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 去天津啊......不行

    王轼知道弘治和朝廷都在牵挂贵州叛乱的事情,平叛之后快速写了一封捷报,使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城。

    弘治在七天后收到了米鲁之乱平定的捷报。

    弘治还有点不敢相信,这也太快了吧。

    王轼为人颇为正直,并没有把功劳据为己有。

    在捷报中对王守仁的功绩大书特书,称王守仁谋划得当,布局精巧,且不畏艰险,亲自乘热气球现场指挥作战,亲手击毙叛军首领阿保,生擒米鲁。

    弘治都惊呆了!

    王守仁这么猛吗?

    弘治不知道的是王守仁在刻苦攻读之余,尤喜论兵,还练得一手好箭法。

    西山研发出稳定且射击精准的燧发枪后,王守仁就开始练枪法了,而且枪法进步神速。

    朱厚照看了都羡慕,圣人就是圣人,练枪都比一般人厉害。

    朱厚照还特制了一把燧发枪送给了王守仁,当时王守仁就是用朱厚照送的枪击毙了阿保。

    捷报中王轼还顺带着夸奖了一下太子。

    称此役可以速胜的关键在于太子殿下发明的热气球,飞球营当属首功。

    弘治见了捷报夸奖了太子更是大喜过望,命人将捷报抄发给各个衙门。

    让那些弹劾太子的人都看看。

    平定叛乱的王守仁是太子极力推荐的。

    平定叛乱的关键是你们口口声声说是奇淫巧技的热气球。

    看你们还哪有脸弹劾太子。

    朱厚照虽然提前得知了米鲁之乱平定的消息,但是也没法声张。

    弘治召集众臣商议如何进行封赏。

    王轼是天顺八年的进士,年龄大了没什么名利心,以前就多次请求致仕,原本就是在南京右佥都御史的职位上养老,这次也是临危受命再次出山。

    这次平叛有功,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预机务,弘治还特意给加了太子少保的衔。

    王守仁情况特殊,刚刚参加工作,本来属于文臣,这次却是凭战功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明朝凭借文官身份立下战功的文臣不少,最有名的就是保卫京师的于谦于少保。

    众臣商议之后,决定给王守仁升任广安知州。

    朱厚照表示不同意,并且怀疑他们是故意把王守仁调走的,王守仁是庶吉士按道理来说去不去地方任职也行。

    你们把他调到四川去干吗?

    让王守仁去四川吃火锅吗?辣椒还没传进来呢,四川火锅是在清朝道光年间才火起来的。

    李东阳给朱厚照解释道,王守仁太年轻了,去地方历练一下也好,而且广安州是直隶州(类似现在的直辖市),去上任就是正五品的官职,真没亏待他。

    王守仁现在挂的正三品按察使是虚衔,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为了平叛临时安排的,不可能因为这次的功劳给转正。

    实际上王守仁还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庶吉士只是一个身份,类似中央党校的学员,无品无级。

    一般在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满三年,并且通过考核后,会安排六部主事(正六品),御史(正七品)这样的官职。

    现在以王守仁立下的功劳,给王守仁安排直辖市市长这种有实权的地方出任一把手,到地方历练几年,过几年再调回来中央任职,这其实是非常高效的晋升方式了。

    朱厚照不满道,以王守仁的能力还需要历练?

    这样吧,兵部郎中也是正五品,给王守仁安排个兵部郎中很合理吧。

    正五品是一个坎儿,正五品往上才能算是高官,有多少官员在从五品上卡了一辈子的。

    弘治觉得朱厚照太护着王守仁了,王守仁虽然优秀,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这么年轻就担任兵部郎中,以后还怎么封赏?

