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咏治蜀

    能将大宋皇室玩弄于股掌之上,小小的益州知州在大太监王继恩眼里,就是一根葱。然而,王继恩看走眼了,他这次碰到的,可不是一般的主儿,绝对是个硬茬。

    啥也别说,直接上菜。王继恩让手下士卒抓了三十多个所谓的乱党,交给张咏来审理。咏悉遣令归业。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张咏问都没问,直接将他们尽数释放了。王继恩大怒,带兵来找张咏理论。

    张咏道: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咏与公化贼为民,有何不可哉?说得王继恩顿时哑口无言。

    王继恩统军无方,部下士卒仗势欺人,不尊法纪,掠夺民财,扰乱民间。张咏派人将这些违法乱纪的士兵捉住,也不跟王继恩商量,径自将这些士兵绑了,投入井中淹死。王继恩也不敢向张咏问责,双方都假装不知道。士兵见张咏手段如此厉害,自然就规矩多了,成都的动荡这才渐渐有了好转。

    当时城四郊还有很多起义军的营垒,成都四门白天都不敢开,王继恩每天的工作就是宴饮,不再去讨伐起义军。朝廷支出粮草作为军饷马料,张咏却只给钱不给粮草,王继恩得知后,立即发飙:你家的马只吃钱呢?

    张咏道:草场焚荡,刍粟取之民间。你每天只知道关着门饮宴,粮草从何而出?若开门击贼,何虑马不食粟乎!

    张咏道:咏已据实上奏矣。王继恩这才不敢再言语。

    这时候,恰逢内侍卫绍钦拿着文书来监督捕捉剩余的农民军,王继恩这才命令军队出击。

    由于战乱,蜀地一直是从陕西向这里运送军粮,蜀道上,运粮的车马,相续不断。张咏问及城中所驻军数量,共三万人,粮食储备却不足半个月的。张咏访知民间,得知盐价很贵,百姓深以为苦,而私廪尚有大量的粮食积余,于是下令调低盐价,允许百姓以米换盐,民争趋之,不到一个月,得好米数十万斛,军士吃饱,战马欢腾,官军士气大振。

    张咏计算了一下,成都的军粮能够食用两年,便上奏请求停止陕西运粮。

    上官正宿翰等将领跟着王继恩在成都耀武扬威,无所事事。张咏亲自上门劝说上官正宿翰等大将道:汝蒙受国恩,应当为国出征,荡平余寇,若顿足不前,致使功败垂成,成都亦汝之死地也!

    张咏又对王继恩道:朝廷若让我统领大军,何至于此?胆敢妄为,我剐了他们!

    王继恩这才知道张咏也是个狠角色,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派上官正宿翰,带兵向东,协助峡路行营官军,深入追击。派曹习领兵扫荡成都近郊州县的义军。

    太宗听闻张咏在蜀地的作为,对身边的近臣道:张咏如此能干,何事不能了,朕无忧矣。

    《孙膑兵法》云: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搞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未雨绸缪,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要身处生地,将对手置于死地,这叫做居生击死。

    王继恩御军无政,手下将士依仗军功凶暴强横。张咏恐怕军队返回后有意外之变,乃密奏太宗,请遣腹心近臣可以弹厌主帅者,速来分驻屯军。

    淳化五年(994)十二月,太宗命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一同前往,召二人在后苑门谈话,面授方略。张鉴道:成都刚收复,军队不和,若闻朝廷钦差前来,整改他们的军队,担心引起他们的猜疑,变生不测,请让臣假借安抚之名出行,方为稳妥。

    太宗称好,给了张鉴数张未填姓名的空白补官文凭及随行朝臣几人。张鉴与冯守规到了成都,王继恩仍然傲慢,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继续对手下放纵恣肆。

    张鉴持诏与张咏率领戍守成都的士兵出境,王继恩部下的使臣也大多被调遣东去,张鉴又督促王继恩派兵分路讨捕残余的农民军势力,与张咏共同招抚不安分的官军队伍,自此,军队的麻烦解除,蜀民始安。

    张鉴归阙回京,张咏作诗相送,诗云:锦城寇难初平日,帝里春和入谒天。好竭忠诚佐真主,莫教奸佞苦妨贤。张鉴还未到京,就被任为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军皆歌范老,民各像乖崖。

    沧波借我无穷力,不负平生逐浪心。张咏的为官标准是: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两袖清风,满腹经纶,益州知州张咏张乖崖也算是太宗朝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数一数二的贤吏能臣。

    英雄莫问出处,英雄必有来处。

    w鄄城张乖崖

    张咏,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

    张咏出生在崇文尚武的鄄城。鄄城,源自春秋卫国开辟的鄄邑。鄄,由两个会意字组成,黄河西来带来泥土在此堆积,聚西土而息壤,从西从土,即垔也;在高地台上筑城为邑,从垔从邑(阝),此即鄄也。

