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御书房的长廊里,平溪王林玉霄跟在李景的身后,二人走的都不快,侍卫、太监和宫女什么的在侯广平的示意下早就远远的散开,只有卫怀英垂首跟在二人的身后侍候,但也拉开了五米以上的距离。
“前两日光顾着聊正事了,朕还未问姑姑近来身体可好?一晃眼也有好些年没见过姑姑了。”李景感慨一声说道。
“公主身体依旧,身体不错,近些年来爱上了养花,我这才得空能够前来京都。”林玉霄笑道。
“那便好,我还以为姑姑还在为了那事一直怪着父皇,父皇临终前也是对此事愧疚至极,一直想要弥补姑姑却是得不到机会。”李景闻言松了一口气,说道。
“按照我对公主的了解,这事也已经过去,否则以她的性格我也是入不了京。”林玉霄说道。
“那便好,这事不提,回头我让人准备些好东西送过去,林爱卿,昨日你从我这拿了那圣旨,周家有什么反应了吗?还是说将高祖的令牌又请了出来?”李景说着示意二人坐到一旁的长廊上。
“那倒没有,不过那周瑜盛的妻子梅氏想要请出丹书铁券却被族中的族老给制止了,如今外面流言极多,周家如是不能妥善处理,今年怕是不好过了,如果我所料不错,周家应该今日就会将周瑜盛的尸体送来。”林玉霄轻笑道。
“这倒是一个好法子,朕记下来了,流言有时候让朕厌烦,如今却是助了朕的一臂之力,至于周瑜盛等你们验好了将报告送与我一份。”李景笑道。
“好,不过说起此事还是要夸仲飞那小子鬼点子多,最关键的是他还有执行的能力,至少目前来看,不说是有封候拜将之才,但也是未来可期,至少一个尚书他还是坐的起的。”林玉霄笑道。
“能从林爱卿口中如此夸赞人当真是不多,如此说来昨日皇叔应该是见过他了。”李景也是来了兴趣,笑道。
“见了,很满意,第三轮我肃律衙门的考核我就让他做主考官,能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强的很,陛下可要多多培养。”林玉霄说道。
“这点朕自然知晓,根据羽衣阁传来的消息,周寻礼已经在寻鹿书院中一周没有现身,推测可能已经秘密潜入京都。”说到这李景的面色露出了凝重。
“楚仲飞接二连三遇到刺杀,便是温昶宏都已经身负重伤,作为师父过来也是正常的。”林玉霄说道。
“但那毕竟是一名元圣,入了京都”李景叹了口气,说道。
“元圣又如何,京都之内并非无敌,陛下还是需要让国柱多多关注城里发生的事,我想万阁主的重伤已经不是秘密,寻鹿书院不能再损失了。”林玉霄语重心长的提醒道。
“这事我也明白,算了,到时候我让卫总管多多关注吧,到时候还是希望京里不要发生什么乱子好。”李景终是将剩余的话化作叹息,没在言语。
“陛下,有件事我不知道您关注了没有?”林玉霄突然道。
“何事?每日我要记得事太多,不知皇叔说的是何事。”李景一脸疑惑的看着林玉霄。
“陛下请看。”林玉霄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递给李景。
李景接过铜钱上下打量了一番,疑惑道:“一枚铜钱?”
“正是,这是臣此次入京路过淮南道时候得到的一枚淮字印铜钱,陛下再看这枚,这是我大唐官制的铜钱。”林玉霄说着又从另一只手袖中拿出一枚铜钱递给李景。
“又一枚?这二者有何不同?”李景满头雾水,铜钱放在一起仔细比较并未发现什么不同。
“淮字印的铜钱是假钱,是私钱。”林玉霄面色凝重的给李景指出。
“什么?这是假币?”李景闻言脸色大变,不可置信的再看手中铜钱。
“若非林爱卿指出,朕竟然未看出此枚铜钱竟是人伪造。”李景眉头紧皱,声音凝重,私铸铜钱乃是动摇国本。
“陛下想必已经发现,此枚淮字印铜钱做工极其精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便是连陛下都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骗过,更别说寻常百姓了,而臣路过淮南道,发现那里的百姓早就对此钱习以为常,淮字印的铜钱使用率甚至还在真铜钱之上。”林玉霄道。
“当年高祖建国之初,各地作物稀缺,尤其银钱一类,当时钱监产量极低,无法满足全国货币的使用,高祖不得已开通了各道的铸币职能,但此事也为以后埋下了祸根,致使私币横行。”李景放下两枚铜钱,说道。
“陛下,那些私币臣称之为劣币,因为一枚铜钱的价格扣出人工等一些外在因素,其一枚的价格几乎就与同等铜等价,陛下再想往日见到的劣币,其本质就是为了谋取私利,以劣币换真币,赚取其中差价,所以无论做工还是材质都是极其粗制滥造,陛下再看这枚假币,无论做工还是材质,几乎都与真钱独一无二,换言之这钱就算是有人私铸但也不可能赚钱。”林玉霄又拿起那么淮字印铜钱放置李景面前,解释道。
“既然如此对方生产此币还有和意义?便是朕放任不管,与国甚至不会有损失不是?”李景狐疑道。
“臣之前也是这样想的,臣在途径淮南道之时以查案为名查验了其近几年的各项税收数据,原本臣想来,如果对方就是官家人喃?抛出购买黄铜所要金钱,人员花费却可以走公家账,由此赚出差价。”林玉霄解释道。
“那结果喃?”李景连忙急道。
“账目虽有差额,但数字不大,属于误差范围,也就是说对方并没有如同我所想赚取公账差价。”林玉霄道。
“那淮南那边的钱监林爱卿有看吗?”李景问道。
“钱监不比其他,若没陛下旨意便是臣也看不得。”林玉霄解释道。
“这事朕倒是忘了,还是高祖定下的规矩,但是朕还记得淮南道每年上交的铸币数字与黄铜消耗,差距不大,每年户部都有人过去审查,就那些误差不过上下千枚而已,应该是没有作假的。”李景皱眉回忆,一月前淮南才把今年的铸钱上交国库,运走往年铸币以做民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