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们的田野!

    <sript><sript>

    在王霖感叹的时候,朱有长的纪录片《建筑》也正式在企鹅影视上线了。

    作为华国有数的纪录片名导,朱有长的人气和作品都是有目共睹的。

    上一部作品《田野》帮他积攒了很多的粉丝。

    其中就包括社畜张铭。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面待久了,对绿色植被,清新的旷野就格外的喜欢。

    朱有长的《田野》就十分符合他的审美。

    让他这样一个不怎么爱看纪录片的人都能够看的进去并且为之热爱。

    所以在得知朱有长又有了新作品之后,他早就期待着首播的这一天。

    读大学的时候,遇见一些事情还可能跑到网上怼几句。

    但年纪上来了,根本不会在乎网上的那些风言风语。

    对他来说只要有东西看就行了。

    隔空在网上骂来骂去有什么意思。

    有本事线下碰一碰。

    坐在沙发上。

    一边刷着手机一边把企鹅影视给打开。

    终于随着主题曲的响起,朱有长的《建筑》正式开播了。

    张铭放下手机开始观看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张铭也逐渐从之前的那种强烈的期待感中回过神来。

    随着主题曲播放完毕,张铭长吐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朱有长依旧是那个纪录片名导啊。

    《建筑》和《田野》一样,都是他喜欢看的风格,打开朋友圈。

    张铭想要在朋友圈安利一波《建筑》这部纪录片。

    但是刚一打开,张铭就愣住了。

    同学王哥《舌尖》封神!

    同事刘姐我的妈呀!《舌尖》收官太好看了吧!

    张老师《舌尖》让我学生写作文的题目有了。

    前女友找男人什么的,还不如看《舌尖》呢。

    这是

    张铭有些懵。

    怎么都在安利《舌尖》?

    没有人看过《建筑》吗?我觉得拍的很好啊。

    往下滑了很久,终于看到了一条跟《建筑》相关的朋友圈。

    ktv胡小姐跟《舌尖》相比,《建筑》很好看,下次别拍了。

    张铭

    张铭心中越发觉得奇怪,抱着这种好奇的心态。

    他点开了b里b里,在首页找到了《舌尖上的华国》第集。

    点击播放!

    随着主题曲结束,《舌尖上的华国》最后一集正式开始。

    “华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华国式变换之道,他们精心的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高楼林立的都市”

    “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

    在晨光中散发着熠熠生机的禾苗,到海边拾螺的渔民,平原的开阔,到高山的险峻。

    短短几十秒的片头似乎是要把华国的一切地理风貌展示出来。

    越看越让张铭有种身为华国人的自豪感。

    最后在一片随风要动的麦田中,本集的标题随之出现。

    【我们的田野】

    张铭一愣。

    是和《田野》同类型吗?

    镜头伴随着木楼梯吱呀的声音开始了,这是重物踩在上面才会发出的声音。

    画面中两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中年妇女,一人背着一个背篓走上了吊脚楼。

    在背篓后面装满了一篓子绿色的树叶。

    张铭一愣。

    树叶?这是什么树叶?

    按照他的固有印象,这背篓里面要么装着大米或者腊肉,怎么也想不到会装着树叶。

    “潘岩少和黄安荣是生活在贵洲省的壮族,他们居住的下尧村,距离省会贵扬有多公里的山路”

    “刚刚摘菜的枝条散发着新鲜的气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叶片,会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发挥神奇的作用”

    画面中的两名妇女一边聊天一边把绿色的树叶从树枝上拔下来。

    从熟练的动作来看,这是十分日常的事情。

    “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者近百种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潘岩少他们摘菜的是一种枫树的叶子,自然的馈赠包涵丰富的可能性,当地人总是能够善加利用”

    伴随着旁边,两名妇女将枫树叶子放入一个类似于打糍粑的石碗里面开始捶打,绿色的汁水也随着树叶脉络的破坏渗透了出来。

    看到这里张铭有些好奇了。

    她们是要用这种树叶做什么东西吗?

    食物?还是烙什么饼?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下尧村正在精心迎接一个专门为稻谷设置的节日,新米节”

    “口感上,水稻常被区分为糯与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

    经过捶打的稻米能够被拉伸出将近半米的长度,看着就十分的弹牙,就像是浸湿的绸缎,十分具有光彩。

    屋外的男人们在捶打稻谷,而屋内的潘言少和黄安荣也是在忙碌。

    之前经过捶打变碎的枫树叶子,被他们放入到架在火糖上的锅子里。

    锅里面放满了沸水,正在咕隆咕隆往外跑着热气。

    “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

    “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就变成了黑色”

    看见脱胎换骨的稻米,张铭大开眼界。

    原来之前的植物是给稻米染色的!

