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9章 基础科学

    “我们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赶超欧美。”

    姚远笑着说,指了指詹成贵,“老詹,你给省长介绍一下耐久性试验。”

    “好。”

    詹成贵娓娓道来,“耐久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汽车及其总成、零件的耐久性,我们制定的标准是,三高试验分别要跑三十万公里,也就是三个三十万,包括各种等级的道路和地形。要求是行驶九十万公里之后,汽车不会出现失能类故障。现在正在做的是第一个三十万公里试验。”

    “能不能这样理解,就是跑了九十万公里之后,车也不会坏。”张副省长想了想,问道。

    詹成贵肯定点头,“通俗来说,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对大修的技术要求是,做到20万公里不大修,日常保养里程达到10000公里。我们研究过国外市场所有的三厢轿车,能够达到这些技术标准的,同等价位的一辆都没有,其实我们这个技术标准已经和奔驰S级这一个级别的豪华持平了。”

    “而且,他们的ESP系统在技术先进程度上是不如我们的。”

    “哦对了,奔驰公司已经向我们表达了使用我们的ESP技术的意向,我们正在他和他们就专利使用费进行谈判。”姚远想起这个事情来,说了出来。

    没等张副省长反应过来,詹成贵说,“我们倾向于输出产品,这样既可以锻炼我们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创汇。”

    “对,这个很重要。”张副省长猛地回过神来,“对,小詹说得对,能卖产品就卖产品,把技术卖了,他们自己造了,这是一锤子买卖。”

    这个年代的官员对外汇的追求可以说是疯狂,姚远已经习惯了。

    他无奈笑着说,“从长远看,ESP技术不算多么难攻克的技术,用于汽车的安全技术其实还有许多。我倒是想把ESP技术拿出来和奔驰公司置换他们的发动机技术。”

    “这个方案也很好,奔驰公司的发动机技术很厉害。”詹成贵顿时两眼放光了。

    刚刚还挺可爱的詹成贵,现在在张副省长眼里马上就变成了不识大体之人了,他连忙说,“起码短期之内他们是开发不出来的嘛,先卖一段时间产品,等外汇没有那么紧张了,再拿出去换一些技术回来。”

    后世有种观点,认为八九十年代的官员不懂技术,把国内的好技术便宜卖掉或者干脆送掉,其实这是不折不扣的网络谣言。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最聪明的官员是华夏官员,出现极少数上当受骗很正常,但是对于一个有着庞大官僚体系的国家来说,这点点问题简直不值得一提。像张副省长这样打一手好算盘的不在少数。

    姚远也是这么想的,打个时间差,把每一项技术的效益最大化,当即就坡下驴笑着点头,“好,那就按照您的意思来。”

    春风科学院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便是严重缺乏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数据。

    此时不提困难,更待何时?

    他叹了口气说道,“春风科学院在研项目大部分是前沿科技,许多是建立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我们缺乏基础科学研究数据,尤其是试验数据。”

    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加盟国买的几百个车皮纸质技术资料里,就有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数据,这些在许多人眼里不值钱的废纸,是苏联过去六十多年以来的科学研究心血。

    但是苏联侧重的是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和电子工业方面简直惨不忍睹,他们明明培养了大量的电子技术人才,却把研究方向放在了电子管小型化上面,放弃了晶体管集成电路。

    事实残酷地证明这是一条死路。

    这只是一个方面,由于搜集到的技术资料虽然多,但并不完整,在时间的延续性上面出现了断层,这又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事情。

    姚远解释道,“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切科研的基础,就好比建楼房,基础科学研究是地基,能盖多大多高,全看基地筑得如何。而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正是我们的短板。”

    “花钱从外面购买技术其实不难,只要给足够的钱,很多企业都愿意出售前沿技术,但是如果要购买他们的基础试验数据,大多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些是根本。韩国现代重工的LNG船技术其实不是很完整,我之所以花那么大的代价要求他们共享,是看中了他们长达二十年的基础研究。有了这些试验数据,我们后续的研究就不是无根之末。”

    解释了一番后,姚远提出请求,“省长,我有个不情之请,也算是春风科学院希望省里给予大力支持的一件事情。”

    “你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一个大项目接着一个大项目,不能光你们企业在行动,我们省府也要帮助解决问题,你尽管说。”张副省长挥了挥手说,这个时候才找回一省之长的感觉。

    姚远微微点了点头,道,“我希望省里的研究机构拿出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数据与我们共享,国营研究所、国企研究所、高校以及驻本省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我什么都要。”

    “作为交换,春风科学院可以拨出一笔款子来专门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同时也非常欢迎彼此之间加强技术交流,在一些基础性研究成果方面,春风科学院也愿意拿出来对国内进行免费共享,我们放弃专利。”

    这是他考虑了很久的一件事情。

    目前国内的情况反映出来的现实是,很难获得专利使用费,国企带头抄袭的年代,别指望通过专利赚钱。不像二十年后,最看重专利、看重知识产权的恰恰是国企,因为他们有大量的专利技术。

    当然,姚远对向国内免费共享的技术是有选择的,容易抄袭模仿的、晚几年也会出现的技术可以免费共享,高精尖类技术则必须建立专利堡垒,就算打官司打到2022年也要坚持下去。

    在看到了春风科学院科研实力之后,张副省长并不把姚远的请求当成请求,反而认为这是春风科学院在为本省的科研实力进行的一种促进措施。

    他很大方地挥手道,“钱就不必了,都是自己人,免费共享交流,就这么定了。”

