行不上说的位置。但是归根结底,心里头还是不想离开这个位置的。因为老人即使现在年纪很大了,但是他也记得自己的年少时曾经许下的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会都会去奉行的事情。
这些年,他在这个位置上虽然做了很多的错事,做了许多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但是这也改编不了老人内心深处最为简单的那个愿望。
现在在刑部的官员,每天都可以看见对于上了年纪的刑部尚书,露出平和的面孔。
这位刑部尚书不管赵连鹤这件事调查的进程,每天的笑容都十分和蔼。
就连卢阳王的人来到这里,他也开始尽量的去回避。
卢阳王很着急这件事情,每天都派他来,派人来问他,事情有什么调查结果没有。可他却表现的不是那么着急,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了。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除非抓到真正的凶手,不然他就只有辞官回家这一条路。因为他能够看出来,平帝似乎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了胸有成竹。
他不相信这是平帝做的,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就算和平帝没有关系。平帝也会利用这件事情对他做些什么。
而事情的关键就在于他能不能抓到这个人。可是这件事情是由大理寺调查的,大理寺那边得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而轮到他们这边时,大理寺本应该给予他们调查的公文。却说他们的公文不小心丢失,没有给他们文件,他们还需要从头调查。
按照人们的常理,他作为为一个司法人员,应该秉持公理。但是长安城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尹赵连鹤这个人的德行。
赵连鹤这个人在处理京中事物的时候没有章法。如果不是仗着卢阳王的举荐,他不可能做到京兆尹这个官职之上。
而且因为赵连鹤儿子,死在边境的原因。所以这也就导致赵连鹤,对于他国人员十分的仇视,不管是商人还是其他来这里求学的人,赵连鹤都会对他恶言相向。
甚至于因为赵连鹤的存在,京城的大牢中,每年都会多上许多从他国过来的人。但是这些人在经过长安卫的调查之后,都被发现只是普通的人而已。
也有一些是真的谍子,但是一百个人里面都没有一个这样的人。而谍子的比例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赵连鹤的品行确实不端,但是封尘应该以后保持一点正义的样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因为除了这些之外,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做起来非常的棘手,在一个平静无比的雪夜。他的书房周围满是积雪的路上,却没有出现一个脚印。而且就只有门口出现过半个脚印,而就是这半个脚印。就杀了一位有着近三品修为在手的京兆尹。
且由于赵连鹤有近三品的功力,所以是不是他早年在江湖上得罪的人动的手?
也不得而知。
别的人都很好调查,在长安城中就算把长安城所有的人都调查一遍。都比调查江湖人士要好上一些,江湖之中,漂泊无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找到多年前在江湖上漂泊的人。但是就比如说,封尘也从一些地方听说了那个死在大临的,南唐的谍子章巨野。也知道了,章巨野是被早年一个在武林当中的捕快发现的这事情,这样也就证明了江湖的错综复杂。一个当年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侠客,居然能赢在京兆府里做一名捕快。这可以说的上是一件有差异的对比了。
因为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只知道那个捕快,原先是江湖人士。
而这样也就说明了一件事情,可可能在他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也有一个像景洪一样的捕快,是原先江湖中的高手。而那个高手可能就是杀了赵连鹤的那个人。
为什么大临朝廷没有限制这些人呢?因为那位卢阳王就这样在自己的家中,藏了一些当年他找寻的披甲之士和一些江湖高手,伪装成自己家丁的样子。所以这种事情调查起来最危险的就是卢阳王。
大理寺那边是因为邢南林,知道这件事情可能会很危险,所以他没有让大理寺去调查这件事。
至于刑部尚书封尘这边,他就更没有必要去这样做了。因为他如果这样做了,其中受危险最大的就是卢阳王,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是比起卢阳王自身的安全还是轻了许多。终究他也只是卢阳王大业所成立的一个棋子,而卢阳王才是真正下这局棋的人。棋子如何能比得过下棋的人呢?
