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让世界臣服在大明帝国的威严之下!

    金銮殿上,朱翊钧敲打着满朝文武。

    要是再发生这种事情,别怪朕不讲君臣情面!

    京城外的驿站。

    藩王聚集于此。

    近些时日以来,锦衣五卫回朝述职,俞大猷亲率三十万大军拱卫京城。

    甚至连护龙山庄也出现在这里。

    一时间,藩王们心中惶惶不安。

    尤其近些时日来,京城之中还未曾传出任何动静。

    无疑未知的宁静,才是令他们最为恐惧的。

    自藩王齐聚于京城已有数日,可至今皇帝且先不说没有颁布任何圣旨。

    就连臣子也都未曾前来探望过他们一眼。

    如此一来,事情不免显得有些诡异。

    “铁胆神侯到~”

    禀报声随之响起,原本正在大厅内议论中的藩王们不约而同的朝外侧看去。

    铁胆神侯一身锦绣蟒袍,信步走来。

    无风而生的气势令在场所有藩王皆相继站起。

    “神侯。”

    朱无视微微颔首,径直的走向主位落座。

    而在场藩王们,却无一人表露出任何不满。

    无论其地位还是实力,他都有着足够的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

    朱无视正身威坐,示意众人道:“诸位也都一同落座吧!”

    藩王们相继点了点头各自坐回到位置上。

    “侯爷此次前来,可是有陛下的什么旨意?”赵王试探性的询问道。

    朱无视微微颔首,开口道:“陛下事务繁忙,无暇抽身,特命本侯前来探望诸位藩王!”

    当此话音响起之际,在场藩王的面色略显有些复杂。

    他们知道皇帝断然不会亲自前来。

    倘若派任何一名大臣前来传达圣旨,他们都不会给那个大臣的面子,或是再三推阻。

    但此次,铁胆神侯前来!

    无论何等结果,他们都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

    赵王拱手说道:“多谢陛下、侯爷了。”

    “陛下生辰在即,事务繁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更何况大家都是一家人,神侯如此说岂不是有些见外了。”

    “哈哈~”

    朱无视朗声大笑,微微颔首道:“赵王所言有理。”

    “不过,诸位藩王既然已至京城而不入是何意?”

    “难道是有何担心么?”

    铁胆神侯话锋骤转,原本陪笑中的藩王们也怔在当场。

    “没,没有,怎么可能!”

    “只是吾等一直在等待着陛下的传旨。”

    “藩王无诏,不得入京,吾等身为皇室之人,自然不敢犯这等忌讳。”代王尴尬的笑道。

    朱无视闻言,微微颔首道:“原来如此,现今陛下已经传旨。”

    “诸位藩王若是无事的话,皆可入京面圣。”

    “至于这随身亲卫,也就不必同去了。”

    “京畿重地的安危,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众藩王闻言,目光相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怎么?难道本侯亲自来请,诸位都不相信本侯的诚意么?”

    赵王等人连忙起身,赔礼道:“神侯说笑了。”

    “如此,那吾等明日便入宫面圣。”

    “嗯。”

    朱无视微微颔首,亦起身从驿站中离去810。

    反观在场藩王们,却是无奈的低下了头。

    此番入京,固然是他们难得的机会。

    可同样也是九死一生!

    几乎是在铁胆神侯从驿站中刚离开不久,在周围附近,大量锦衣卫及禁军亦步伐有序的驻守在四周。

    “你们这是干什么?”

    赵王得闻消息,亲自带着藩王们一同走出,质问着禁军将领。

    “奉陛下旨意,吾等在此期间负责保护王爷们的安全。”禁军将领肃声回应道。

    赵王等人环视四周,脸色显得格外难看。

    说是保护他们的安全,可给他们的感觉,倒像是在监视他们。

    “陛下好意我们心灵了,但吾等自有亲卫跟随,无须保护……”

    正当赵王说着这些话的时候,锦衣卫镇抚使沈炼缓缓走上前来道:“诸位王爷不必动怒。”

    “吾等也是奉旨行事,更何况,我们也不会限制王爷们的自由。”

    “若是王爷们不喜欢的话,可以当我们不存在。”

    话罢,沈炼摆了摆手,锦衣卫们迅速散入于四周林木之地。

    “你……”

    赵王本还想再说几句,却是直接被代王扯住。

    “锦衣卫做事,莫问!”

    这一刻,在场藩王们心中已然明悟,自他们踏入京城之地时,事情已经渐渐由不得自己做主。

    ……

    紫禁城。

    养心殿。

    朱翊钧轻轻擦拭着天子帝剑。

    现今藩王齐聚于京师之外,京畿之地已有重兵八十万人。

    可以说,若是朱翊钧愿意,圣旨一道天下可定。

    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等人皆候命于大殿之中。

    当他们看到天子手中帝剑时,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凉意。

    朱翊钧轻轻擦拭着手中帝剑,漫不经心的问道:“诸位爱卿皆是朝中重臣,朕请诸位爱卿前来,也是想要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

    “现今天下各路藩王齐聚于京城外,铁胆神侯已代朕前去传旨,命各路藩王明日入京!”