    姚远吓了一跳,连忙说,“这样不行,必须要用合同文件确定下来,春风科学院是一定要支付使用费的。省里能够协调卖给我们基础科研数据,其实是我们占了大便宜了。”

    “既然你坚持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张副省长无所谓地说,他不认为那些基础科研数据比春风科学院的技术还要值钱,人家已经国际领先了。

    身为过来人,又是科班出身的技术类企业家,姚远太清楚基础科研数据的价值了。比如大飞机计划,样机已经首飞了,都飞去高原进行试验了,结果下马,后来重新启动之后,又花了二十年才搞出样机来。以21世纪的技术研究能力居然还搞了二十年,让人很不解。

    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大量基础试验数据消失了,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可悲可叹。

    姚远郑重地说,“我已经组织法务部、知识产权部的人对此展开研究了,拿出细则来之后,詹成贵同志会代表春风科学院与省里进行谈判。”

    这时,张副省长意识到这里面的情况可能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了,皱眉说,“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吗?”

    “出于对科研人员劳动成果的尊重,非常有必要。”姚远严肃地说道。

    他沉声说,“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所是建立最早的部门之一,但又是目前为止投入最大、进展最慢的部门。比如材料工艺,这是基础科学衍生出来的第一类应用科学。基础科学研究所在十年内可能都没办法产生效益,但却是必须要持续投入的一个重点研究所。”

    这么说是为了让张副省长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相关数据材料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避免“因为历史原因当时对技术合作认识不足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这种情况在未来出现。

    张副省长沉思片刻,接过姚远递过来的烟,就着姚远的火点上抽了口,俯瞰着在飞速转圈圈的两台宝骏320轿车,缓缓沉声说道,“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不过你放心,这件事情是没问题的,就看具体怎样来操作。”

    “我建议省里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涉及到的基础科研数据、技术进行评估,把这些东西量化,这样会清晰很多。”姚远像足了砍价往高了砍的顾客,热情地出谋划策。

    张副省长苦笑着说,“小姚,企业家要都像你这样,华夏的经济发展是不用发愁的。”

    一直插不上话的林副秘书长这时顺着这个话题说,“省里马上要评新长征突击手,小姚是在校大学生,应该还是团员吧?”

    “预备党员。”姚远说。

    林副秘书长马上说道,“那就没问题,可以参加评一下这个荣誉。”

    “老林,你安排一下。”张副省长马上指示道。

    “好,小姚,你填个表……不,我明天去一趟你学校,你就别管了。”林副秘书长大包大揽道。

    姚远哭笑不得,这样的荣誉,他上辈子想都不敢想,那不是有钱就能评得上的。

    在青年群体里,新长征突击手是仅次于青年最高荣誉五四青年奖章的荣誉,虽然是省级的,但依然非常的难得,有青年群体里的劳模之称。

    倒是诸如什么十大杰出青年之类的荣誉,听着很响亮,实际上含金量远不及新长征突击手、劳动模范、五四奖章获得者这一类正儿八经的官方荣誉的。

    在决定了经商不从政的情况下,这些荣誉对姚远来说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姚振华同志这位老国营工厂职工是一定会很高兴的。

    考虑到这点,姚远便没有拒绝。

    却说这个晚上,张副省长兴致很高地在春风科学院参观至凌晨三点多才离开前往市府招待所休息,沦为配角的林副秘书长却由荣誉这个事情打开了思路,和周梁等市领导一拍即合,天亮之后,干脆一同前往西工大了解姚远的情况,亲自给姚远办上报材料的事宜。

    省府把主要角色揽去了,市里从主角成了配角,省委林副秘书长这边代表省委也没有更好的表达态度的办法。

    给予姚远荣誉是个好思路,况且他同时还是在校大学生,是仅20岁的年轻人,除了经济政策方面,这个思路一打开,顿时就开阔了。

    省委副秘书长和市长亲自出面,西工大自然是热情招待,哪里需要领导费心,底下人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把姚远的材料整理了出来,亲自交到了林副秘书长的手里。

    没有经过市里而是直接递交到省里,这也是林副秘书长特意要求的了。

    周梁一看这个情况,很是无奈。

    返回市府的路上闷闷不乐的,经过市图书馆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来,问杨胜,“姚先生是不是有个姐姐?”

    “是,叫……叫姚力,哦对,好像就在图书馆工作。”杨胜看了眼经过的市图书馆。

    周梁果断道,“掉头,去图书馆。”

    杨胜反应过来,“周市长,你打算……”

    微微点了点头,周梁说,“今时不同往日了,市里没什么能让人家看得上眼的,只能从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了。无论如何也要让姚先生看到我们的诚意,老杨,你是知道的,之前咱们和姚先生闹得不是很愉快,现在看来是追悔莫及了。”

    “谁也想不到姚先生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原来只有一个卖电器的门店,最大的资产是当时还是合资的宝妈机械,不到两年的时间发展成了一个资产管理集团,资产规模几百亿。”杨胜唏嘘不已,想起当初进出口贸易展会时的场景,事后诸葛地说,“当时在进出口贸易展会的时候其实就应该看出来了,能靠一张嘴拉回来上千万美元外汇订单的人,肯定非同寻常。”

    周梁摆了摆手,“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打个电话问问姚丽同志的情况,但是不要让图书馆的人知道我们的行踪。”

    “好,我这就打。”杨胜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