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采风使

    盗版的出现,自然在赵昕的预料之中,或者说,没有盗版才奇怪。

    赵昕并没有勃然大怒,要用行政力量打压盗版,而是让刻印店加快刻印的速度,只要正版的价格适中,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盗版自然无有余地。

    至于那些说书的,他们在评讲葫芦娃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帮助赵昕长人气,没有必要打压,选定葫芦娃最初发行,也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深意足够多。有人愿意剖析背后的深层寓意,自然是好事。

    葫芦娃的风靡,超乎赵昕的预料,便是宫中也有不少人谈论此事,保留有完整书册的刘易,简直成为了一干宫人的太爷爷,凭着这本书,讨来了不少的好处。

    甚至于赵昕在拜见苗氏的时候,柔柔还求着赵昕给她一份,从苗氏不时斜过来的眼神看,恐怕她也是有这个想法的。

    赵昕应下之后,不仅将文字版的葫芦娃交给她们,同时之前令宫廷画师所作漫画版的葫芦娃,也一并交给她们。

    然后,这本漫画在后宫各个娘娘手中传了一遍,再之后,进宫的命妇听见了,也是千方百计地求取。

    听闻这是由宫廷画师所作之后,一干命妇更是不惜豪掷千金,一个接一个地抬价,数百贯的钱财像沙子一样扔下来,便为求取一册漫画。

    这个价钱虽然贵,但毕竟是宫廷画家出手,全手工画作,假以时日,翻个几倍也不是不可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原本一直由皇室出钱养着的画院,竟然能够自给自足了,甚至于还能够反馈内藏库。要是之前都有这个好处,那皇帝醉心诗画,也不算是玩物丧志了吧!

    宫廷画家出手一次虽然所得不菲,但毕竟效率太低了,赵昕还是想要将之雕版化。二者间的差异,都不是数倍的差异了,而是数十上百倍的差异了。

    图画的话,不可能使用活字印刷术,只能够是雕版印刷,宫廷之中照样有这方面的人才,具体刻印已经开始了,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够有成果。

    上卷与中卷的葫芦娃已经刊印而出,依着前例,下卷该在十月二十日发放,但是因为同时开始刊印全册葫芦娃,所以,这个时间推后。

    据刘易说,听到推后的消息传来,所有人如丧考妣,郁闷得不行。然后正好宫中传出有全册的消息,主要是那些进过宫的人瞎嚷嚷,总而言之,险些引发一场风波来。

    赵昕浅浅一笑,并没有多少触动,或者说,对这个场面已经有所预料。

    因为观书者过多,一些人宁愿借着烛火深夜看书,书亭为此不得不实行十二时辰制,只要你愿意看,什么时候都行。

    十天时间,不算正在刊印的下卷的话,赵昕的成本已经完全收回,不出意外的话,下卷照样能够有不错的成绩。换句话说,赵昕已经脱离了钱财这一低级趣味了,不再需要为钱财而担心了。

    就下卷而言,虽然同样会放在书亭内供人阅读,但是也要开始卖全套书了。这个价钱,定为三贯。

    三贯,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当然目标客户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的首选,还是书亭,一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有钱人除了一些嗜书如命者,绝大部分都不愿意挤来书亭。三贯虽然多,对于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小数目而已。

    相比较于能够卖多少钱这件事,赵昕更为在乎的,其实是如何利用葫芦娃的火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这个问题从发行的第一天,赵昕就在思索,等到了现在,也差不多有了些眉目。

    终于,在绝大部分汴京人心心念念之中,葫芦娃的下卷终于发行,与此同时全套新书正式发行。

    半个汴京都空了,听说有新书可以买,原本赵昕以为不过是一些富人会买而已,结果没有想到,一些中等家庭联合起来,合资购买。

    一千册,半日之内便售卖一空,不算成本的话,一册三贯,这半日的的销量,就有三千贯。至于纸张,墨水,人工成本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贯。随着印刷量的进一步加大,规模效应下,未来成本只会进一步缩小。

    不愧是京城,汴京人的购买力,还是震惊到赵昕了。

    接下来的十一月,赵昕基本上就是天天数钱的日子,与赵昕合作的那家小作坊,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照样在不断扩张。

    城中已经无法支撑他们的扩张了,不得已搬迁到城外去,那里土地要便宜许多。而且在当地形成了上下游关联,说是造就了一个工业带也不为过。

    在十一月的月末,借着报纸,赵昕发出了自己的呼声。葫芦娃将出续集,同时,为了追求故事的深度,需要一批采风使,传递民情,反映百姓疾苦。

    采风使,原本是先秦时期官府下乡收集民间歌声的职位,后来职能一步步改变,变成反映民情的职位。

    宋朝没有采风使这个职位,但是对主政一方的官员,却基本上有这个要求,无论你是转运使也好,还是安抚使什么的,反映民情都是你必须做的。否则被套上一个无能怠惰的帽子,基本上可以辞职退休了。

    赵昕原本想要新设一个部门主持此事,只是自己出不去,认识之人要么是朝中大员,要么就是后宫宦官宫女,皆不可用。只好让太平院的祭酒韩绛先操劳一下了。

    主持此事的具体人选尚需甄别筛选,其实就是询问吕公著和孙复两人可有堪用之人。问了之后,赵昕还需要私下打听,反正比较复杂。不可能他们二人举荐一个赵昕没有听过的人,就随便放在这个位置上。

    此事具体进展,赵昕有派刘易监督。赵昕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喜欢用宦官了。没有办法呀!出不了宫,就认识自己身边的人。

    女子不得从政,那就只能够用宦官了呗。毕竟是身边人,可以信赖。交给外面的人,谁知道最后给你办成什么样子来。

    至少刘易赵昕用的就挺顺手的,如果他不是赵祯的眼线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