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81章 正面碰撞

    <sript><sript>

    随着周五的太阳升起,又一个竞争激烈的周末拉开了序幕,就像上个周末集体抨击谩骂《独立日》那样,职业影评人再次集体发声,盛赞《肖申克的救赎》,几乎将今年最好的评价都扔到了这部影片的头上,就差没有说它影史第一了。

    与上周的抨击近乎类似,影评人的赞誉放在院线市场上,没有掀起狂热的连锁反应。

    或许是影片的演员阵容缺乏号召力,或许是带着丝宗教意味的片名不讨喜,或许是影片的类型题材不适合,也或许是上周影评人抨击《独立日》而观众却喜欢带来的后遗症,《肖申克的救赎》的市场反响只能用异常平淡来形容。

    周五晚上,往往是周末观影的第一个高峰,xeb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帕克早早的就走进了市中心商业广场的一家影院,观察《肖申克的救赎》的一线市场反应。

    七点半以后,进入影院的人数明显增多,帕克通过相当长时间的抽访以及从院线方得到的数据,对所调查的影片渐渐有了初步的印象——情况不是很好。

    非常明显,《独立日》虽然进入到上映的第二个周末,却仍然强势,占据了观影比例的近一半!

    当然,这也在发行方和他们公司的预计之中,此前《独立日》的数据反馈就摆在那里,没有人会傻到认为《肖申克的救赎》能与这部影片在票房市场上比拼。

    影片拼不过《独立日》很正常,为什么观众比例只与《狮子王》和《阿甘正传》相当呢?后两者已经上映数周了,而《肖申克的救赎》仅仅是首周上映!

    就在帕克如此想着的时候,一场《肖申克的救赎》放映结束,稀稀疏疏的观众从影厅那边走了过来,他赶紧迎了上去,开始例行的抽访。

    “影片很精彩,也很有感染力,剧情非常的棒……”

    如同白天询问过的一些观众那样,被他拦下的这位男青年对影片赞不绝口,帕克又问道“你会向周围的人推荐,或者带自己的家人朋友再来观看吗?”

    “不会!”男青年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给了答案,“绝对不会!”

    “为什么?”帕克连忙问道。

    “这部影片太沉重了,压得人心里难受,就算是看悲剧,往往也能从中找到欢乐。”

    男青年紧紧皱着眉头,“但《肖申克的救赎》却非常压抑,我周围的人进影院都是为了娱乐,他们肯定不想感受这种气氛。”

    随后,帕克又问了几名观众,其中有人的观点类似,认为影片很精彩,却不会向他人推荐。

    周五一天的票房、上座率以及观众人数,《独立日》一直领先同期上映的影片,周六一早,冯一平就从独立日工作室得到了详实的数据。

    周末票房必然会反弹,虽然力度不是特别大,但《独立日》单日报收万美元,在这个周末占据了先手。

    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刚刚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单日拿到了万美元,力压《狮子王》的万美元和《阿甘正传》的万美元,拿到了第二名。

    在冯一平看来,只要《肖申克的救赎》单日成绩能够保持下去,首周末票房突破万美元乃至万美元都有可能,说不准会改变大扑街的命运。

    然而,这部被人冠以史上最佳以及最奇怪的电影,根本无法用正常的电影规律去衡量,就连最大胆的评估机构,也预料不到它那根本不符合正常规律的票房走势。

    按照一般情况,专业口碑爆棚,必然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加上本就不错的观众口碑和正常的周末上映规律,《肖申克的救赎》在周六应该迎来一次小爆发,最起码也能超过周五的票房,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影片的观众口碑和专业评分都在上升,票房却猛然下滑。

    周六当天,《肖申克的救赎》跌幅超过百分之五十,单日票房骤降到了万美元,而《独立日》《狮子王》和《阿甘正传》成为了相对的获益方,分别斩获万美元、万美元和万美元,完爆这周所有新上映的影片。

    这是一个堪称颠覆性的档期,《独立日》被影评人贬低到一文不值,却持续大热大卖,《肖申克的救赎》被抬高到影史很高的那个层面,却乏人问津……

    如果说这种情况只是短暂的出现,或许观众不会在意,但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一直在爆炒,不引人注目都难,近十天的纷纷扰扰,足以让很迟钝的影迷认清一个事实——影评人吹捧的电影未必适合他们,他们喜欢的电影却不会被影评人欣赏。

