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章 重启健身裤生意

    夜,静悄悄的,圆月当空悬挂。

    月色之下,是一路无言,闷头赶路的路行远、潘才几人。

    “恭喜江主任成功高升,成为江厂长!”

    纺织三厂一车间江关当主任时的办公室中,违背当初约定,再次登门的路行远一进门便抱拳笑道。

    听见动静,伏案看物料账本的江关抬起脑袋,推了推眼镜,看着路行远不无感慨道:“你这小子,好好的书不读,偏偏往钱眼里钻。”

    他给路行远供了几个月的氨纶布,从开始的半个月一万块钱货。

    到后来的两万、三万块钱货随时供应。

    再多最后一次的五万钱货被查,路行远赚了多少钱,他多少能猜个大概。

    想到一个十几岁在读的中专生身家几十万,他工资带福利一个月才200多块的生产厂长,说一句对方掉钱眼里是丁点不过分的。

    路行远指着沙发让潘才几人坐下后,自己在江关对面坐了下来,隔着写字台道:“您说笑,赚钱嘛,不是寒碜事,和身份更没关系。”

    江关不在纠结路行远的私事,而是好奇道:“那个叫李德江跑哪去了?”

    路行远狐疑的瞧了瞧江关,他不得不小心。

    江关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家编制人员,纺织厂厂长,给他们来个一网打尽那都是分属应该的事,他们之间的那点利益才几个钱。

    望着路行远一脸凝重的样子,江关不由玩笑道:“你还怕我把你们给卖了?”

    “是有点怕。”路行远也不矫情,脑袋一点,顺势就承认了。

    与此同时,坐在沙发上的潘才几人刷的一下站了起来。

    丝毫不想这么点大的房间,如果真被算计了,怎么可能跑的掉,倒不如学路行远安稳坐着。

    发现自个开的一个玩笑搞出这么大动静,江关一边摆手让潘才几人坐下,见几人纹丝不动的看着路行远,只好微微一笑冲路行远认真道。

    “不瞎扯了,谈工作。现在除了提高厂里效益,养活厂里的两三千工人,其它我什么都不想管。”

    路行远给潘才微一颔首,等几人坐下,方道:“坐老半天了,可不就等您这句话么,那就从今晚开始提货?您看我人都带来了。”

    “而且不是我抬高自己,我现在也是要养几百个工人,你这边一断货,我那边几百个工人心里没着没落的,一天好歹也能赚二三十块钱呢。”

    江关眉头紧蹙:“人我看到了,车呢?你别告诉我还是人力三轮车。”

    要他说,李德江死就死在人力三轮车上,每天晚上吭哧吭哧的从通州赶到前门,一路过去这么远,哪能次次那么好运。

    老话都讲,“夜路走多了容易碰着鬼!”

    “不能,从今往后全是四个轮的来拿货,这样保险一点。”

    纺织厂外等着的四轮金杯车,可是潘才花了大价钱雇来的公交车,拉一次货就得花上五百现金。

    新一轮的友好协商结束,路行远把一个叫丘民的年轻人拉到身前,介绍给了江关。

    江关点点头,拿出一张表格给丘明填了,路行远看了看,发现是类似客户资料信息的表格,也就没当回事。

    潘才领着丘明几人往金杯公交车上搬氨纶布时,江关再一次问起了李德江的去向,这回路行远没瞒他。

    知晓路行远安排李德江去了深圳筹划建厂,江关表情相当复杂。

    路行远困惑不已,搞不清楚近在咫尺的这张脸为啥表情这么丰富,又是羡慕、又是迷茫的。

    “江厂长有啥不解的?要不我试着给你解解?”路行远好奇道。

    江关摇头道:“你解不了,前面的路一片迷茫,没人能看的清。”

    路行远无语。

    江关话里的机锋在他眼里就跟白纸一样。

    前路一片迷茫啥的。

    还不就是因为改开和现有的政策有抵触,一边是大踏步的往前跑,一边是拽着你慢慢走,致使很多人看不清楚国家未来走向嘛,这事在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可他得憋着。

    他一个学机械的中专生,一本正经的给人分析大政策就是脑袋秀逗。

    “路哥,货装好了。”

    丘明来叫,路行远和还在多愁善感的江关招呼一声,便走了出去。

    金杯车一路到了潘才家里,看着几人把氨纶布完好无缺的搬进潘家,路行远蹬着自行车回了自己的32号院。

    等他到家,天际已经多出一丝曙光。

    闷声往身上浇了一瓷盆自来水,换了干净的衬衫,他往枣树下新买不久的竹椅上一躺,沉沉睡了过去。

    饥饿感袭来,路行远悠悠转醒,隔着枣树叶往天上瞄了瞄,太阳当空照,想着时间应该不早了,他简单一收拾,又奔食味仙。

    一连过了个把星期这种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路行远开始焦心了。

    已经到了香江的李德江还没传回消息。

    承诺过几天上门的周八一毫无登门迹象。

    竹椅上的路行远挠了挠头有些无奈,翻着眼睛瞄了瞄快要遮住视线的额头发,闲着也是闲着的路行远拍着屁股起身准备去绞头发。

    国营理发店离鸦儿胡同较远,路行远便径直走向了胡同口,那边有个体经营的理发摊。

    一张椅子,再有手推子、剪子几样工具就能支起来一个理发摊。

    路行远运气不错,赶着饭点过来,刚好送走一个等不及的客人,“婶子,剃头多少钱?”路行远问女老板。

    “七块。”

    “啊,剃个头这么贵?”

    他过年在老家时,登门剃头的老头才收他一块五毛钱,到燕京直接涨了近五倍。

    理发大婶一边给路行远绞着头发,一边抱怨道:“现在什么不贵?市场里的蔬菜都涨到一块多钱一斤了,快赶上前两年的猪肉价格了,也不知是怎么了。”

    理发大婶无意中的抱怨,让平时吃喝不愁的路行远瞬间念起一件事。

    价格双轨制产生的极为严重的87、88两年通货膨胀。

    还有几个月后接踵而至的银行挤兑风波,全国不论青红皂白的抢购热潮

    知晓了涨价的前因后果,路行远用皂角洗完小平头后,老老实实的给理发大婶递了一张10块钱钞票。

    这种迫不得已的涨价,可比后世那种客人进门三句不离办卡,咔咔两下一剪,再打上点定型水,就要收六百八十的黑心理发店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