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2章 又来一群

    郑清浅正跟云氏一起去地里收油菜籽。

    她家地少,只种了少量的水稻和小麦,油菜籽就更少了。

    会种这个还是郑清浅特地要求的,因为她有些吃不惯猪油炒的菜。

    村里除了他们家外,种油菜籽的很少。

    郑清浅一边拿着镰刀割油菜,一边跟顺口问云氏,“娘,这些油菜籽都怎么榨油的啊?”

    云氏闻言瞥了她一眼,不咸不淡的回道“榨油你就别想了,咱村里没有榨油的东西,山下如今估计也没人管这玩意儿,你要是想吃菜籽油,那就每次做菜前,先捣碎了加上稻草做成油饼,再去磨房那边压一压。”

    郑清浅“……”

    撇开她话里淡淡的埋怨不说,只她说的这个榨油的法子,郑清浅就觉得不太对劲。

    按云氏的说法,将油菜籽捣碎,加稻草做成油饼,然后再用石磨来压出油,光是想想,郑清浅就觉得不靠谱。

    先不说这得浪费多少原材料,为了吃一盘菜籽油做的菜,这样做真的划算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郑清浅现在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他们种的东西中,除了油菜籽需要榨油外,还有花生和芝麻,这些都是需要用到榨油机的。

    这里提到的榨油机并不是现代化的机器,而是木制榨油机,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用来榨油的工具。

    郑清浅之前在空间里查资料的时候,特地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过,此时还有些印象。

    在华夏历史上,木制榨油机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这种机器是用铁箍固定做好的油饼,再放在榨油机的榨膛中,靠人力来榨油。

    不过,从北宋开始,出现了卧式楔子榨油机,在榨膛中装好油饼后,在油饼的一侧塞进木块,然后利用吊着的撞杆撞击木块之间的一个三角形楔块。随着楔块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横放的木块会对油饼产生挤压的力量。

    后一种比最早的效率要高些,不过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且特别耗费人力,做一块饼要弯六次腰,需要三个人一起撞击木块。且第一道做了后,还要把饼拿下来再拆。拆了之后再锤。锤了之后再拿碾子碾,碾细了再来做第二次,二道饼做好了再来打。

    如此反复,非常磨人,一天一夜也只能榨出百十斤油来。

    综上,郑清浅觉得,他们现在不但需要榨油机,还需要改良以后的榨油机,不说做到自动化,至少也要最大程度的解放人力才行。

    “娘,我们种的花生多不多?”郑清浅若有所思的问。

    要不要搞个榨油机出来呢?

    云氏被她跳跃式的问话弄得十分无语,不过还是回答了她,“咱现在是吃饱饭最关紧,花生芝麻什么的,都是各家少种一些,到时候大伙儿再凑在一起来榨油或者弄点别的。”

    乱世之中,百姓种的作物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糊口为主,只有朝廷的军户会种一些朝廷需要的作物,另外就是权贵人家自己的庄子上会产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

    福泽村这里就主要种的小麦和水稻,其他都是搭配着种一点,数量有限。

    郑清浅想了想,如果只有他们手上这点东西,好像不太犯得着弄个榨油机出来,可其他山头还有几千人,到时候对油脂的需求应该挺大的,与其冒险去外面加工,还不如他们自己把缺的东西补上。

    她记得在她那个世界,十年代都有加工坊这样的地方,只要给加工费,就能帮着做面条和榨油什么的。

    如果福泽村也弄一个,也不是没用处。最主要的是,制造机器的技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别人抢都抢不走。

    除了这个,郑清浅还想弄点别的东西,正好让阎和良和陈忠达他们练练手,到时候才能做出她想要的东西来。

    打定主意后,郑清浅干活的速度瞬间加快,不一会儿就割到了云氏前面。

    云氏颇为无语的摇摇头,“也不知道成天在想些什么,为了吃菜籽油,硬要家里拿出一块地来种。明明干活速度快,却又经常发呆,唉!”