    好莱坞的各大公司则认清了另一个事实——影评人与市场之间,顶多只有五美分的关系。

    也就是在这个周末,派拉蒙和环球影业联合投资的《燃眉追击》以及新线影业的《变相怪杰》的试映会全都没有邀请影评人参加,这个吸血鬼行业的利益,明显受到了触动。

    同样是在这个周末,《独立日》开启海外之旅,率先登陆英国、法国、新西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影片的反应就像是北美的翻版,引发观众购票观看热潮的同时,被无数国外的影评人疯狂吐槽抨击。

    “《独立日》是一个多部外星人入侵影片的混合物,而且主题还反映了莓果的侵略主义!”——法国《费加罗报》。

    “《独立日》反映的是导演冯一平·罗森伯格大美利坚主义的妄想和野心!”——西班牙《马卡报》。

    “影片中莓果在战前的演讲,是好莱坞历史上最哗众取宠的对白!”——bb。

    “冯一平·罗森伯格疯了,妄想用科幻大片强奸全世界,居然想要所有国家的国庆日都改成月号!”——英国《泰晤士报》。

    这一部影片,这短短的一个周末,冯一平引发的轰动效应,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年间的总和,全世界的影评人都掀起了批判他的狂潮,而独立日工作室借助新闻集团遍布整个西方世界的媒体,将冯一平反驳影评人的那些话,散播了出去,引得西方世界的影评人群情激奋,恨不得拉冯一平出来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抨击冯一平变成了影评界的政治正确,哪怕有些想为他辩驳几句的影评人,也不得不变得小心谨慎。

    冯一平并没有因此而沉默,反而继续为宣传炒作造势,在接受大名鼎鼎的《世界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此说道。

    “我不会因影评人射来的明枪暗箭而感到难过,任何人都要接受自由市场的理念,如果人们不想购买我的产品,那么我就不会再制作这个产品,但观众一再表明他们爱看我的作品,即便影评人再不喜欢,我还是会首选考虑观众的需求。”

    似乎怕火不够大,冯一平还特意说道“我尽我所能的努力工作,我很高兴看到除了影评人之外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那就让我们无视那些影评人吧,我拍电影就是为了让观众喜欢。”

    影评人被《独立日》的持续大热气得咬牙切齿,发出最猛烈恶毒的抨击,却无法阻止《独立日》在上映地区掀起《侏罗纪公园》般的观影狂潮。

    特别是在北美,影评人抨击的声音越大,《独立日》上涨的票房数字就越高,而他们对《肖申克的救赎》赞誉越多,影片越乏人问津。

    当新的一个周末票房出炉后,北美影评界短暂的沉默了一下,接着就掀起更大的抨击浪潮,但这些在《独立日》的票房数字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独立日》第二个周末的北美票房高达万美元,不但秒杀了同期上映的所有影片,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影片的首周票房数字,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计达到亿万美元,冯一平再收获一项北美影史纪录——最快破亿万美元!

    这个成绩也理所当然的蝉联了北美周票房排行榜冠军的宝座!

    站在最高处向下俯视,二三位的位置上根本看不到新上映影片的影子,上映四周的《狮子王》以万美元排在了第二位,上映五周的《阿甘正传》万美元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冯一平没有印象的叫做《周末假日》的影片,票房为万美元。

    而被无数影评人追捧的《肖申克的救赎》,因为周末后两天的票房一跌再跌,最终以万美元排在了第五位。

    就像冯一平想过的那样,《独立日》以火爆的成绩,碾压了影评人自认为光鲜亮丽的脸面,让他们对市场影响越来越弱的一面,彻底暴露在了好莱坞和影迷观众的面前。

    《独立日》在海外的第一个周末同样高歌猛进,虽然只是出现在西欧和英语区的海外市场,但周末三天,海外以万美元的总成绩报收,足以让所有的投资方都笑得合不拢嘴。

    新的一周开始,所有上映的影片都不可避免的开始下滑,而且在周末会迎来一个强悍的竞争对手,詹姆斯·卡梅隆一亿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巨制《真实的谎言》。 “冯一平,我们不可能将大量资源持续投在一部影片中。”

    独立日工作室中,亲自赶过来的二十世纪福克斯eo汤森·罗斯曼,向坐在旁边品着咖啡的冯一平解释,“《独立日》已经形成了足够的声势,我们只需要保持目前这种声势就足够了。”

