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章:学舍迁移

    说实话,这样一桌桌地走下去特别累。

    假设都是四方桌,一桌八人,左右各一桌,在场四五千人加上赵昕随行的千人,就是五六千人,这样算下来便是七百多桌。

    杯子内是清茶,赵昕简单抿两口,一轮结束后,两壶清茶就已经喝完了,走得大汗淋漓,一双腿酸麻无比,脸上勉强露出笑容而已。

    赵昕要求太平院士子以及东宫侍卫们至少要有一人与百姓同座,以回答百姓提出的问题,同时尽量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此外,赵昕也给了他们其他任务,问清楚百姓对他此行的看法,以及普通百姓真正的困扰,回去之后要写文章交给赵昕。

    相比较而言,赵昕更为看重这件事,和当地耆老乡绅巡视,能够看出问题来就怪了。

    就像之前果树砍伐问题一样,若是孙复不说,赵昕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件事。事情小吗?不就是砍树折些树枝的事情而已,当然小。但是这背后的取暖问题则是民生问题,这可不小。

    午餐之后,赵昕接见那位被十里八乡选为报童,即将进入太平院的少年。并亲自来到他家,向他父母赠送请柬,邀请他二人在开学之际观礼,礼数十足。

    因为赵昕有要求在先,不得选大户子弟入太平院。所以这少年家境不算豪富,但也算不上贫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很多人见赵昕给那父母二人请柬,眼睛都直了,之前可没有听说还有这等好事呀!要是早知道会如此,自己一定要抢一抢这个位置。

    这算是赵昕的临时起意,定制一些请柬也不是难事,身边这么多士子,让他们帮忙写一批便是了。

    最后,赵昕送给这位少年以太平院的士子服,接下来的一路,这位少年就需要加入赵昕的队伍之中了。

    临别之际,少年父母不断勉励着他要听赵昕的教诲,要敬爱师长,礼敬师兄等。

    这对父母双目含泪,带着几分不舍,却也明白自己儿子能够攀附上赵昕,是天大的福分,可遇而不可求。

    没有过多停留,赵昕还要前往下一站,近郊的百姓相对集中,所以赵昕的时间安排地很紧,晚上还有另一场长桌宴,需要加快脚步。

    毕竟,赵昕可不仅仅是吃饭而已,参观屋舍,观民田,听民风,事情可是有着不少,若是晚了,可能要大半夜才能够吃饭了。

    接下来的五日,赵昕的安排都是如此紧凑,甚至于一天之内需要奔赴三场的,一双脚板走出来了不少的水泡,扎心地疼。

    赵昕在闲暇之时还能够坐马车,而东宫侍卫及随行士子,他们可是都步行着呢,水泡只会比赵昕还要多。所以尽管疼痛,尽管吕公著劝赵昕先行歇息几日养伤,赵昕却一概推辞了。一切依着原定计划来。

    难熬是真的难熬,而到了第六日,情况则是好了许多,因为出了开封城地界,相对人口稀疏一些,不需要每日疲于奔走了,一日赶赴一地便是。

    每一个县,赵昕都要停下来,少则三日,多则五日,等到十六个县一一逛过去之后,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中途因为雨水或是桥梁折断的缘故,比原定计划晚了几日。

    赵昕依旧保持着最开始的新鲜感,丝毫没有变化。相比较于出生以来的拘束,这两个月的时间,让他更为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见识到了更多,许多内容是他在宫中无论如何也接触不到的。

    不过,也必须要承认一点,赵昕开始享受起这万人跪拜的感受了,究竟是想要了解更多民情,还是想要享受这种感觉,赵昕自己有时都很迷茫。

    赵昕也时常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同样长出了鳞片,当初为民做主的初心是否保留,但是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下去。

    权力,真的如同一剂毒药,难怪如此多的人接触之后就再也不愿放手了。

    等到赵昕一行回到开封城,已经是五月中旬了。看着高耸的城墙,老实说,赵昕有些害怕,就好像一个玩闹了一个暑假的孩童突然听说要上学了一样。

    只是,该来的终究会来,调整好心态之后,赵昕回到了汴京城。

    出去之时,是一千人,回来的时候,则是多了将近二百人,便是这批出身下属县乡的新生。与出身城内的报童不一样,他们每月的三日假连在一起,供他们回家去发放报纸。

    而赵昕也已经早早设计好了月刊报纸,就等着他们到来,好帮自己发报纸。

    一路走下来,银两花了成千上万,让百姓记住了你的蝇头小利。如何让自己的影响力持久而深刻,报纸毫无疑问是关键。在赵昕设计之中,这是核心。

    接下来摆在赵昕面前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约定在六月初的开学仪式。

    这里顺便说一下,随着赵昕扩张报纸覆盖版图,太平院学生也随之增多,城内已经没有这么多空地了,不得不搬到城外来。

    正好当初在设计葫芦娃主题公园的时候,将城东附近的土地买下来不少,安置这些新来的学子,还是容易的。

    这几个月的时间,新的学舍及藏书楼都已经搭建妥当,而原先的书院,赵昕也没有放弃。而是将其周遭的围墙拆掉,建成一个巨大的戏台,以与百姓同乐的名义,请出宫中乐舞队在外表演,每日吸引来不少的观众。

    赵昕不指望这里赚钱,没有收取摊位费之类的,所以不多时,这里就变成了新的商业聚集地。

    赵昕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来此表演之人,技艺需要一顶一地高超,若是如此,我不仅不收你的钱,还给你钱,把你养起来。

    此番出巡,让赵昕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百姓生活有诸多问题,单靠他一人,是无法通过戏剧歌舞等娱乐形式尽数展现出来的,需要有一批专门的人才帮助他写剧本,编戏剧。

    这就是赵昕设计此地的初衷。但是孙复吕公著等人显然没有理会赵昕的深层心意,只以为赵昕是贪图歌舞声色,为此说了好多回,无论赵昕如何解释也不愿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