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公爵之论

    说到升格这个话题,众人都看向沈墨。<r />

    <r />

    沈墨目光从众人脸上转了一圈,微笑道:“我知道你们都在等我的表态。那我就表个态,升格肯定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为了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还是说对于内部人员的安排和有司衙门的设置调整,升格都是必须要做的。”<r />

    <r />

    听到沈墨这么说,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放松振奋的笑容。<r />

    <r />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主公一向提倡低调,尤其是经常把那位“楚王”朱承平提溜出来当反面典型教育大家。<r />

    <r />

    因此众人都有点怕他这次又要继续保持低调。毕竟主公升格了,他们这些做臣下的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自然是乐见其成的。<r />

    <r />

    所以看到沈墨松口才会如此欣喜。<r />

    <r />

    沈墨将众人的表情都收在眼中,笑道:“我本来打算等过一段日子,等铁牛和程凯他们回来后大家一起议一下这件事,但是今天既然说到这里了,那就先聊一聊彼此的想法。”<r />

    <r />

    众人都不先开口,沈墨将目光投向于成龙笑道:“于先生,咱们这些人里面,无论是年纪还是经验阅历,都是远不如你的。你就先打个样,说说你的想法。”<r />

    <r />

    于成龙看着沈墨诚挚的眼神,以及众人期待的神情,也没有忸怩。<r />

    <r />

    既然已经投效了沈墨,那自然就要大大方方全身心地为他着想。<r />

    <r />

    “主公以前低调是对的。明太祖朱元璋昔日在实力没有真正强大的时候也是闷头发展,遵循李善长提出的九字准则,绝对不首先称王。因为那样就会招来元廷的重点打击。所以他一直将小明王韩林儿推在前面,就算是后来当吴王,那也是小明王册封的,并不是他自己主动称王的。”<r />

    <r />

    看见众人都在认真听着,于成龙继续说道:<r />

    <r />

    “但是后来当他的实力已经强大的天下瞩目,再保持低调也不可能让元廷忽视他的时候,他就果断地抛弃了这九字准则,大大方方地站在了舞台最前面。<r />

    <r />

    这个时候他已经锋芒毕露,再韬光养晦下去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坏处多多。所以他派人以意外的手法杀掉了小明王韩林儿。因为这个时候韩林儿已经成为了他成就大业的阻碍。”<r />

    <r />

    于成龙侃侃而谈,众人也听得很投入。<r />

    <r />

    “主公跟洪武皇帝的发迹路线很相似,都是起于微末之中。纵观华夏历史,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之中得位最正的两位帝王,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外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如果他日主公能够完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宏图大业,那主公也将成为继他们两人之后的第三位。”<r />

    <r />

    这话听得沈墨心中很是舒坦。<r />

    <r />

    好话人人都爱听,但是也要看说话的人的身份和说话的技巧。能得到于成龙这样的历史名臣的当面夸赞和认可,沈墨自然是开心的。<r />

    <r />

    这番话不仅沈墨爱听,其他人听得也很舒服开心,觉得老于头果然是真心投效主公,看他的眼神都更加的亲近了一些。<r />

    <r />

    “于先生谬赞了。”<r />

    <r />

    心里虽然很舒坦,但是沈墨还是表示了一下谦虚。<r />

    <r />

    毕竟要在臣下面前还要维持谦逊大度的主公形象的,人设不能随便崩塌的。<r />

    <r />

    于成龙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如今这天下各路势力虽然很多,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蟠依然占据着四川云贵等地,隔壁的湖南也有数股比较大的反清势力。郑经依然盘踞在琉球,威胁东南。山东还在闹着白莲教,陕西提督王辅臣虽然重新投向了清廷,但是却担心康熙跟他秋后算账,所以依然有些摇摆不定。和湖南这边,整个湘南现在都归主公所有。湘北之地虽然依然在清廷治下,却没有能够跟主公相抗衡的力量。”<r />

    <r />

    “除了这些较大的势力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反清义军也在频繁活动。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这天下虽然满清看似牢牢占据上风,但其实是四处冒烟,千疮百孔,根本不算太平。”<r />