    “我明白,汤森。”冯一平也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人,更不会蠢到以为自己才是好莱坞的中心点,《真实的谎言》即将上映,福克斯肯定会转移宣传重心。

    汤森·罗斯曼松了口气,明显不想引起冯一平的任何误会,否则也不用亲自从世纪城跑来华纳制片厂。

    是的,他非常非常重视这个年轻导演,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现在说对方是好莱坞第一流的导演他都不觉得过分。

    不去说前两个周末那灿烂到耀目的票房成绩,看看前天和昨天两个工作日的票房成绩吧,周一万美元,周二万美元,两天相加超过万美元,《独立日》的北美票房累计超过亿万美元,就算上帝亲临,恐怕都无法阻止这周北美突破亿美元!

    如果说这样的导演还不值得重视,那什么样的导演值得重视?汤森·罗斯曼一直记得,对方在编剧协会还备案了同样火爆的一个战争题材的剧本!

    要说福克斯不想继续投资冯一平·罗森伯格的电影,那绝对是全美最好笑的笑话。

    “汤森,我只有一个要求。”

    现在有了足够的资本,冯一平当然也不会什么都不提,“在下个周末到来前,《独立日》的院线数不能掉下家。”

    没有足够的院线上映,再好的电影也不可能产生高额票房。

    “这个……”汤森·罗斯曼似乎有些为难。

    毕竟《真实的谎言》即将上映,福克斯肯定要争取足够多的院线数,来保证这部大投资大制作的收益。

    “我明白,北美的院线数相对有限。”

    虽然明白这些,冯一平却不会放弃,而且院线可以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汤森,你注意过没有?哥伦比亚影业上周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周一和周二的单日票房已经滑落到了万美元以下,而上映院线还在家,为什么我们不能联络院线方,压缩它的上映规模呢?”

    “只要今天和明天它的票房没有起色……”汤森·罗斯曼眼中闪过精光,“福克斯一定会向院线方施加压力,压缩《肖申克的救赎》的院线数。”

    “你们可以联系一下华纳。”冯一平接口道“相信华纳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

    北美的院线数就那么多,不会短时间内增加太多,二十世纪福克斯想让《真实的谎言》大规模开画,肯定想过缩减《独立日》的规模,这是冯一平和华纳都不想看到的情况,想要维持自己的利益,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福克斯的刀子转移到同档期其他影片身上。

    而除去《独立日》外,现在上映规模较大,票房表现相对较差的《肖申克的救赎》自然是最好的目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时就要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总之,看别人倒霉比自己倒霉要好之百倍。

    告辞的时候,汤森·罗斯曼客套的邀请冯一平参加《真实的谎言》首映式,冯一平婉言拒绝了。

    现在与影评人的舆论战还没有结束,正是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不会蠢到去首映式上抢别人的风头。

    在《真实的谎言》上映之前,北美电影市场仍然维持着《独立日》一家独大的局面,周三和周四两天中,分别报收万美元与万美元,至此影片的北美票房累积高达亿万美元,已经摸到了亿美元的门槛,接下来这个周末势必会突破这一关口。

    另一方面,冯一平的预期成真,又经历连续两天单日票房不超过万美元的低迷走势之后,院线方接连受到派拉蒙、华纳兄弟、华特迪士尼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多家公司的压力,加之这样的票房也没有任何说服力,任凭索尼哥伦比亚磨破嘴皮乃至eo亲自上阵,《肖申克的救赎》的院线数还是急剧缩水,从家骤然滑落到了多家。

    紧接着,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缩减了这部影片的宣传营销规模,影片在院线已经彻底没救,现在索尼考虑的不再是能不能盈利,反而是怎么做才能少赔一些。

    冯一平只是稍稍关注了一下,就扔到了一边,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肖申克的救赎》必然会像曾经一样,要用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任何东西都没有票房成绩具备说服力,刚刚进入周末,南希·约瑟夫森传来消息,来自伦敦的那家版权委托机构终于点头,同意协同公爵工作室与电影版权持有人索尔·萨兹展开谈判,拿下那部鸿篇巨制!

