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宋七日游之六

    下午依旧没能出得了门,赵十三带着两个朋友登门拜访来了。一个是见过面的司马光,是十三郎赵宗实的好友,另一个经介绍,才知道这个三十岁左右的老青年叫赵世将,是个宗室子弟,他就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后代,宋太宗的五代孙,年龄大点也得叫赵宗实叔叔。

    宗室子弟,包括未来的皇帝赵宗实在内,都是善于骑射,爱好文学的文武双全之辈。也就司马光是个文弱书生。三个人自然是来讨教诗词歌赋的,更兼邓姐昨晚的歌喉,那正是叫赵郡王爷觉得甜美到心底,余音袅袅三日不绝啊!就叫来侄子一起鉴赏。

    赵同学是个老实人,极为孝顺,余下来的四瓶酒他一早上朝,就送给了仁宗皇帝两瓶,说是海客带来的,请他品尝。另两瓶,自然是给自己老爹留的,还没有顾得上送到汝阳王府去。

    看来这帮海客带的东西都很高级啊,那个怪模怪样的琴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也不是一件凡物,能再听一听也不错嘛!

    三个人进了二道院门,来至正厅  ,就见包文春等人换了衣饰,正要出门,陈捷肖玉华邓姐周姐四个换了女装,一个个光彩照人。还有那个花魁采萍,也换了件长款毛领羽绒大衣,火红的衣服带着白色连体毛帽,脱在脑后,真个是颜比花娇,经过精心调教的举止风韵,有着别样万种风情。

    几个人并不多有礼貌,只有包文春拱手行礼,众女一看来客人了,也都很滑稽的行了个福礼,退到后面。

    “文春这是要出门?”几个人坐下,赵十三问。

    包文春说“家姐和内人想去大相国寺看看。”

    “啊噢!”赵十三错愕不已,低声说“文春难道不知,随缘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但要供斋礼佛上香都是上午去的吗?我家内人大都是初一十五去的。还提前要沐浴更衣,携带一些供奉物品。”

    包文春愣了下,说“哦!这个实在不知道还有这个讲究,不过文春所在地方,更随性一些,也有信佛的,但不像中土有太多的佛寺,礼节也没有这么隆重,认为佛在心中,佛就是灵山塔,常驻每个人心中的。”

    “这么说倒是新鲜,明早我叫内人过来,指导贵夫人一些礼仪,我们一起去随缘吧!”

    “那好!文春谢过!既然十三郎来了,那就明天再去吧!今晚我们好好讨教一番。”

    “难得文春有此雅兴,我请了君实和世右相陪,正好做秉烛长谈。”

    小玉带着婢女上茶,却不是他们的山茶,而是包文春带来的龙井茶,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好茶,包文春不喜欢喝茶,收集的种类却很多,随便挑选出来的是普通绿茶,还是添加了香精色素的,这几个人不识货啊!一看色泽再闻香味,就把它夸得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看三人的意思是打听自己来历的真实性,包文春就胡吹起来,说东海万里之外,有世外桃源,物华天府,宝藏众多,科技先进,没想到祖国的发展竟然如此滞后,听说还有温饱不继的事情。

    “哦!难道贵国已经繁华如此?快说说是什么样的状况。”

    编故事可是包文春的强项,他要在未来的宋英宗心目中建立一个国富民强的概念,就掰着手指,描述一群漂洋过海在异乡奋发图强的开拓者一代代的发展血泪史,描述抵御外侮强国强军的艰难历程,重点讲述国家体制和国民关系的发展进步,总结性的点醒君王在民众心目之中的地位并不是想象中的至高无上,强调家族关系和国家的概念不同,把家国天下分开来讲述,还提到立宪制共和制的体制。

    这一番话令三个人听得目瞪口呆。

    根据现在的情况,联系到多年以后的王安石变法,包文春变换人名,讲述了青苗法实施的全过程,指出优点和弊端,毫不客气地说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过程中高估了政府对基层官员的掌控能力,致使变革成了社会危机动荡的根源。

    提到抵御北方异族侵袭,包文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点万古不变,我就讲一个故事你听听。”包文春拿来纸笔,画上个图示,用地图演示靖康之难的来龙去脉,只是把国名地名人名换了一下,还把事变的后果屈辱说得很细致,详细分析了联金抗辽的得失原因,输灌一种居安思危意识,之后,叙说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卧薪尝胆,三十年发愤图强、发展工业科技强军,才恢复河山,以致有今天的成就。

    三个人盯着图示,相视没有说话,都觉得这画的怎么看都和燕云十六州的情况相似啊?大家谈论的话题本来就是妄议朝政,不过话从海客嘴里说出来,还那么轻描淡写,仿佛在说意见不相干的事情。本朝言谏宽容,也没有因言获罪的先例,三人只是感到诧异,也没有太多表示。