    <r />

    众人听得都点头称是,心中对于天下大势也逐渐明朗起来。<r />

    <r />

    沈墨也听得若有所思,点点头,示意于成龙继续说。<r />

    <r />

    毕竟老人家的经验见识很多时候还是很有帮助的。<r />

    <r />

    “这么多的势力,无论是跟脚还是利益诉求,起事动机都各不相同。不像元末的时候各路义军大部分都是红巾军出身,所以能够共尊小明王为主,共同抗元。别说拧成一股绳了,彼此之间互相攻伐都是司空见惯的。<r />

    <r />

    这是主公必须站出来的第一个理由,因为主公要成为天下反清势力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只有主公站出来了,天下各路反清义军才会前来投奔,共襄大事,主公的实力才会更加快速的壮大。”<r />

    <r />

    “第二,经过衡阳之战,数万清军溃败,满清顺承郡王勒而锦被俘。经此一战,主公的就算想低调也不可能了。以我对康熙的了解,他一定从此战之后正眼看待主公,将主公列为眼前大敌,对主公的重视程度甚至会超过吴世蟠。<r />

    <r />

    所以可以预见,他一定会大力整顿军备,编练新军,用来对付主公。所以,主公此时升格,一来能够旗帜鲜明的反清,二来也能聚集更多的力量一起来应对满清即将到来的打击。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这个道理。”<r />

    <r />

    “不过凡事利弊并存,主公升格之后,虽然能够聚集人望,收拢天下反清势力,但是也会使得主公成为清廷的主要敌人,以后会迎来更猛烈的反击。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想到的。”<r />

    <r />

    于成龙一番后说的深入浅出,有条有理,众人听得频频点头,沈墨也心中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r />

    <r />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得于先生相助,是我的幸运啊。”沈墨由衷赞道。<r />

    <r />

    说实话,他虽然之前当过老板创过业,也平时挺喜欢看书,但是毕竟以前的格局太小,纸上的东西又是得来终觉浅,很多事情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一知半解,朦朦胧胧。<r />

    <r />

    就拿升格这件事来说,他只是觉得该升格了,但是却没有想那么多,没有去想升格后到底会带来那些好处。<r />

    <r />

    但是被于成龙这么一分析,脑子里以前很多没有想过的东西都冒了出来,因此才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r />

    <r />

    “那于先生以为,这次升格是升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r />

    <r />

    沈墨继续虚心请教。<r />

    <r />

    于成龙显然心中已经有了腹稿,略微沉吟后道:“主公如今以总镇之名自称,显然已经不够。但是如果直接称王的话,却有点操之过急。毕竟主公现在的地盘还不算太大,如果贸然称王,反而会惹来许多非议,让人嘲笑。”<r />

    <r />

    沈墨点头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个朱承平已经用他死成功的创造了一个笑话。”<r />

    <r />

    众人见沈墨又把朱承平拉出来鞭尸,都大笑起来。<r />

    <r />

    气氛一时很是欢乐。<r />

    <r />

    戴文胜插话笑道:“这位‘楚王’殿下最大的价值看来就是给主公贡献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榜样。”<r />

    <r />

    这话又引得众人一阵大笑。<r />

    <r />

    于成龙见状再次感慨沈墨麾下这氛围是真的很舒服,让他本来还有些复杂的心绪又开阔了一些。<r />

    <r />

    等待众人笑声停止,沈墨看向于成龙,示意他继续说。<r />

    <r />

    于成龙接着道:“自秦统一之后,历朝历代所封爵位都是比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爵位册封的。《礼记王制》规定: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r />

    <r />

    看着众人脸上都有些不解的神情,于成龙简单解释了一下上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r />

    <r />

    按照周朝分封制度,中央王国位于中间,为王居之地。周边为邦国封地,为诸侯所用之地。王畿以外依次有各方五百里的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r />

    <r />

    邦国即诸侯国,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等级以外还有诸侯国的附庸国(如滕、芮)和王畿之内卿士的采邑小国(如苏、单)。<r />

    <r />

    王畿封疆方千里,诸侯邦国的封地面积要小得多。<r />

    <r />

    看众人听得还是有点似懂非懂,于成龙继续解释道:“西周初年的时候,诸侯封地很小,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南仅有五十里。封土不足五十里者为诸侯附庸,不直接朝觐天子汇报,也不直接向天子贡纳,即“不达于天子”。”<r />