    尽管谈成还需要时间,却也令冯一平精神为之一振,随着《独立日》的火爆,其实他非常清楚,在下部影片之后,必须要转型了,如果继续狂轰滥炸下去,用不了太久,观众就会厌倦。

    与此同时,冯一平在公爵工作室与聘用的那两位编剧详谈了一次,将购自百老汇的剧目,以及两个备过案的剧情片和科幻片简纲交给他们,开始漫长的修改编写。

    转型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关注《独立日》票房走势,查阅空降师和游骑兵部队一些回忆录的同时,冯一平也在翻看关于爵士歌舞方面的资料。

    《独立日》的放映进入了第三个周末,虽然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成绩,败给了《真实的谎言》的万美元,丢掉了票房榜冠军的宝座,却一举冲入了亿美元大关,将冯一平送进了亿美元俱乐部的行列。

    放眼整个好莱坞,亿美元导演俱乐部的成员,也只有寥寥几个。

    时代华纳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媒体为这一成绩欢欣鼓舞,恨不得宣扬到全球每个角落,好为陆续登陆海外市场的《独立日》造势,而影评人继续猛烈抨击,认为《独立日》能大卖,只是冯一平用最为可耻的手段获得,影片既没有内涵,也有艺术性,有的只是技术性的炫耀和卖弄。

    甚至,罗杰·艾伯特在自己的专栏里断言——冯一平·罗森伯格和《独立日》是明年金酸莓奖的最大热门!

    芝加哥的工作室里,罗杰·艾伯特在给朋友打电话,电话另一边的人叫做约翰·威尔逊,正是金酸莓奖的创始人。

    “约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醒好莱坞避免电影过度商业化!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独立日》这样的烂片!拜托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朋友,今年不可能有比《独立日》更烂的影片,也不可能有比冯一平·罗森伯格更烂的导演!”

    “罗杰,我保证,我会认真考虑,但这对一个年轻导演来说……”

    听到对方稍有顾虑的声音,罗杰·艾伯特换上了语重心长的口气,“这是在挽救冯一平·罗森伯格的导演生涯,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充满才华的年轻人走上歧途……”

    单从语气看,似乎他真的是在为冯一平的导演生涯考虑一般。

    挂断电话,罗杰·艾伯特坐在办公桌后面,阴沉的脸色异常难看,他可以装作看不到《独立日》大卖的票房,也可以装作不在乎《独立日》的票房,只从艺术角度去看这部影片,寻求这只是烂片的心理安慰。

    但是,那个年轻的导演,恶狠狠的践踏了他和许多影评人的尊严,尽管首个周末之后,他发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却能看得出对方和背后的电影公司,分明是在借用他们的抨击为电影炒作!

    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还要利用他们的尊严来获益?这种事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何况,冯一平·罗森伯格的行为还直接触动了影评人行业的利益,不去说其他人,就说他自己,本来会参与《燃眉追击》和《变相怪杰》的试映会,从而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独立日》大卖以及冯一平·罗森伯格抹黑影评人的言论之后,片方取消了对影评人的试映邀请……

    这可是实质性的金钱损失!

    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公然与影评界对喷的导演了?

    双眉紧皱,罗杰·艾伯特细细回忆,当年他们抨击乔治·卢卡斯时,对方也只是闷声发财;批判雷德利·斯科特时,英国人一句强硬的话都没有回;还有公认的导演界脾气最臭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没有与影评人真正对着干过……

    从五六十年代起,如果有影评人抨击,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导演都会选择忍下去,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两部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专业评分也不高,影评人批评的声音同样不少,但冯一平都没有回声,选择了沉默。

    而这次,冯一平选择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签订的是一份票房阶梯分成协议,只要能引爆话题,拉动票房数字,他才不在乎那些影评人的感受呢。

    当然,成为影评人公敌也要有足够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那些讽刺的评论能让人发狂。

    时间缓缓进入七月底,《独立日》的北美票房刚刚迈过亿万美元,正努力向着亿美元攀升的时候,影片的海外票房也突破了亿万美元!

    全球票房相加五亿美元,这已经是电影史上最顶尖的票房成绩之一了,进入八月份,哪怕是以前抨击冯一平和《独立日》的媒体,都调转风向,开始把各种赞誉的词汇向他头上扔,特别是率先出版的《名利场》,上面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尽管没有出现在《名利场》的封面上,但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没有专业公关加之南希·约瑟夫森一直忙于谈判,两边事先没有经过足够的沟通,好在文章虽然隐隐带着讽刺,却也没有很过分的词汇,总体还是以善意的调侃来吸引读者。

    “好莱坞最不可能事件终极猜想——冯一平·罗森伯格拍摄文艺片!”