    她叹了一声,继续弯腰干活了。

    郑清浅的速度很快,而且她没忘记云氏的腰不好,只有她多做一些,云氏才能少受些罪。

    今儿大伙儿都在各家地里忙活,墨韵几姐妹也不例外,所以暂时没人来帮忙。而且墨家的地不多,郑清浅一个人都能做下来,只不过会多花几天时间罢了。

    但是云氏不会让郑清浅一个人下地,包括过几天去收稻子,她早就跟郑清浅打招呼了,不让她下水田。

    “你本来就体寒,能不碰水就别碰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几年,而且我跟你大姐夫说了,那两天先帮咱家收,等忙过了我再去帮他们家。”

    这是云氏的说法,郑清浅很是感动了一回。

    快午时的时候,云氏就吆喝了一声,喊郑清浅先回家吃饭。

    他们家的地就在山顶这一片,离家近,回家吃饭也不耽搁啥,而且早上云氏就把中午饭做好了,回去只管吃。

    大热的天,只需要烧一把火加热一下就能吃上热饭。

    不过这顿饭郑清浅没吃安生,因为李大山顶着日头找过来了。

    “弟妹,上次来咱们村参观那八个人,他们给咱送信,说有事想跟咱商量,你看看啥时候跟我下山去一趟?”

    云氏招呼李大山吃饭,被他礼貌的拒绝了。

    郑清浅放下筷子,轻蹙眉头想了想,“他们有说是什么事吗?”

    这段时间那些人应该还在烧砖瓦准备建房子吧?这时候找他们干嘛?

    李大山摇摇头,“没说,不过领头那个叫景小天的,他特地说了,希望你也能去。”

    上次景小天他们来参观的时候,他注意到郑清浅在村里的特殊地位,所以这个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决定,就希望能当面告诉郑清浅。

    “找我?”郑清浅惊讶的张大了眼,不过很快便答应下来,“行吧,等我吃完饭,咱们一起去。”

    正好她也有一份合约,不对,这里将合约叫成契约,她有份互惠互利的契约想跟他们签。

    ……

    吃过饭后,郑清浅没有立刻跟李大山下山,而是带着她拟定的契约,去见了李阿爷。

    阿爷将村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人喊来,几人一起讨论了一刻钟,就同意了郑清浅的提议。

    “小四媳妇,你这个法子好,咱以后就按照这个来。”

    “快去吧,看看他们想说啥,再把咱的条件告诉他们,这样一来,说不定咱以后都不用怕官府会将咱赶走了。”

    “大山,好好跟人谈,别摆什么高姿态,他们跟咱都是一样的。”

    几位老爷子的嘱托都在点子上,李大山和郑清浅纷纷应下,而后又带了几个汉子一起下山。

    福泽山的山脚下有他们修的哨岗,之前一直都是小金它们在守着,不过后面难民出入得多了,小金就带着它的猴子兄弟们进了深山。

    当然,它那么通人性,走之前有特地来跟郑清浅他们道别,比划着说它们还会回来。

    那时候郑清浅以为它们怕没地方住才走的,可转念一想,猴子们本就住在野外,也许现在只是住腻了屋子呢?反正它们又不会迷路,等它们想回来了,整个福泽村都欢迎它们。

    扯远了,视线放回眼前,郑清浅他们在山脚的哨岗里同景小天等人碰了面。

    这处哨岗经过这段时间的扩建,已经变得有模有样了,虽然只是茅草屋,不过遮风挡雨啥的是完全没问题的。

    郑清浅他们总共来了六个人,景小天他们则是之前上山参观的八人,并没带多余的人来,他们应该也是以此表示诚意。

    这么多人自然不能在屋里说话,那还不得挤成什么样呢,所以一群人就在哨岗屋子前或站着或蹲着,也有靠着树干的。

    “小天,你们有啥事想说?别客气,有啥难处也可以找咱们。”李大山拍着景小天的肩膀,很是随和的道。

    李大山既然要打入其他难民内部,他个人的沉稳和憨厚,以及经常露出的亲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着这些,他早跟景小天等人打成一片了。

    而且他现在有点意外,因为那么多难民领头的人中,景小天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有声望的那个,可这次看着,景小天像是隐隐成了这些人的头领了?

    景小天挠着头,傻笑了两声,“大山哥才是客气,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哪能啥事都找你们呢?”

    “行了,小天,客套话咱就不说了,今儿请大山他们来,咱们可是有正事的。”有人催促道。

    郑清浅看向那人,发现他像是对以景小天为首有些不满。

    不过这人的资料她知道,梁癞子,上次来山上参观,她还特地多问了他几个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人是没什么问题的,估计此时只是有些着急吧?

    “那我就只说了啊?大山哥,嫂子,我们找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咱们这些人,以后都跟着你们干成不?就是你们把我们当成投奔你们的,有啥吩咐尽管说……”

    郑清浅几人面面相觑,得,又来一群想投靠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