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日子波澜不兴地滑到了十月初五,期间只发生了三件不咸不淡的事。

    一是,魏广仁等人找魏小河兄弟谈心,后者虽然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但也没桀骜到当场辱骂隔房长辈、将人都赶出家门的地步,就是有点左耳进右耳出,众人也拿他们没法子。

    二是,咨询羊大夫后,李絮发现枳壳枳实居然也对老黄牛的症,可以替代毛兽医开的方子里某几味药,省了不少钱。

    更妙的是,她跟毛兽医说了这事,后者不肯信,竟亲自骑着小毛驴进城找羊大夫,切磋一番后心情复杂地回来,要找李絮订购枳壳枳实。

    李絮现在有其他更赚钱的生意,对这两味药材不大看重,见毛兽医吞吞吐吐,索性直接把酸橙果的事告诉了他,让他回村后自己去采摘,或是跟村人收购也行。

    毛兽医因此对她刮目相看,又得知老牛压根不是魏家人磋磨坏的,红着脸跟他们赔了不是,又免费赠送了接下来几天的老黄牛药包。后者的病也正式出现好转,关节不再肿胀难行,已经可以每天站起身走一走。

    三是,魏小山和其余几个被判流放的犯人已经戴着木枷镣铐上路了。

    那天温氏去了,魏广仁一家没去,毕竟大家都各有各忙,又看魏小山不顺眼,没必要过去装亲热。倒是温氏回来抹着泪提了一嘴,说不知为何,那些流放的犯人全都被官差拿布团堵住了嘴,说不出话,连她带过去的送行饭都不让吃,最后只能塞了几个方便带的饼子到魏小山怀里,云云。

    王氏、李絮对此表示庆幸,都心知肚明是孟知县那边打过招呼,其间没准还有魏渠的功劳。为防魏小山;胡言乱语中伤李絮,他们也是操碎了心,但这么一来,温氏就没能跟儿子说上一句话,可能还是最后一次见面机会,就挺遗憾的。

    为弥补毫不知情的温氏,王氏借着温氏来做工的机会留她在家吃了几回午饭,不住往她碗里塞肉,想给她加点营养。可惜,这一招也没能用多几次,魏小河兄弟就跟闻到肉味的苍蝇一样扑过来蹭饭,熟稔姿态跟他们的爹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温氏不好让王氏难做,再也不敢留在东边吃饭,李絮只能见缝插针地用试做新菜等借口给温氏投喂几口肉菜。带是不敢给她带回去的,拿回家温氏只会一口都落不着。

    带着李絮过去赴袁太太寿宴时,王氏还在骡车上感慨,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帮温氏,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李絮对这种面团似的人也没法子,只能缄默不语。

    今天是袁太太三十五岁整寿,请了不少亲朋好友过来吃酒,家里极热闹,门口往来的车辆几乎将整条道都给堵了。大多是牛车骡车驴车,马车很少。

    像王氏她们这样用骡子拉的板车不是没有,但占比较小,其他人的车基本都加了顶,不仅坐着舒坦,乍一看也十分体面。当然,也有些人没车,直接挎着篮子走过来的,不过这些人大多住在袁家村,说起来也不算丢面子。

    王氏有点不自在,李絮看在眼里就小声安慰她:;舅母,回头咱们也让虎子打个厢盖,需要的时候扣上挡风,不需要就卸下来,多方便啊。

    王氏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狐疑道:;哪有能拆的车厢?你怕不是在发梦话?咦,莫非你是在——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只冲她眨眨眼示意。

    李絮心说,这算什么,后世的小皮卡、火车车厢了解一下。

    ;可以是可以,不过得做得很精细才行。效果嘛,肯定赶不上人家这种青皮大马车了,不过对咱们来说,实用就成。最近咱家忙得团团转,我也就没顾得上这茬。回头我琢磨琢磨,画个图纸,保准表弟一看就能动手!

    王氏听得心动不已。

    这年头,寻常庄户人家里都是用板车,穷一点的连牲口都养不起,就更别提带厢盖的。她没了解过价格,不过,就算用最普通的木料恐怕也得花上好几两银子。要是虎子能捣鼓出那个啥可拆卸的厢盖,她们只需要出个材料费,那不是赚大发了?

    两人就叽叽咕咕说着小话被迎了进去。

    看着女管事热情的笑脸,李絮不得不感慨,袁家家风果然好,御下有方。

    先前若水书坊的掌柜和伙计都没狗眼看人低的毛病,今天负责迎来送往的管事也都待人和气,完全不会看人下菜碟,比如说通过客人来此的交通工具来区分对待,最多只是对个别关系亲近的宾客更加热情罢了。

    她们带了四色礼品过来贺寿,刚进门就把东西和礼单一并转交给女管事。

    后者面上不表,心里却有些纳罕,暗道,这两人看着家境一般,送的礼也平平无奇,就是腊肉之类的土产罢了,就是份量挺足的,一来就是二十斤,足足装了一大篓子。

    可,这样的庄户人家居然还会备礼单?

    这年头,送礼自带礼单是大户人家才会干的事,毕竟普通人家大多不识字,不会写也不会读,人情往来直接送礼就是,没那么多穷讲究。

    王氏初初也没想到这一层,是李絮出门前突然想到的,也算是参考了下上辈子看过的一些宅斗文常识。她毛笔字不行,就找魏广仁帮忙写了。魏广仁的字正如其人,清隽悠远,在一众囫囵狗爬字中鹤立鸡群,更别提还有不少人没备礼单,这就让魏家的礼显得格外突出。

    女管事是袁太太心腹之一,知道李絮二人跟自家太太的特殊渊源,也晓得太太有意交好二人,便让人径直带她们到花厅小坐,又把她们带的礼划到亲朋那一列里头。

    袁太太已经比之前瘦了些,见到她们就笑容满面迎上来,亲自作陪,为她们和花厅里坐着的女眷做介绍,并大大方方地告诉后者,李絮是她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她,今天恐怕就没有什么寿宴了。还摸着瘦了一小圈的脸盘子沾沾自喜,说多亏了李絮,自己才能在不饿肚子的前提下顺利减重瘦身,云云。

    众女眷心思各异,有信的也有不信,面上却都和乐融融,齐心协力地哄袁太太开心,没有不长眼的故意说些瞧不起李絮二人的话。

    事实上,虽然这里的大部分人家境都比如今的魏家殷实,但论身份,她们还真比不上丈夫儿子都是秀才的王氏体面。更别提魏渠年纪还小,很有可能在不久将来给王氏挣回个诰命,到时候她们上赶着巴结都来不及,哪里会干这种蠢事?

    一番交谈下来王氏才知,原来这个小厅里的都是袁家的本家或姻亲,关系比较近的那种,她们俩在里面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她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虽然外表端得住,心里到底有些局促。扭头一看,却见外甥女临危不乱,一举一动大方得体,大多数时候都挂着点浅浅的礼貌微笑,不主动挑起话题,但有人凑近攀谈也不露怯。再配上她今天这身鹅黄色的新袄裙,整个人气质就比平时拔高许多,俨然有种大家闺秀的味道了。

    王氏恍惚了下,不知怎的就突然想到方姝。

    她之前一直觉得方姝教养极好,知书达理,自家外甥女自然是比不上的,也就模样生得好点,可今日这一幕却让她有些动摇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