    这是文章的题目,也符合《名利场》以名人作为报道主体、稍稍有些夸张的风格。

    “不可能理由——我们都知道,冯一平·罗森伯格能在好莱坞扬名立万,靠的就是一手‘石破天惊’的爆破本领与绚烂无比的运镜技巧。震耳欲聋的爆炸,紧张刺激的追车,彪悍刚硬的男人,火辣性感的美女……但凡能够刺激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元素,冯一平的电影里从来都是应有尽有。这一切的一切,和小成本文艺片、作者电影什么的毫无交集。”

    “终极猜想——因为太擅长爆破,冯一平·罗森伯格最近以来都被谣传是‘彗星撞击地球之时出生的男人’……”

    “为了击碎这一流言,冯一平·罗森伯格决定拍摄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重点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梦想。但在拍摄过程中,冯一平发现慢悠悠的校园青春片实在是太过无聊,所以他决定亲自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一个持枪的校园保安。有了强悍的男主角又有了枪,剩下的就非常好办了,枪战、爆炸、火海……一切都水到渠成。唯一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一部小格局的作者电影还是校园版的《勇闯夺命岛》?”

    “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惊奇地发现冯一平·罗森伯格改行拍起了文艺片……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须知在好莱坞这个世界梦工厂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篇文章,冯一平也只是笑笑,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确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也不会一条爆炸路走到黑。

    此外,还给冯一平带来了另外一个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向其他大牌明星或者导演那样,聘请一位专门的公关经理?

    “肯定需要。”

    在冯一平问到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给出一个理由,“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公关团队,来帮你处理未来的八卦绯闻。”

    “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冯一平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冯一平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冯一平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就算被拍到进出同一间公寓的照片,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说了,等《独立日》的热点过去,也不会有太多媒体继续关注一个导演。

    “索菲亚。”

    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冯一平叮嘱,“帮我留意合适的公关经理。”

    南希·约瑟夫森不止他一个客户,也不可能长期兼任这一职务,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

    从进入八月份开始,随着《变相怪杰》和《燃眉追击》上映,《独立日》热度骤减,八月份第一个周末的北美票房已经降到了万美元,上映院线数也只剩下了多家,收敛票房的速度大大减缓,这也是所有电影的必然规律。

    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热度下降的比《独立日》还要快,按照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预估,北美票房不会超过亿万美元,由于影片投资巨大,想回本的话,就要看海外市场的表现了。

    而《肖申克的救赎》,早就退出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行列,再加上接连受到新上映影片的冲击压缩,院线还有不到家,最终的北美票房不可能超过万美元。

    按照如今的形势,冯一平估计影片即使像曾经那样奥斯卡后重映,依然是院线扑街货。

    就在《独立日》不断冷却降温的时候,华纳发动最后一次猛烈的宣传攻势,上个月对冯一平进行了专访的《时代周刊》,终于刊出了专访,并且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

    这是最简单的宣传策略,借助此前的热点炒作,以宣传导演的方式,重新凝聚影片热度。

    纽约,位于曼哈顿的兰黛集团总部,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艾琳·兰黛取过了早晨买到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是一个棕发黑眸的年轻人,他双手抱胸,坚毅的目光看向远方,显得极其自信,而在他身旁还有文字注解——好莱坞的毁灭公爵!

    “毁灭公爵?”

    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三部电影,艾琳不禁笑了起来,这个名号简直太合适了。

    然后,她翻开杂志,开始仔细阅读。

    “让普通大众挚爱有加,让影评人深恶痛绝——冯一平·罗森伯格便是这样的导演。他执导的卖座影片,拥有炫目的快速剪辑,永无止境的爆破和打斗,和百分之二百的视听享受。”

    “迄今为止,他所拍摄的部电影已经获得了超过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盈利能力在好莱坞绝对一流!特别是还在放映的《独立日》,先后打破北美午夜场、首周末票房、最快破亿、最快破亿等记录,甚至即将造就最快破亿的纪录!”

    “与影片的高票房截然相反的是,冯一平·罗森伯格在影评人中的口碑普遍不高,影评人不喜欢他,甚至称他是恶魔和虐待狂……”

    “但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冯一平·罗森伯格是那种明显要走大众化路线的导演,在总是突显高端品位的影评人中,一些评论人如果打算称赞冯一平,都要十分谨慎,以避免被同行嘲笑。但无论你是承认他,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忽视他!”

