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8章 柳树叶子也是药

    第418章 柳树叶子也是药

    林中军挠了挠秃得没剩几根头发的脑袋,尴尬地说:“我也没想到这是中药材,还以为是一种可以当保健品的茶叶,想着随便喝喝应该也没啥,如果知道是中药材,我肯定也不能乱喝。”

    林轩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他仔细地观察了这瓶所谓的肾精茶,分明就是三无产品,而且上面写的功效也是假的。

    这也不能全怪林中军,毕竟肾精茶三个字,太有迷惑性了,很容易被误导。

    但是,林中军不相信年轻中医,那就没办法了。

    一个人,连来路不明的东西都敢泡茶喝,却不敢尝试让一个有证的青年中医诊治,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宋莎莎忍不住感叹一句:“我没来这里之前,非常羡慕这里的人,可以被林轩和若希的医馆照顾,有什么病,都可以很方便地去医馆治疗,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有些病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冲着林轩和姬若希的名气,相信他们的推荐,来医馆求诊。

    近在咫尺地本地人,却有很多人不屑一顾,不信任林轩和姬若希,更不信任他们医馆里的那些青年中医。

    这真应了那句话,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这时,村东头的王大娘,骑着一辆电三轮,载着七岁大的孙子,朝这边过来了。

    王大娘也看到林妈妈了,主动跟她打招呼。

    “带着儿媳来挖荠菜呀?”

    林妈妈点点头,说:“嗯,你这是要去哪儿?”

    “我孙子背上生疮了,我带他去镇卫生院看看。”

    “咋不去医馆找大夫看看?”林妈妈疑惑地问。

    王大娘早就从林小菲的妈妈那里听说过了,知道姬若希精通中医,也听说林轩和姬若希开的那几家医馆,里面的中医大夫都不错。

    王大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医馆虽然可以给咱村里人打五折,但是没法用医保呀!”

    呃……

    林轩终于意识到,村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医馆看病的原因了,原来是无法用医保报销费用。

    姬若希盯着王大娘的孙子,看起来问题并不严重,她便试探着问:“大娘,能让我看一下你孙子的疮长啥样吗?”

    “可以!”

    这又没什么禁忌,王大娘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姬若希走过去,掀起小男孩儿的上衣,看到小男孩儿的后肩胛骨下方,鼓起一粒枣核大小的肿包,有尖尖的肿头,颜色鲜红。

    姬若希问小男孩儿,“疼吗?”

    小男孩儿点点头,“碰一下会有些疼。”

    姬若希已经心里有数了,抬头对王大娘说:“这不算是疮,应该是吃油炸食物有些多了,生了一些热毒。”

    王大娘恍然大悟地说:“有可能,他妈前几天发工资了,从县城超市里买了几袋半成品的鸡排,这几天我都会给他炸两块儿鸡排,他都能吃得一干二净。”

    姬若希说:“如果想省钱,不用去卫生院看病,也不用去医馆了,可以去捋一些柳树叶,也可以连嫩柳条一起剪断,然后煮水喝,很快就能好了,如果能再放些新鲜的蒲公英,效果会更好。”

    “柳树叶和柳条?”王大娘有些诧异重复一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林中军也非常好奇地问:“柳树叶也能治病?”

    “柳树叶和新鲜的柳皮,也是中药材,清热解毒又能利尿。”姬若希说到这里,指着林中军手里那瓶所谓的肾精茶,又给他补上一刀,“柳树叶子,跟你手里这瓶瓦韦,功效都一样。”

    “啊?”林中军盯着手里的肾精茶,更不香了。

    他刚才还只是心疼女儿买贵了,现在更觉得有些憋屈,花了一百多,竟然跟路边、河堤和山坡上随处可见的柳树枝条和叶子没啥区别。

    王大娘倒是非常感激,“太好了,那我就不是镇上的卫生院了,我去弄一些柳叶和柳条,这就回去给他煮上。”

    “对了,现在的柳叶都比较嫩,你再用一些柳叶掏烂,然后在他后背肿起的地方敷几分钟,收效会更快。”姬若希提醒道。

    “好!”王大娘听完姬若希的话,得知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也就没那么紧张了,转而对林妈妈说,“你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真的太有福气了,以后有个头疼脑热,都不用去医院了。”

    林妈妈非常自豪地说:“哈哈……没错,不过,自从若希给我调治好腰腿疼,我好像也不怎么感冒和头疼了,这两年都没有感冒咳嗽过,以前真不敢想啊!”

    林妈妈以前每到秋冬时节,必然会感冒咳嗽一两次,而且每次的咳嗽都会延绵两三个星期才会渐渐地好起来。

    夏天之交,又容易发烧头晕和恶心。

    但是,这两年,这些症状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你们也该回去做饭了,我去弄一些柳树叶去。”王大娘说着,又骑上电三轮,调头往村北头方向走了。

    村北边有一个池塘,池塘四周都是合抱粗的柳树。

    柳树是春天最早泛绿发芽的树木之一,这里一般都是垂柳泛绿抽芽一个月了,像杨树和其他树木,才会陆续抽出嫩绿的芽叶。

    林中军也默默地上车走了。

    宋莎莎坐进车里,还在跟姬若希感慨,“你们中医大夫也太厉害了吧?好像什么东西到你们手里,都能成为治病的药材。”

    “这也是没办法,是人们在数千年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富贵经验,以前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外地的药材,尤其是产地远在千里之外的药材,很难买到,只能就地取材,有什么就用什么。”

    姬若希回忆起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医者,并没有今天的中医大夫那么安逸,不但要给病人看诊,也要自己想办法采药。

    医者还需要熟悉并且时刻谨记,当地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入药,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来代替那些买不到的外地药材。

    现代人,基本上没有这样的顾虑了,交通发达,商业也很发达,想配齐一剂方药并没有那么难。

    更何况,除了中医,还有那么多的医院可以供病人选择。

    两千多年前的病人,尤其是平民百姓,一旦生病,基本上没什么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现代人,选择的机会太多,反而又会有些纠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