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不死村(1)

    白夜的爷爷叫做白四楼,据说是因为是因为出生在一座叫做四方楼的茶楼而得名。

    这人是个颇有名气的郎中,中医的功力深浅靠的是积累,但是白四楼在而立之年时,就已经算得上是小有名气,解决了许多同行们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

    到了老年,更是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已经到了不靠药物为人诊病的地步,被同行称为白老仙,其妙手回春的功力可见一斑。

    当然,这些是后话。

    白夜讲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据白夜说具体应该是在1973年,那会儿白四楼还不是那个神乎其神的白老仙,而只是一个走街串巷为人瞧病把脉的四十出头的中年郎中。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谁没个头疼脑热的啊,因此十里八乡的人家或多或少的都受过他的恩惠。

    后来,白四楼由于一些原因,在广西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短暂居住过一段时间。

    那是当时的一个相当闭塞的广西少数民族村落,他翻山越岭的颠颠簸簸几个日夜才到了那个群山环抱的少数民族寨子,才七十多户人家。

    那时少数民族那边儿还是相当的排外,再加上语言不通,白四楼没少在哪儿吃苦,但好在是个正值壮年的男子,倒也撑得住。

    作为一个郎中,讲究的是一个望闻问切。

    一般人认为望闻问切这几点只是用来观察患者的情况,其实不仅如此,这四点同样还用在观察患者所生活环境情况之上。

    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衣食住行不同,因此同一种病症,放到不同的地方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也就有不同的诊治方式。

    一个郎中会习惯性的观察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来推测当地可能会出现如何的病症,哪些病症会严重些,哪些病应该用些什么药,都是学问。

    白四楼到了寨子里之后,习惯性的注意寨子里的一些点点滴滴。

    寨子里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壮年人的比重特别大,而老年人的比重就明显的不正常。

    按理说村子里七十多户人家,十来位老人应当有吧,但是这个寨子里只有几位老人,而且是是神智不清,整日在寨子里游走。

    这绝对是不正常的,即使在奴隶社会时,一个正常的七十多户人家的村落绝对不会只有几位老人。

    那就要从不正常的角度来考虑,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寨子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问题,使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无法长寿,像水源,食物,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地区居民的寿命。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个与世隔绝的寨子的习俗——将老人抛弃在山中。但是这种习俗一般会在缺粮少食的村落出现,因为他们无力供养老人。眼下这个寨子虽然闭塞落后,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里丰厚的物产使得这里的居民并不缺少食物,并不会出现抛弃老人的习俗。

    最后一种不太现实的可能就是被集中管理在一个类似于养老院的地方。当时寨子的中央有那么一间占地面积很大的灰瓦大屋,是在广西地区少见的石质建筑。

    占地大约有那么两百多平方米,也没修窗,门也是实心,平日里用一把不知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大锁锁着。一眼望去灰扑扑的,也不知里面有什么。

    寨子里的猎户平日里进山捕猎后,会将一部分死亡的动物,就这么连皮带毛的扔进去,也不经处理。也不见那些扔进去的尸体有被取出来过。

    像白四楼这种外来人不允许接近石室,但是即使隔了很远,都能够闻从那间密封的灰瓦大屋中散发出来的丝丝腐臭。

    他本来认为寨子里的老人被集中豢养在里面,但平日里也不曾有听到过有什么声响从里面传出,不像是有活物活动。

    况且,猎户扔进去的死去的动物,明显不是给人吃的。灰瓦大屋究竟有何用处,他一直没有相透。

    白四楼还猜测,寨子里老人比例少的,是因为在祭祀中被作为贡品献祭了。这不是没有可能,当时在许多未开化的地方,活人献祭的事是有发生。

    有些地方的村民认为,将村子里的老人献祭后,老人这辈子丰富的生产经验会转继到老人的后人身上。

    甚至那些被作为贡品的老人也会认为,被献祭也是一种荣耀,是对自己一生的的认可,甚至会有人,生存的目的就是被献祭。

    当时村子里似乎每月都会在大山里有一次祭祀活动。每月初七或是初八晚上,村子里就空陷入死寂,无论男女都去林子深处参加祭祀活动。

    还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抬着长条形的木箱子,乍一看时像是一口口棺材,但其实有区别,这些涂了黑油的老旧木箱比棺材更加窄,也不知里面装的什么。

    白四楼这种外地人禁止进入林子,每到祭祀这一天,寨子里的人就带他到几里地外的荒地里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上,回到寨子里时就会发现一片狼藉,空气中飘荡着一阵阵腥味。

    不是那间灰瓦大屋的尸体腐烂的气息,而是一种陈年的,酸臭。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 class="list-inlin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