    <r />

    “而到了周公摄政的时候,扩大了诸侯国的封地。按照周礼规定:“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r />

    <r />

    这段话的意思是爵尊则贡重,位卑则贡轻,五百里的公国要将其所收赋税的50贡献给周王,百里的男国只要进贡25。封在蛮荆之地的楚国,每年只需向周王进贡几车用作祭祀的苞茅就可以了。<r />

    <r />

    楚国虽然在战国的时候国君已经称王了,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r />

    <r />

    但是在最早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蛮夷之地,国君的爵位只是一个小小的子爵。<r />

    <r />

    公、侯、伯、子、男爵位不同,待遇也不同。公爵最尊,侯、伯、子爵依次而降,男爵最卑。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级别管理方面。<r />

    <r />

    上公为九命,侯、伯为七命,子、男为五命。<r />

    <r />

    也就是说,在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周王朝依命数对其加以节制。<r />

    <r />

    除了封土面积有区别外,在拥有军队方面,天子六军(12500人为一军),大国三军(上、中、下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r />

    <r />

    在妻妾方面,天子娶十二女,三夫人九嫔;上公诸侯娶九女,一妻八妾;<r />

    <r />

    侯、伯诸侯只能娶七女,即一妻六妾;<r />

    <r />

    子、男诸侯只能娶五女,即一妻四妾。<r />

    <r />

    在典礼舞蹈时,天子用八佾舞(八行,每行八人),诸侯用六佾舞(六行,每行六人),大夫用四佾舞(四行,每行四人),士用二佾舞。<r />

    <r />

    王城方九里,其城墙周长应在1200多丈,诸侯国国都的城墙则不得超过300丈,卿大夫食邑的围墙不得超过诸侯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r />

    <r />

    在执玉方面,以大小、形制不同,以区别不同爵位诸侯的尊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璧。<r />

    <r />

    至于公、卿、大夫、士,其命数也不同,王之三公为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士二命,诸侯国的卿、大夫、士则依次降级,乃至于不命。<r />

    <r />

    于成龙说着说着就话题扯到有点远了,向众人普及开了当初周礼之中的各种规定。<r />

    <r />

    众人倒也没有不耐烦,听得反而都是津津有味。<r />

    <r />

    不过于成龙自己说着说着意识到了扯远了,急忙打住话题,不好意思道:“一时兴起,扯的有点远了。”<r />

    <r />

    沈墨笑道:“不远不远,正好让大家长长学问。以前我只知道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所谓瓦釜雷鸣,深谷为陵,却对没有崩坏之前的礼乐不太清楚。如今听先生一说,才算是有所了解。”<r />

    <r />

    众人也都纷纷表示的确长了知识。<r />

    <r />

    于成龙见状,心情也很舒畅,笑道:“主公敏而好学,是我的福气,也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以后主公若喜欢听,老朽可以经常讲给主公听。”<r />

    <r />

    沈墨点头笑道:“我听说明朝的皇帝有经筵,由饱读诗书的大臣给皇帝讲课。是不是康熙也有让大臣讲课的习惯?”<r />

    <r />

    于成龙道:“经筵其实从汉唐就开始了,到了宋代正式形成制度,并非明代先创。清承明制,所以这个经筵也保留了下来。”<r />

    <r />

    沈墨听得汗颜,人家于成龙虽然是贡生出身,但是比自己这个一知半解的学渣却厉害多了。<r />

    <r />

    看着沈墨略尴尬的样子,于成龙主动将话题转回到了升格上面,说道:“虽然现在称王时机并不成熟,但是伯子男这三等爵位又格调太低,历朝历代除了皇帝册封臣子之外,自己打江山的枭雄几乎没有人使用。所以,主公的爵位就定在了公爵和侯爵两级上面。”<r />

    <r />

    沈墨仔细听着,点头赞同,示意于成龙继续说。<r />

    <r />

    于成龙沉声道:“虽然从地盘上来说,主公如今只有半省之地。但是以主公如今的实力,想必今年除夕都能在长沙度过了。如果升格为侯爵,过不了多久又得继续升格,到时候又会牵涉许多。以我之见,主公还是直接升格为公爵最为合适。成为公爵之后,便有立国建立朝廷的资格了,无论是对内的衙门设置,臣子任命,还是对外的名分大义,都更加的方便了。”<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