    在张铭惊讶之余,他们又用另外一种植物把另外一部分糯米染成了黄色,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的白色糯米。

    “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又艰苦的民族对于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证了食物天然的品质”

    画面一转,一块块美丽的梯田出现在张铭面前。

    不规则的梯田像是出现在画家笔下的油画,处处透露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偶尔飘过的白色雾气更是增添了一丝自然的美。

    看着张铭如痴如醉,他本就对这种乡野格外的喜欢。

    “山上的梯田不适宜机械化的收割,人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摘禾刀,但是在这一片水田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这里的人民发现在水田里面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鱼和鸭可以帮助糯稻清除虫害,而它们的粪便又能给稻禾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一株株金黄的稻谷中间,鸭子的叫声和鲤鱼卷起的涟漪相互交错,形成一幅相辅相成的景象。

    这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让张铭整个人为之一震。

    “新米节的主食准备好了,潘言少和黄安荣开始制作主菜-腌鱼,当地人相信辛辣可以帮助他们排除体内的潮湿,木姜子独特的味道和山奈发酵出来的酸,成就壮族独一无二的酸汤鱼”

    画面中经过腌制的鱼,鱼肉紧实,色泽明亮,在火塘上的炉灶之中搭上一口锅子,放入切好的青红辣椒,加入壮族的秘密木姜子和山奈。

    一锅奶白色的酸汤就做好了,汤面漂浮着辣椒和黑色的木姜子,酸菜和鱼肉若隐若现。

    你甚至都怀疑汤上浮现出来的热气都是不是酸的。

    舌尖都为之一动。

    “体现群体协作和分享的长街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大山里的民族在贫瘠的山地创造了美味的食物”

    “这得益于他们面对高山的智慧”

    镜头下,家家户户把自己准备好的食材摆在街道之上,小小的桌子连成一条直线。

    下尧村的人们分坐在两侧,在一片欢声笑语的吃着准备好的食材。

    一手拿起一团黑色或黄色糯米,用筷子夹起一块腌鱼,之后再喝上一口酸汤。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伴随着阳光,远处梯田好像一面自然的背景画,相得益彰。

    张铭看的有些痴了。

    他喜爱田野,这样的风俗是他从来不曾感受。

    此刻他内心强烈的涌现起一种情绪。

    华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没等他消化完这种情绪,波光粼粼的海面出现在屏幕上。

    “王德峰是一名新入行的潜水员,今天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天,他的工作是寻找一种珍贵的海洋植物-海参”

    面容黝黑的中年汉子,在潜水服内穿上厚厚的毛衣,虽然是夏天但是海水中的温度却低的可怕。

    随着潜水服穿戴好,王德峰“嗖”的一声钻入了海水之中。

    “獐子岛,黄海北部一个不足平方公里的海岛,却因为海域里面的物产富甲一方”

    “碧波之下,生存者一个兴旺的群体,被华国人视为海中珍品的,海参、鲍鱼、海胆占据着其中的多数”

    “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造就了他们非凡的品质,这是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

    在防水镜头下,一个神奇的海洋世界展现在张铭面前,岩石上吸附着鲍鱼,沙地里休眠者海参,不知名的鱼儿游荡在王德峰的旁边。

    这种感觉一下子让张铭回到了小时候看央妈播放的海洋影片的记忆。

    对于年幼的他,海洋打开了他的想象力。

    “海参的家族已经在地球生活了六亿年,但迄今为止只有西般牙和中国人善于烹饪海参,但是王德峰采捕的并不是本地土著”

    “年前数以亿计的人工培育的海参幼苗,被投放在这片海域,一同投放的还有鲍鱼、扇贝等数种海珍品,到今天獐子岛已经成了华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

    一只只肥硕的海参在海底爬行,海面上是数不清的船只迎着朝阳捕鱼。

    诺大的海上热闹非凡。

    这让张铭生起了熟悉的感觉。

    我想去看看

    “海参在中餐里的代表莫过于鲁菜中的葱烧海参,山栋特产的优质大葱是这道菜最重要的辅料”