    “冯一平·罗森伯格何以能让全世界大部分的观众为之疯狂呢?何以能让西蒙·韦斯特、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排着长队,就为了买一张饱受影评人恶评的《独立日》的电影票?”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导演?或许与他深入合作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连续出演了他三部电影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如此说道——冯一平的电影,为莓果男性注射了一剂雄性激素。”

    “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剪辑师麦克·道森这么说——冯一平很早就意识到,动作能量的连贯性能够取代剪辑逻辑,他擅长通过中景抓拍,混合向上的角度,制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再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的配置,让观众有种亲临战斗的感觉!”

    “电影作品是导演最好的代理人,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是这样评价冯一平和他的作品的——冯一平的电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每一个拍摄细节都打磨得光鲜亮丽,包括那些以植入广告形式出现的产品,在电影里看上去都如此完美。第二、电影的每一个部分都很出色。”

    “这些都是卢卡斯导演的原话——一般来说,分半钟的电影预告片,一定集合了影片里最好的拍摄、最好的视觉效果和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但观看冯一平的电影,你会发现,两个小时的影片都是这种华丽的镜头,像排成一排的标签,每一个都让人极度兴奋。”

    “看他的电影,只要几秒钟,就能判断出它出自冯一平·罗森伯格之手。毫无疑问,他正在影响当代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视觉语言!这是来自著名制片人查尔斯·罗文的评价。”

    “曾经发行了冯一平第一部影片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的eo汤森·罗斯曼这么评价——冯一平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因为他也是观众中间的一员,他有很好的感觉,知道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兴奋,懂得什么是大众喜欢的电影。”

    后面还有很多关于《独立日》与冯一平的爆料,艾琳却不打算再看下去了,她拨通了好友的电话。

    “安娜,晚上,上东区ag影院,不见不散!”

    合上杂志,艾琳愣愣的出了会儿神,如果让她评价冯一平的电影的特点,那应该是什么呢?

    “除了火爆的爆炸和追车等大场面外,冯一平·罗森伯格式电影最大的标志,应该是令人炫目的快速剪辑吧?”

    怀着这样的想法,艾琳·兰黛开始了下午的工作,等下班后第一时间就向约好的影院赶去。

    与此同时,放眼整个北美地区,很多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也有些人将这一选择压到了周末,《独立日》短期内迎来了影片罕见的逆势增长! 每部影片都有一定的保值期,以特效为主要卖点的影片院线保值期相对更短,《独立日》经历过七月份的火爆,到了八月份票房下滑严重,而《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以及华纳和福克斯其他媒体的配合宣传,以冯一平作为焦点重新凝聚影片热度的策略,为《独立日》的票房带来了一次短暂的回潮。

    连续两个工作日,《独立日》单日票房都较之昨天有了近百分之十五的反弹,而票房反弹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院线方在周末到来前,将影片的放映院线数增加到了家,这也为周末三天票房的逆势增长奠定了基础。

    哪怕这只是短暂的院线数增加,冯一平与华纳和福克斯同样会感到高兴。

    同时,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电话又打到了主要的几家院线公司,因为《独立日》占用的正是《肖申克的救赎》再次缩减的院线数。

    后者的北美放映规模已经缩减到了家,单日票房只有万美元多一点,北美票房累计正在艰难无比的向着万美元的方向迈进,而且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海外发行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等主流电影市场,拒绝在市场相对较热的八月份发行这部影片。

    经历了四周多的放映,虽然竞争最激烈的暑期档已然结束,但八月份还有《燃眉追击》等影片陆续登陆北美市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已经被院线方和其他影片排挤到角落的《肖申克的救赎》,随时都有被强制下档的危险。

    对于这部已经扑街的电影,冯一平早就扔在了脑后,这个周末三天,他唯一关注的就是《独立日》。

    周末三天,家院线,《独立日》报收万美元,北美票房累计亿万美元,即将破三亿!

    而伴随影片票房节节攀升的,是无数人的祝贺,还有更加疯狂的影评人的抨击和谩骂。

    当然,祝贺什么的,冯一平都会收下,至于影评人?谁去管他们!

    冯一平与他们的对喷基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也没有主动去看影评找虐的癖好,自动屏蔽了那些狂吠的声音。

    胜利者有属于自己的矜持和骄傲,哪会跟一群疯狗计较。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