就算那个棋子是一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可他不是那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年关将近,刑部的人却愈发的有些忙碌了,因为虽然封尘已经开始不是很在乎这件事情的调查结果了,但是他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调查下去。
不管封尘是怎么想也好,但是他们要做,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把这件事情调查下去。
这不仅仅是调查一件案件的结果,这也是他们身为一个刑部官员应该做的事情。既然大理寺调查不了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刑部的人就必须调查这件事情。
大临可以很乱,大临也可以摇摇欲坠,甚至可以成为那种国破山河在的地方。感受在他们心中,大临的司法与正义不可能磨灭。
因为大临的法律不是由他们指定的,而是由每一个大临的先人和每一位官员,这决定了他们不管做什么,他们都会维护那些官员和皇帝们的尊严。
每年过年的时候休十天。从年二十八开始,一直休到初八,再开始重新回到自己的官署开始处理事情。
因为案件忙碌,所以他们一直忙碌到了腊月二十七那天,长安城的冬天比较特殊,虽然下了雪,但是不下雪的时候,一般都会很暖和。
王少跃还是蛮清闲的,他这些天除了带着孔静怡参加一些庙会之外,就是在家中带着孔静怡一起读书。
这些天王少跃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清闲的生活,清闲的他都已经不是很想去面对年后发生了那些事情了。现在越想起那些事情,他就越觉得现在的生活快乐。
而少语中,你能体会到那些诗人所说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了。
他这些天除了每日的读书,能读进去之外别的事情。都要无孔静怡在他身边陪同。
刘温跟刘王氏发现自家老爷现在跟自家夫人,几乎是形影不离。
每天王少跃带着孔静怡一起去看庙会之类的东西。按照常理刘温应该跟随在王少跃身边,但是因为有孔静怡在一旁跟随着。所以每次王少跃都会要求刘温在远处跟随,或者走到二&nbp;人前面。
王少跃其实没有想过逛长安城里的庙会。
因为他以前虽然没有参加过庙会,但是在南唐那边参加过南唐的庙会。
结果他参加完大临的庙会之后才发现,原来大临的庙会跟南唐的庙会并不是很一样,因为南唐的庙会是跟谁在南唐那些佛教,在庙或寺周边的举办的。
而大临的庙会则是由在城隍庙或者火神庙这些地方举办。又因为佛教那边的风俗跟大临这边的风俗不太一样,所以两方双方之间的庙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南唐更加重视于请求佛祖的保佑和祈求新年的平安,而大临这边的庙会,则是更加注重于吃食和玩乐。
当然也会有祈求的地方,但是占比不是很大。更尤其是像王少跃这样的年轻人,更多的还是和自己心仪的女子或男子一起在庙会上游乐。这种节气其实要比元宵节和上元节的灯火之类的来的要更好一些。
孔静怡这些年在孔府中一直没有怎么出过孔府的门。所以他对这些景物也是满心欢喜,只是王少跃不是很想他走太多的路,所以一开始王少跃只让她参加一个时辰到一个半时辰的庙会,后来孔静怡说自己的身体参加庙会时间长一点,没有事情。王少跃才把一个半时辰加到两个半时辰。
即使如此,有时候王少跃还是会选择提前一段时间回家的。
他很担心孔静怡的身体,因为其实有一段时间,孔静怡虽然看起来表面上没有什么大事,但是身体确实一直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
孔静怡虽然不和王少跃说,但是王少跃能够从她那时候的状态看出来他的身体其实还不是很好,精气神是精气神,她精气神一直很不错。自从王少跃解开了他的心结之后。
孔静怡的心结是她一直以为王少跃可能会是一个不太友好的夫君。但是好在王少跃给她的感觉很不错,而且她能看出来王少跃是那种性格非常好的人。
到了二十八,王少跃就决定不带着孔静怡去参加庙会了。也是时候准备准备过年的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