    “富含蛋白质的海参,炖煮后变成胶状,柔顺香滑,并带有浓郁的葱香”

    切成拇指大小的大葱,在食用油的刺激下,发出油滋滋的声音,等到大葱煎到微黄的时候倒入调制好的卤水,放入一颗颗海参。

    经过高温的加热,海参在汤汁的咕噜咕噜中开始发生变化。

    表面附着着葱段和油光,改变了它原本令人不适的外貌,让人有了想要尝试一番的冲动。

    张铭看到这里,不知觉的咽了一下口水。

    伸手一摸,发现周围并没有零食。

    张铭急忙起身,开始在客厅寻找吃的。

    肚子却急不可耐的发出一声声抗议。

    “咕~”

    “咕~”

    原本是打算看《建筑》,所以张铭根本没有准备什么零嘴。

    自己明明记得家里面有剩下的零食,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它们就全藏起来了。

    最终张铭啃着半边苹果重新坐到了屏幕前。

    “收获茫茫水域中的海产并非易事,獐子岛的人入海探宝,而太湖边的人更乐于坐享其成”

    画面来到太湖上,在芦苇丛中,不远处的船只若隐若现。

    太湖?

    一提起这个名字。

    张铭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种让他几乎要流口水的食物

    “在华国,蟹作为食物已经有了,深谙烹饪之道的华国人在吃蟹上崇尚朴素的方式-清蒸”

    “这是食蟹而不是原味的最佳方法,被华国人推为天下至鲜的美味,就在壳中”

    从蒸炉中出锅的大闸蟹,颜色变得红黄,撬开表面的壳,浓郁的蟹黄倾泻而出。

    色泽金黄,质地粘稠,看的屏幕前的张铭都跟着舔舌,脑中不自觉的回想起自己吃蟹时候的味道。

    “蟹的产地,人们在利用这一食材上,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流传百年的靖江蟹黄汤包是其中的经典”

    蟹黄汤包!

    张铭一愣。

    短短四个字让张铭口腔中的口水和肚子的馋虫蓄势待发。

    “复杂考究的用料,以蟹黄和蟹肉为主,遵循古制,汤包的褶皱多达个,蒸汽的热力,将食材的精华融入汤中”

    “包裹着滚烫汁水的面皮,其薄如纸,韧度惊人”

    白白的汤包,碰一下弹三下,透过薄薄的面皮,你仿佛能够看到在面皮之下流动的金黄色汤汁。

    只消弄出一道口子,鲜到极点的汤水立马流水,弥漫在室内,也勾动着肚子里的馋虫。

    镜头下的食客把嘴巴靠近汤包,随后“苏噜苏噜”的声音响起。

    汤包的味道也随之流入腹中。

    看到这里张铭口腔中口水已经到了临界点。

    看着被自己吃干净的半块苹果,张铭脑子里想起了一首bg。

    危险危险危险危险~

    下一刻。

    肚子里的馋虫开始造作。

    “咕~”

    张铭又开始在客厅内寻找着吃的,找寻了一番的张铭开始点外卖。

    刚巧看到一家蟹黄汤包的店,二话不说先买几笼再说。

    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张铭通过不断抖动的双腿企图来分散自己的饿意。

    眼睛紧盯着屏幕,看接下去的画面变化。

    兴化的龙香芋,奶香四溢,配合上红烧肉一起炒是兴化家家户户都会的家常菜

    藏地的糌粑,搭配上青稞粉和酥油茶,味道相辅相成,充分异域风情

    不同地域的美食,不同民族的食物依次出现在画面中。

    在这些故事的进展之中,张铭的外卖也到了。

    吃着蟹黄汤包,看着《舌尖》张铭感到由衷的满足。

    在这样的满足之中,《舌尖上的华国》也迎来了尾声。

    “在不同的地域,华国人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来自他们对上天的敬仰和对土地的眷恋”

    “一位作家这样描述华国人淳朴的生命观,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华国》到此结束!

    旁白平淡的声音,却带起了张明内心强烈的情感。

    张铭呆呆的看着屏幕,口中的蟹黄汤包都来不及吞咽下去。

    内心无数语言想要抒发,心中万种情绪想要舒展。

    身为华国人让他自豪,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骄傲。

    华流才是最顶尖!

    种种情绪最终变成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

    华国这么大,我真的想去看看以及一句。

    我t以前到底错过了什么神仙纪录片!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