    包文春抬头,见小玉已经点上牛油蜡炬了,觉得还是太暗,不点灯笼的话,蜡烛的油烟在密封的房间里味道太大,那些纱幔上部变得发暗,都是烟熏的。

    该做饭了,包文春起身说“抱歉!诸位先坐,我去后厨看看,弄几个菜来,我们边吃边谈。”

    肯定吃午饭的时候,有人去报告了包公子做菜的消息,更有人去厨房看了那些油盐酱醋燃气灶,三个人并没有说君子远庖厨的话,反而要跟着去看看。

    厨房这边,肖玉华掌勺,穿着包文春中午穿的白褂子,高安系着围裙在切菜,那个后厨主管翠花,指使着几个丫鬟忙着洗盘子配合,人影幢幢的忙的不可开交。

    包文春几个一看,说“我们回去继续说话,徒弟们很好学啊!”

    回到客厅,陈捷抱着小四儿和肖玉华几个在外面透气儿,说室内味道太大,小四儿熏得直哭。包文春接过来,对周小联说“小联,去装个灯泡,搞个简单点的。平叔,叫丫鬟们开窗,通风换气。”

    站在外面等了一刻钟,室内有明亮的光线透出来,几个人才回去。丫鬟们关好门窗,过来上茶,赵同学三个看着房梁上吊着一溜三个拳头大的小太阳,竟能使室内纤毫毕现,觉得惊奇,就问“文春啊!这是什么?”

    这是一种充电式led吊灯,只有六个小时的续航能力,包文春觉得应该搞个更大的灯,一盏就够,可以震慑一下这些乡巴佬。

    就说“等饭后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吧!不过,我想说的,对你们来说,有点文不对题啊!文春所在的万安国,注重科技兴国,教育是基础,理论根据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说的这些,按照中土说法就是营造机械,天工开物,如果是将作监的工匠来听,肯定更明白一些。这个照明装置,名字叫电灯,电是一种能源物质,照明发热用处很大。还有做饭的那套炊具,火焰使用的是液化气,液化气是从地下油脂里分离出来的,比用石炭更方便洁净。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可以叫账房先生给将作监的工匠们讲讲这方面的知识,看你们能不能制作出来。”

    赵十三搓着手,说“哎呀呀!实在太感谢了!等回去我奏请官家,请他定夺安排!文春在这边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交给我来办!”

    丫鬟们上菜,电灯下摆了两桌,包文春和三个客人坐在主席,又把平叔喊过来相陪这喝酒。另一桌上是邓姐周姐陈捷肖玉华杨登周小联和采萍,邓姐又把小玉拉过来坐下,八个人围着大鸳鸯火锅,就开始饕餮大餐。

    包文春这边也是铜盆大小的鸳鸯锅,底部烧的的栗木炭,六个荤素菜,基本都是中午的菜式,还有几大盘青菜牛羊肉卷和大虾。

    包文春歉意地说“改天我亲自下厨,这徒弟的手艺究竟还是差了火候。这位平叔,是跟随我父王征战沙场的将军,这次跟着来故国看看,一个是怕我少不更事,管理下日常事项,也想见识下中土故国风情。”

    几个人一听,这话里的信息量很大啊!别看他说得轻描淡写,这个平叔是大将军啊!父王的儿子?那应该是太子王子一级啊!怪不得众人以他为中心,言听计从呢!

    赵十三现在只是个州府团练使,俗称十三团练,哪有做太子的想法,那是个缥缈的希望,得等仁宗皇帝襁褓里的小儿子六年后死掉以后才轮到他出头,暂时根本没指望,他也没这个念头。

    他是羽林右卫大将军,正三品,侄子赵世将是补左班殿直,正九品武散官,还是拾缺后补的。而司马光曾经担任过的最高官阶是正三品的殿中丞,因为人家是老牌进士出身,降职后还是户部侍郎,依旧是正三品,

    要说庞籍和司马光的关系,那就由来已久了,庞籍出身富贵官员家庭,1015年十七岁考取的进士。司马光出身是县令家庭,因为出生在光州光山县,取名司马光。他是1019年,1038年二十岁考取进士,其时四十岁的庞籍已经是龙图阁直学士,延边招讨使、延州观察使,一方军政大员,连大将狄青都是他的部下。后来又入阁坐了宰相。他对司马光有识人之功,知遇之恩,多次提名推荐,才有司马光的今天。

    前几年宰相庞籍被罢职,降为户部侍郎,出任郓州知州。庞籍举荐司马光为郓州典学,去年外放出任因庞籍出知并州,又调他去担任并州通判,相当于州府监管农业水利粮食司法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

    现在,庞籍还在并州,得意门生是回京城来汇报工作来的,这资格这学问地位在那,赵十三肯定要拉拢他的。

    海外友国的王子或者太子和大将军来了,本着远交近攻的外交原则,三个人肃然起敬,你们起身重新见礼,恭恭敬敬的相互恭维,大笑了一番,重新坐下开始吃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