    “诸位爱卿以为,朕应当如何处理这些藩王?”

    话音落下之际,高拱、张居正等人心脏骤然一紧。

    难道陛下此次将藩王聚集于京城,是想要将他们同时……

    当高拱想到这一点后,面色略显凝重的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斗胆,天下藩王除却异姓为王外,绝大多数都是与陛下同宗血脉。”

    “更何况各路藩王皆未有对朝廷有任何反意,陛下若是趁此机会除掉天下反王的话,臣担心会引得一些诟病。”

    话落,张居正亦连忙附和道:“臣也认为此事多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三思。”

    朱翊钧微微颔首,目光定格在海瑞的身上。

    “海爱卿,你的意思呢?”

    “天下藩王齐聚于京城,正是为了更好去推行一鞭法。”

    “在此一事上,朕相信你应该更能看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海瑞面色微顿,沉吟半许后说道:“回禀陛下,依臣来看,两位阁老之言并非没有道理。”

    “不过,天下藩王虽未对朝廷表露出任何反意,可并不代表着他们真就对得起朝廷!”

    “而若想将一鞭法彻底在大明 天下推行,藩王之阻首当其冲!”

    “纵然有护龙山庄及大明四庭柱在此威慑,也并不能让他们完全就范!”

    说至这般,海瑞拱手拜道:“微臣斗胆,请陛下降旨,暗中彻查藩王封地中的大小事宜。”

    “若想逼得藩王们就范,除却威慑外,更要有足够的证据指明他们!”

    朱翊钧微微颔首,豁然从龙椅上站起,面色威严道:“单此一法尚且远远不够!”

    “传朕旨意,命海瑞即刻书写一鞭法之利,交于翰林院印制,分发于天下各处州郡、城池等。”

    “凡抗旨阻拦者,杀!”

    “凡隐瞒不报、私藏土地者,杀!”

    “大明若想立于世界之巅,便要安内、变法!”

    “臣,遵旨。”

    翌日。

    紫禁城。

    啪!

    啪!

    啪!

    随至三声净鞭响,满朝文武百官相继走过拱桥踏至金銮殿。

    今时今日,可谓大明朝百年难得一见的景象。

    今日,乃是天下各路藩王齐聚于京城之日。

    而朝堂之上,藩王、朝臣齐聚于此,静心等待着天子来临。

    “陛下驾到~”

    随至宣号声起,朱翊钧身穿龍袍信步踏至龙台上。

    “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朱翊钧坐身于龍椅上,目光环视着殿上藩王,朗声大笑道:“今日,天下藩王齐聚于京城来为朕庆贺生辰,朕心甚慰。”

    “而此情此景,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世之象啊!”

    “哈哈~”

    话音落下之际,内阁首辅高拱随之走出朝班,拱手拜道:“陛下文治武功,乃少年英主。”

    “是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相信大明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必然也会因为陛下而宽慰。”

    朱翊钧闻言,微微颔首。

    近侍太监上前一步,朗声宣号道:“藩王献礼。”

    话毕,赵王率先从朝班中走出,将贺礼献出。

    “赵王献礼,珍珠百颗、三尺红珊瑚树一株……”

    “唐王献礼,玉白菜一颗、玛瑙马一只……”

    “代王献礼,千年古琴一把……”

    “……”

    献礼之声久久未曾停歇,足足有着半炷香的时间,才堪堪结束。

    朱翊钧看着礼单上的详细名录,不禁长声感叹道:“为了朕的这个生辰,让诸位皇叔费心了。”

    “只是如此厚礼,朕…朕怎么好意思收下呢!”

    赵王等人拱手说道:“陛下,这些都是臣的一番小小心意。”

    “更何况,陛下生辰,自然马虎不得。”

    “小小心意?”

    朱翊钧惊咦一声,轻喃说道:“如此说来,诸位皇叔的府邸上必然还有着其他不少的重宝之物啊!”

    天子突然冒出的这句话听得在场藩王面色一怔。

    甚至原本正在陪笑中的赵王、代王等人,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自处。

    偌大的金銮宝殿内,瞬间陷入尴尬的局面。

    朱翊钧见此,突然朗声大笑道:“哈哈~朕也只是跟诸位皇叔说笑罢了!”

    “嘿嘿!”

    赵王、代王等人尴尬的笑着,可任谁也能看到藩王额头间冒出的一丝丝冷汗。

    待得金銮宝殿上,声音渐渐平息。

    朱翊钧话锋微转道:“不过,朕倒是有些好奇,诸位皇叔是否真如朕方才的那句玩笑话那般,家中有着数之不尽的珍宝?”

    陡然改变的气势,令在场藩王们神情一怔。

    目光与天子相视,丝毫没有感觉出皇帝有半分在开玩笑的语气。

    “陛下,臣等家中哪有什么重宝啊!”

    “这些也还是臣等费尽千辛万苦,搜寻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