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接下来,除了村人们投来饱含同情的关注目光多了些,魏家人的生活似乎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

    人都是健忘的,有了新八卦就会忘记旧的,只隔了短短一两日,原先在村里流传甚广的、以李絮和白二少为主角的、剧情曲折堪比话本子的那条八卦就被众人一致遗忘了,偶有炒冷饭的也会被其他人用这次的事反驳回去。

    毕竟,事发后白家传出白二少腊八回城时坠马受伤的小道消息。魏家的反应则是欢天喜地给几户邻居送吃食,言语间;无意透露出自家对白二少恶有恶报的幸灾乐祸,就差没在门口放鞭炮了。

    刚好曹家两公婆的私房话被人喊破,村里人得知秋月有意暗害李絮,不免有些怀疑,前阵子的小道消息是不是秋月故意放出来混淆视听的。再一回忆,仿佛大家说这条八卦时秋月也在场,愈发觉得秋月可疑。

    过了数日,纵火案的凶手依旧还没查出来,县里倒是因为这桩悬而未决的案子热闹许多。

    茶馆酒楼里处处都有人议论此案,对死者和幸存伤者的身份、关系、感情纠葛等方面各抒己见,还能因为见解不同吵起来,甚至还有人真金白金下注要赌凶手是谁、衙门什么时候能查出真相!

    就在这股全民议论杀人案的热潮之下,若水书坊敲锣打鼓地推出了新的纸牌戏法——三国杀。

    不得不说,袁枢已经渐渐上道,无师自通了市场营销这个技能。

    三国杀纸牌其实已经准备妥当,本来袁枢想着,这名字杀气太重,大年下的不是很合适,打算年后再推出,或是干脆改个名。李絮不想改名,因为这事跟袁枢拉锯了几日。还没商量定下,玉佛寺突然出了事。

    袁枢发现书坊里有关悬疑破案的话本销量有明显上涨后,又偶然看到三国杀的样牌,其中放在最上面的一张杀牌就有朵硕大的火焰标记在。

    这是李絮画的,袁枢还曾问过她杀就杀为什么要搞个火焰,李絮可不知道原著者是怎么想的,只得用火烧连营的典故把他糊弄了过去。

    思及那桩纵火案,袁枢不禁心潮澎湃。

    他一咬牙,索性改变计划,直接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出三国杀!

    众人不负所望,很快被这个杀气十足的古怪牌戏勾起了兴趣,上市当天就卖了数十副。要不是价格偏贵,要二百文一副,还需要会认字、看牌上的说明,恐怕销量还能翻个几倍不止。

    三国杀玩法不算简单,至少比扑克牌复杂些,但玩过的人很快发现,上手之后其实并不难,牌面上都有相关注解,只要按照基本规则出牌即可。

    当然,若想百战百胜,就不能只攥着手里的牌得过且过,还得对各大角色牌、装备牌、锦囊牌等的属性设定和彼此间的克制关系了如指掌,再兼具心算记牌、勾心斗角、合纵连横等特殊技能。

    总之,只要不跟输赢死磕,这款新牌戏体验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那些爱听说书先生讲打仗故事的男人,捏着几张纸牌杀来杀去,仿佛也变身成了战场上的将军似的。

    虽然认字的人是少数派,但三国杀口碑上佳,众人口口相传,很快也勾得那些不认字的人蠢蠢欲动。

    有几个本来认得几个大字、但三国杀牌面的字认不全的人为了玩牌偷偷找人恶补,硬是把整套牌上的字都给学了一遍。也有人懒得花时间学认字,索性将全套规则死记硬背下来,再通过牌面来认,倒也能玩得乐呵。

    玩牌之际,这些人看着那一张张的杀字牌,以及牌上的火焰图样,不免又想起玉佛寺的纵火案,一边用青龙偃月刀砍人一边唾沫横飞地议论,还有人在扔锦囊牌时兴致勃勃地讨论,此案是否有人借刀杀人、或是死者过河拆桥被报复,诸如此类。

    李絮也给袁枢出了个主意,让他给各大茶馆酒楼的说书先生塞钱。

    于是,说书先生们不止讲纵火案,还安排了一波三国历史小故事,每天轮换着讲,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没玩过三国杀的更感兴趣了。

    一时间,新平县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有了明显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大家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和部分成语的使用率大大上升这两点上。

    被繁琐公务和未决案件弄得焦头烂额的孟知县听说此事,大为惊奇,回头跟自家夫人和亲近之人玩了一次,赞叹不已。

    得知这牌戏出自若水书坊,他不禁想到自己查到的一些小事,如若水书坊背后的东家其实是袁华登。

    然而,孟知县对袁家的印象刚上了个台阶,被他暗暗贴上;有德乡绅标签的袁家人却悄悄开始;作妖。

    若水书坊推出三国杀没几日,又上架了几本紧跟时事的新鲜话本,故事主角不是俏和尚和白狐精,就是俏和尚和良家婢,再不就是俏和尚和小寡妇,诸如此类。

    话本著者并非同一人,光看文风也能看出明显区别。著者让他们在相似又大不相同的背景下相识相知相恋,给他们设置各种大相径庭的爱恨情仇坎坷经历。然而,结果总是相似的,著者总会冷酷无情地把和尚或女主角写死,或是两人一起死。

    要说这不是影射现实案件,傻子都不信。

    事实上,这些新话本还要归功于李絮的努力。

    近几个月来,她跟袁枢袁掌柜日渐熟络,对若水书坊的运作模式也有几分知情,晓得书坊里卖的话本子除了外地热销引入的之外,也有部分是袁枢在本地穷酸文人手里收的。其中,有几个文人文笔不错,就跟书坊建立了长期合作,有时他们没有灵感,袁枢还会帮他们找外援要灵感。

    借着县城众人热议纵火案的热度,李絮连夜写了几个大纲。关键的和尚、走水元素不能少,其他都可以随便发挥,越狗血离奇越好。

    不过,她只会写策划案,写作并不擅长,但这不妨碍她随便开脑洞,完了把大纲扔给袁枢。后者拍着脑袋懊恼自己没想到这一茬,立马把大纲给手下养的文人送去。

    这几个文人都是写惯话本子的,熟门熟路,又有现成的大纲做参考,都不需要多动脑筋,稍微修改下部分设定,让整个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冲突性。而这年头的话本子一般都不长,几人拿了丰厚的定金,当即拿出当年读书时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只花了两天就捣鼓出了几本新话本,成果斐然。

    新话本正式上市后,还有戏楼紧跟热度编成戏目演出,一时风头无两。

    于是,另一桩不那么体面的案子自然而然就被淹没在这股八卦热潮下了,连带着前阵子热度颇高的白玉楼事件都被众人遗忘。

    民间认字的百姓不多,但话本从来卖得好,至少靠说书养家糊口的说书人绝对会一本不落地去买,然后给别人讲。

    随着新话本的故事传播开来,纵火案热度再度攀升,其中不乏有人质疑官府查案的能力。

    孟知县本想给方举人留点面子,被这么一刺激,只能发了狠。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