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七章 士人自有风骨,官场只论等级 (二更,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百家各有所长,就连皇帝陛下亲定之纲本《吕览》之中亦有提及。想必皇帝陛下也深信诸子学派对天下有裨益。”

    淳于越说了这番话,立刻引得诸子门生纷纷对淳于越投去认同的目光,方才堂中剑拔弩张的气势也被立刻缓和下来。

    今日来这里的诸位,其实都是希望自己学派能被得以发扬。

    百家之术,其实王族真正用之者,独有法家。

    但是儒家却经久不衰。

    而其他各家则因为战事纷争,被分流成诸多学派。

    李斯看着这淳于越,大有众望所归之势,不禁紧拧眉头。

    李斯忽然间意识到一个他早已忘在脑后的事实,论名声,谁也比不过儒家。

    当年孔夫子收七十二名徒,而后周游列国,孔儒门生遍布天下,势力极广。

    而法家素来主张严刑峻法,即便李斯不想承认,但是比起儒家,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虽然约束了百姓,但是其名声比之儒学,自然是差了很多。

    淳于越继续道。

    “但是诸位,时移世易,百家之学中确有内容已经不适宜当今天下一统之局。老夫如此说,不知诸位可认同?”

    公孙谬对着淳于越遥遥作揖。

    “淳于仆射秉承公道之心,所谈确实切理,说的话,我等心服。”

    说着,这公孙谬朝着他身边左右的都看了看。

    名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兵家都齐齐点头。

    李斯听着这话,咀嚼其味,心里颇为不爽。

    淳于越说的话是公道话,显然他淳于越已经得到了这一众诸子名士的认可。

    淳于越为大儒,处事向来坚守仁义礼智信五字。

    “我名家公孙谬虽为名家公孙龙之后,传承祖上之学至今。虽为后人,不当有欺师灭祖之行,但是公孙谬还是要在今日,于诸位面前承认,我名家学说确实有于当下不适宜的。”

    一个身材矮小的先生主动道:“天下为一,战事皆无。是故我兵家之道,大多不能为当世皇帝陛下所用。”

    兵家——

    不只是李斯,许多人都眼前一亮。

    今日前来的,多是为朝臣荐举而来,很多人李斯并不认识。

    李斯没想到,兵家居然也会来人。

    这可是大秦,秦国朝堂上多少武将,这些武将自然属于兵家之列。

    李斯肃容问道。

    “先生自言出自兵家,不知是哪门哪派?”

    苏恒作揖笑笑。

    “回李祭酒,兵家无流派之分,只有国别之异。”

    李斯为这苏恒明着怼了回去,脸色微微一怔。

    而苏恒说的这话,也确实很妙。

    于是堂下非朝臣者,全部大笑了起来。

    对李斯,他们其实心里都有意见的。

    谁不知道他提了焚书之议,又上了挟书令。

    而且李斯如今不是廷尉,虽然皇帝陛下恩宠之名广传咸阳,但是从廷尉到太学祭酒,只是铁一般的事实。

    倒也谈不上诸家名士对李斯落井下石。

    但是事实就是,李斯的名声因为焚书之议和挟书令引得天下士人对他很是反感。

    于是他的黑料也被大家又扒了出来。

    残害同门。

    这对于士人而言,是非常不耻的行为。

    可是李斯他做了。

    诸生对李斯确实不满,但是他们今日既然来了,自然不会当面戳穿。

    大家都是穿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于是这太学之议,比之朝堂之上的肃穆,诸士表现的都有些随意了,甚至,对于上座的那位,显得有些轻慢了。

    这可是太学,堂中是有将士们在内的。

    士卒们皆手中持钺,列在角落里,以防不测。

    百家之士,一无冠冕在身,二无玉圭持于手中,有些人还操着乡音,场面显得很是混乱。

    这帮士兵们自然开始你望我我望你。

    这里可是皇帝陛下的太学,怎么能这么混乱呢。

    李由久居官场,习惯了朝堂之上肃穆森严的氛围,更是见惯了他父亲身为廷尉高高在上为众臣所钦佩羡慕的景象

    李由不像李斯。李斯曾在外求学,还曾拜入荀卿门下,他自然是见过这百家论列的场面。

    但是李由没有经历过。

    李由对这些人对他父亲大人很为不敬的场面感到很为愤慨。

    待此番众议之后,我必入宫面见皇帝陛下,将今日朝堂之细节一一向皇帝陛下道来。

    这帮乡野村夫,自恃读了几本书,非但对皇帝陛下之威视若无物,而且还敢对我父亲大人不敬。

    难不成,他们不知道,我的父亲是皇帝陛下最为得力的重臣。

    父亲大人今日就代表着皇帝陛下之威,他们藐视我父亲,就是藐视朝廷!

    李由心里这般作想,而诸子百家只当做平常事,况且苏恒本就没有冒犯之意。

    于是这苏恒说罢,非朝廷任职之士只当做这兵家之后辩术高超,个个拍手叫好;而朝中任职之士,就连淳于越,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这些士人,在野习惯了,和等级森严的官场格格不入。

    淳于越虽然一心怀念可以自由进行学术争辩的稷下学宫,但是他也很清楚,太学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半个官场。

    这些士人的行径,显得倒像是草莽了。

    不过也对,他们不是儒家,并非那般重礼。

    这么想着,淳于越对他们儒家更为自信了。

    没有礼,国将不国。

    李斯,他本就辩才甚好。当初秦皇攻伐六国之初始,顿弱姚贾之流尚未入秦,他可是乘坐马车访问出使诸国,行游说。

    合纵连横之术,他李斯也会!

    但是,他李斯今日来这里,可不是来和百家论辩的。

    李斯现在看着这样的百家,心里不禁感慨:这百家名士果然名不虚传,自有士人之风骨,傲气怀心,个个迥异不凡。

    只可惜,这里是太学,皇帝陛下的太学。

    相信皇帝陛下不会容许这些藐视朝廷之威的人留在太学。

    但是李斯为人很擅长随机应变。

    李斯极为清楚,今日乃太学齐论,不是朝堂议事,如果他今日对这些人的话表示出斤斤计较,便显得他气量狭小,日后恐也难以掌管太学。

    毕竟,万事尚未有定论。

    可不能让淳于越把今日的风头全部抢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