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高阁老?你就是这么做朕的内阁首辅吗?

    御书房里,朱翊钧让上官海棠和聂紫衣退下,他想知道这两位阁老,到底是因为何事,竟然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御书房内只剩下了两位阁老。

    张居正率先开口道:“陛下,臣最近与户部尚书整理税务,臣发现大明税收不平衡,天下商人众多,若是从商人的身上收商税,定然搜获颇丰!”

    张居正的话音落下,高拱据理力争:“陛下商税先河万万不能开,自古以来,商人便卑贱,岂能与商人之流同伍?”

    朱翊钧听着高拱和张居正所争辩的来龙去脉,立刻明白了两人立场不同,看问题也不同。

    张居正更激进,高拱更守旧。

    高拱和张居正还要在御书房内争辩,朱翊钧看着两人,他仿佛能够从两人的脸上看出权利争夺。

    高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是内阁次辅,张居正想上位!

    不过,自从海瑞回朝之后,朝堂之中,掀起了很大的风浪,朱翊钧给了海瑞很大的权利。

    海瑞此人本来就是又臭又硬,在朝堂之中,人缘不好,现在拿到了权利,更是一追到底。

    不过,这倒是朱翊钧比较乐意看到的事情。

    内阁之中的良性竞争,才能激发官员的上进心。

    要是成为严嵩那种一言堂的内阁,绝对会滋生权利的腐败!

    礼部尚书府。

    礼部尚书高仪,作为高拱的死党,高仪有些担心高拱的地位不保!

    任谁都能看出来,陛下给海瑞极大的权利,就是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高拱是反对改革的守旧派。

    这就容易失势。

    一旦被张居正给顶上了首辅的位置,那他高仪这个礼部尚书的日子可就不太好过了哦。

    尤其是海瑞那个疯狗一回来就是各种查,现在朝廷哪有几个部门能够经得起调查的?小拿小偷是肯定有的,只不过没有人敢伸手太多而已。

    那些礼尚往来也是皇帝知道的,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海瑞这个头铁的家伙就不一样了,他好像不懂人情世故一般。

    甚至于已经开始带着御史们到处调查了,而且还查账本,不知道从哪还弄来了大量的账房师爷,专门查账本,看有没有做假账。

    海瑞现在都还在礼部的衙门里面查账目,这简直就是赤果果的不给高仪面子,但是高仪也是被海瑞怼的一点脾气都没有,当高仪质问海瑞的时候反而被海瑞顶了一句:“如果礼部没有问题的话你为什么要怕被我查呢?”

    当时高仪就不说话了,这要是再阻止海瑞在户部胡闹的话那岂不是就变成了他们户部的账目是有问题的?

    最关键的是,无论哪个官员在朝为官,不给自己家乡办点事情?

    尤其是一品大员。

    让高仪感觉头大如斗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海瑞这个家伙不仅查账目,还跑到官员的家乡查看。

    不查不要紧,一查之下,查出了让人震惊的事实。

    这些朝廷大员虽然自己没有经营生意,但是这些朝廷大员的远方亲戚,下人家丁们,却把生意做大做强。

    成为一方赫赫有名的财阀……

    一个在朝廷里面做大官的人在家乡里面是非常受到重视的,因为这位大官能够给家乡带来的福利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里做地方官的官员都不敢对这些官员的族人太过苛刻,否则的话人家直接找朝廷大官告状的话,那这地方官的日子岂不是要很难过了?

    张居正收商税,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大多数的官员飞黄腾达功成名就以后都会福音自己的家乡。

    会有很多的农户直接就把自己的田产贱卖或者是挂靠在这些官员家人的名下,然后缴纳一些税负,比朝廷要收的那种都低,甚至是摆脱了徭役。

    大明朝文人官吏享受到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免除了赋税和徭役,所以在他们的名下很多人只要是出息了,就会有很多的乡亲希望能够挂靠。

    这是民间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些手段都是建立在伤害了大明朝的税收收入的基础之上。

    这种情况最终也导致了大明朝财政的困难和加速的崩溃,崇祯皇帝穷的国库都要哭死老鼠了,而他手下的那些个大臣们却一个个富得流油,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今张居正要改革收商税,遭到了高拱的强烈反对,高拱的理由就是现在的大明帝国十分强盛,正是因为现有制度的优势。

    既然有如此大的优势存在,为何要改变这种优势?

    御书房里,张居正与高拱各抒己见,最终两人把最后的裁决,交给了陛下……

    是否征收商税。

    由陛下决断!

    朱翊钧并未决断,而是看着高拱和张居正道:“朕前些日子从东厂获得了一些秘折,你们二人看看吧……”

    “这些秘折朝廷里的御史们还不知道……”

    朱翊钧的话,让高拱和张居正心生狐疑,有些摸不到头脑,当高拱和张居正看到秘折后,脸色瞬间吓得惨白!

    噗通一声!

    高拱和张居正跪在了地上,汗如雨注!

    秘折上记录着高拱和张居正的家产。

    这些家产并不是朝廷俸禄,而是他们家乡的田产,这些田产或许不是他们谋求的,但却是他们族人借助他们的威名,使用各种手段获得的……

    一个是内阁首辅!

    一个是内阁次辅!

    即便他们再洁身自好,他们的族人不一定如此高风亮节……

    “让曹正淳来!”

    “遵旨!”

    时间不大,曹正淳一脸笑眯眯的走进了御书房。

    “老奴参见陛下。”

    “见过高大人,见过张大人。”

    朱翊钧道:“说说这两卷东厂秘折吧!”

    “遵旨!”

    “回陛下的话,老奴前番去新郑办理公务,无意中看到很多田产荒废,老奴心疼粮食,便查了一下,原来这些田地都是高阁老家族,大多是高阁老的侄子啊,外甥啊,他们占据着这些田产,这高阁老这些年给他的家乡可是谋划了不少的福利,大明很多的政策都被高阁老要求重点关照了他的家乡。”

    曹正淳说得无辜,却几乎将高拱陷入死地!

    轰!

    高拱和张居正豁然抬起头,他们突然读懂了曹正淳的阴险。

    曹正淳这是要扳倒内阁啊!

    “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绝对没有动用国库的银两,更没有让家乡的官员,照顾我家子弟……”

    东厂与内阁,一项互相掣肘,只要有一线机会,曹正淳就想把内阁置于死地!

    他奉命调查了一下高拱这些年对他的家乡是多么关照的事情,结果就发现了高拱这实在是太偏袒了,直接就是修桥修路开大道,而且用的全部都是朝廷的银子。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朱翊钧并没有感到意外,但是他要知道的是对方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超过他朱翊钧心中的底线。

    这个调查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朱翊钧的判断,接下来高拱是否还会继续在首辅的任期上做事,因为这可是不是开玩笑的,高拱如果做的太过分的话,那就说明他太过于偏袒直接的家乡。

    当朝首辅如果太偏心,那手下的人做事可就会更有问题了。

    不过,朱翊钧愿意相信高拱,高拱应该不会偏袒他的家乡,但是地方官员会得罪内阁首辅吗?

    御书房内,高拱惶恐,无法想象他接下来会面对的是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皇帝现在是否还会保他,这才是让高拱最为慌张的地方。

    朱翊钧看着跪在殿中的高拱:“高阁老?你就是这么做朕的内阁首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