    弘治表示不同意,想要给王守仁封赏等你自己当皇上的,也更能让王守仁领你的情不是。

    朱厚照反正不希望王守仁去地方任职,接着说道,不给兵部郎中,给个兵部员外郎(从五品)总行吧。

    虽然朝廷京官的品阶默认要比地方官品阶要高,但是兵部员外郎和广安知州哪个更有含金量还真不好说。

    见朱厚照坚持,众大臣便答应下来。

    太子殿下高兴就好,就不知道王守仁高不高兴了。

    朱厚照见众人就这么答应下来,感觉有点亏了。

    便又说道,王守仁这算战功,亲自上阵指挥杀敌,阵斩敌首,按照祖制,给王守仁封个伯爵吧。

    弘治气得够呛,你当着菜市场买菜呢,买个冬瓜还让人送一把香菜。

    弘治当即严词拒绝,这次的功劳给个兵部员外郎足够了,要给王守仁封赏等王守仁以后立功再说。

    然后就不搭理朱厚照了,按照捷报上王轼提供的名单给其他将领拟定封赏。

    议过封赏之后,弘治就要下旨安排退兵的事宜。

    朱厚照连忙出声,说现在还不是退兵的时候。

    弘治和大臣们都纳闷,不退兵让士兵还留在云南干嘛?

    朱厚照说道,父皇难道忘了之前我跟你说的改土归流了?

    弘治恍然大悟。

    之前朱厚照跟自己提过改土归流的事儿。

    就是把管理少数民族的世袭土司制改为朝廷任免的流官。

    这个建议很合理,但是怕引起土司的反抗,搞不好会引起全体土司的不满,引起更大的叛乱。

    改土归流的基础是朝廷在武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不怕土司叛乱,这次快速平叛足以威慑云南众土司。

    这次平叛胜利不正是改土归流的好时机么。

    反正军队都调到云南去了,让他们在那驻扎一段时间,先在云南搞一波改土归流。

    看看哪个土司不服从改土归流,直接搞他。

    众大臣觉得太子殿下说的好有道理,这改土归流之策甚好,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少数民族叛乱的问题。

    朱厚照趁机把之前跟弘治说的改土归流之策讲了出来。

    取消各地土司,配合的就加官进爵到其他地区任职,不配合的话朝廷在云南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分化土司和少数民族百姓,之前朝廷看待少数民族总是把土司和下辖的百姓看做一个整体。

    其实不然,土司管理下的少数民族百姓其实生活的并不好。

    要把改土归流的好处讲给少数民族百姓听,让他们知道跟着朝廷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让土司不能煽动下辖的百姓对抗朝廷。

    之后就是如何汉化少数民族了。

    其实也简单,让他们种地就行了,不管什么民族只要种上地就好管理了。

    云南不适合种地,多以采药打猎为生,属于半耕种的状态。

    等明年土豆和玉米的长成了就先供应少数民族地区,让他们都去种地,即能提高生活水平又能加速汉化过程。

    大臣们听了朱厚照的建议都觉得可行。

    太子殿下有两下子哈。

    弘治当即决定在云南试行改土归流之策。

    朱厚照马上推荐王守仁负责在云南负责改土归流。

    王守仁能文能武,而且很多有关改土归流的意见也都是王守仁提出来的,让他去最合适了。

    众大臣恍然大悟。

    你刚才不早说,等封赏确定下来又让王守仁接着在云南刷功劳。

    功劳都让王守仁占了,倒是给别人留点汤啊。

    大臣们也没理由反驳王守仁负责改土归流。

    王守仁在云南打出了名堂,对当地的少数民族已经有了威慑力。

    而且大臣们也都知道飞球营是威慑少数民族的关键,飞球营又是太子管的,别人去了太子要是不给飞球营,改土归流的事儿也不好办。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王守仁先不用回京了,直接在云南搞改土归流。

    大臣们都退下去之后,朱厚照没走。

    “父皇,儿臣的封赏呢?”

    弘治看着嬉皮笑脸向自己讨要封赏的儿子一脸的嫌弃。

    给你什么封赏?

    要不我现在退位,龙椅给你坐?

    弘治问道:“太子想要什么封赏?”弘治想看看朱厚照打的什么鬼主意。

    朱厚照笑着说道:“这次平叛儿臣有那么亿点点的功劳吧,改土归流这种利国利民的政策也是儿臣废寝忘食想出来的吧,还有那个......嘿嘿......最近梦竹也有了身孕。

    综上所述,儿臣去一次天津很合理吧。”

    弘治也觉得太子最近在平叛,改土归流,皇嗣上都办的不错。

    于是弘治觉得像以往那样严词拒绝朱厚照不好。

    “去天津啊......不行。”弘治选择和颜悦色的拒绝朱厚照。

    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