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御书房。
户部已经将今年全国个州府的收成报了上来,是风调雨顺的一年,不论江南江北多是丰收,只有个别州府歉收。
看着手中的奏折,永康帝不由得心情大悦。
门开了一条缝,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闪身进来,迈着毫无声息的小碎步弯着腰走到御案前磕头道:“给万岁爷请安。”
“嗯,起来吧。”永康帝合上折子端起案上的温茶呷了一口。
“谢万岁!”戴权站起来依旧弯着腰说道:
“万岁爷,奴婢今日往户部去了一趟。
孙大司徒听说宫中要办百官宴酒水还不够,也是急在心里,想为万岁分忧,便同户部以及吏部诸位大人计议了一回。
最后决定大家凑了个份子,拿出一千坛烧酒、一万两银子来孝敬万岁,如今都已存入万岁爷内帑了……”
一万两!
永康帝只觉得精神为之一振,自己本来捉襟见肘的小金库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永康帝突然觉得贾瑞这小子不错!
戴权察言观色,看出了永康帝的心情大好,便又说道:
“万岁爷,您不知道,几位大人一听这话记得哟,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另外,还说往后每年冬至节的酒,他们都包了呢!”
永康帝脑补了一下那些损公肥私的官员一个个诚惶诚恐的样子,脸上笑意更甚了:
“难得他们有孝心,既然这么着,往后每年冬至国宴酒水菜蔬便由他们负责了!”
“是!”戴权答应道。
“这件事贾瑞那小子的功劳倒是不小,你以为,朕该如何赏赐他?”
永康帝似不经意的问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也是万岁爷知人善用,贾瑞那孩子倒也是个聪明伶俐的。
奴婢以为,如此年轻又能做事的,万岁何不破例赏他个一官半职,也好让他感沐天恩,有更多的机会效忠万岁?”
戴权斟酌着说道。
按理说他说这些话相当于干政了,可是大忌讳,可私下里永康帝问起了,自己说说也落不到外人耳朵里。
戴权在这件事上不但给永康帝敲诈来了一万两银子,自己也是得了一千两辛苦钱的。
他也知道贾瑞此事出力最大,本想着分给贾瑞一二百两,可贾瑞执意不肯。
戴权想想也是,贾瑞那厮光是莳花馆每年就能赚万八千两银子,还在乎这点小钱?
干脆在皇上跟前帮他美言几句,又不用花银子又是个大人情。
哪知永康帝却摇摇头说:
“不妥!他才多大年纪,且只不过是个秀才,若是赏了他官职,只怕别人不服。
他不是还要帮朕操持冬至官宴么?
你便多和他沟通着,若是把这件事办得好了,一并赏。”
“万岁圣明,奴婢定不辱命!”
“好了,你退下吧。”永康帝站起身来:“摆驾,凤藻宫!”
“是……”
心情大好的永康帝想起那个叫贾元春的女史,下意识的唱了起来: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永康四年十一月十八,冬至。
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这天,君主们都不过问国家大事,而要听五天音乐,朝庭上下都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然而冬至却并不如上面说的那般清闲,尤其是永康帝。
一早,他先要去天坛祭天,而后往太庙行荐黍之典,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来参加今日隆重的朝会。
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俗称“排冬仪”。
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并且大宴群臣和使臣。
听起来不错,可参加过冬至宴的百官们都知道,根本就是去受罪的。
因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号人,故而只有品级高的才能在殿中有个位置,其他品及地下的就只能露天坐在大殿外头,感受着冬至日和煦的阳光和清冽的北风,擦着大鼻涕感沐天恩。
而且宴席上的菜品根本就不是人吃的东西!
按照官职的大小,宴桌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等,当然每桌的饭菜也不尽相同。
除了品级不同而数量不一的各种小凉菜点心外,每桌必有的主菜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白水煮猪肉。
这玩意除了那种实在清贫的穷官儿一年吃不到几次肉的能吃下,只要家里稍稍富足一些的根本无从下咽!
还有就是吃饭的规矩也颇多,按照乾朝礼制,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间还要有音乐和舞蹈。无论是行酒,还是举箸,都必须由皇帝开头。
总结一下,吃宫宴就是去受虐的的……
然而今年似乎有些不同?
除了桌上那些点心凉菜外,中间那个燃着炭火的铁炉子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皇上体贴臣子,恐在风中寒冷故而加了炭火给他们取暖?
那块让人期待了一年的福肉呢?怎么还没上桌?
一众朝臣不免交头接耳窃窃议论起来。
吉时已到,永康帝在一众太监跟随下来至麟德殿入席,顿时满朝文武跪拜迎接。
“平身。”永康帝说道。
“平身~”一旁戴权尖着嗓子重复道。
大臣们叩谢起身入席,戴权又喊道:
“今日冬至国宴,皇上怜惜诸位大人中有年老不耐寒者,故赐宴炙肉,诸位大人请用!”
话音一落,便有一排排小太监端着漆盘走上来,盘中乘着都是用铁签子串着的已经烤得九分熟的烤肉,又耐心给各桌讲解如何在炭炉上炙烤。
还热乎着的羊肉串放在炭炉上,油脂滴滴答答往下滴,顿时大殿内都是香气。
永康帝端起酒杯来敬了一杯酒,下面百官忙又离席跪拜谢恩,都吃了一杯,终于可以开席了。
永康帝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一串羊肉串刚要下嘴,却听得有人高声道:
“万岁,臣翰林院侍讲陈允培有本上奏!”
不知所奏何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