    鄄城位于天下之中,黄河与济水濮水在此汇集,央央雷泽,土肥地阔,草长莺飞,桑间濮上。

    宋《太平寰宇记》称鄄城为: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史记》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吕氏春秋》载:尧葬于榖林,通树之。

    春雷动,万物生。相传上古时期,天帝的女儿华胥到雷泽去游玩,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人头蛇身,取名为伏羲。

    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舜耕历山,渔于雷泽;尧帝箕山访许由,历山访舜,尧嫁二女,死葬榖林。鄄城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民逐水草,定山川,文明大聚,生生不息。

    风雨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大河奔涌,大泽龙腾,齐桓公在鄄地大会诸侯,首倡尊王攘夷,代周天子号令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城濮之战,就发生在鄄城临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城濮大战,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多争之地,必出战神,定天下之兵。兵仙孙膑(孙氏族谱称其本名为孙伯灵)生于此雷泽之畔。孙膑是百世兵家之祖兵圣孙武的后人,性灵早具,潜运默识,精魄夺人,智深量广。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以逸待劳,孙膑用兵,神出鬼没,守正不败,出奇制胜。

    孙膑才华横溢,田忌赛马,马陵减灶,桂陵之战。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见于物而无物不显,无所至而无所不至,从来算无遗策,计出如环。伟人毛公有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治军以律,用军以谋,孙膑战功卓著,兵法造诣高深。功成不居,晚年远离纷争,归隐故里,研究兵法,著有兵学圣典《孙膑兵法》,现存八十九章,一万一千多字。

    在鄄城老家,孙膑开馆授课,创办了史上最早的军事学院,后人又称其兵师,兵家之祖师。官家时来请问,学者盈门,驿站成驿城,后成亿城寺。

    建安第一风骨,与屈原苏轼列为三代诗仙的曹植,曾封鄄城王,晚年封陈王。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才高八斗,诗中周孔,独步古今,鄄城有曹植仿铜雀台筑的读书台,人称陈王台。与尧舜对话,与庄子神游,千百年来,多少风吹雨打,几度杏花飘落,读书台芳魂犹在。城角岿然土一堆,当年子建读书来。三分鼎沸无遗址,七步歌残有旧台。

    黄初三年,曹植从京师洛阳东归鄄城途中,在洛水之畔写就了《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与洛神相遇相知,羡煞千载。

    张咏的出生地(今鄄城箕山张大人庄)与孙膑退隐的驿城(今亿城寺)近在咫尺。这里不仅有孙膑的传说,附近更埋有奇士荆轲生死之交左伯桃和羊角哀。

    荆轲是战国时最著名的刺客之一,本为江湖游侠,为人性情豪爽,侠肝义胆。受命刺杀秦王嬴政,易水相别,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名句,图穷匕见,刺杀失败。为人所不敢为,行人所不能行,其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有《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故事,鄄城当地也有二鬼斗荆轲的故事。左伯桃羊角哀,偶然相见,遂成刎颈之交,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都怀着经世治国的抱负,结伴前往楚国应诏。途中遇到大雪天气,夜宿古墓中,寒风透骨,二人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留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冻饿而死。

    羊角哀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楚国。入奏楚王,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皆切当世之急务。楚王大喜,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缎百匹。

    羊角哀没有忘记自己的好兄弟左伯桃,执意要先回到故地将左伯桃好生安葬。晚上,羊角哀梦到左伯桃的样子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分痛苦,左伯桃告诉他,自己的墓旁正是荆轲之墓,荆轲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在这里一直遭受荆轲的欺凌。

    羊角哀当即惊醒,问寻乡亲,果然不远处就是荆轲的墓。按照梦中左伯桃的指点,在坟前烧了用稻草做的武人。晚上左伯桃又托梦说,稻草武人没有用,依然敌不过荆轲。

    羊角哀当即拔剑而起,道:左兄为我而死,今日我当为左兄而亡,与那荆轲魂灵决一死战!说罢,便在左伯桃坟前自刎,亲自到阴间为兄弟报仇。

    是夜,人们听到荆轲坟前杀声四起,天明见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

    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羊角哀以死报答了朋友的知遇之恩,楚王感其义重,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敕赐庙额曰忠义之祠,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

    张咏自幼是听着孙膑曹植荆轲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长大的,虽出身贫寒,却刚强自信,胸有大志,即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也未尝觉得低人一等。

    少年时学习击剑,遂精其术,无敌于两河间。器械拳脚也相当了得,孙膑拳大洪拳等也练得虎虎生风,赤身肉搏,周边村庄十个八个汉子近不了他的身。张咏还精通射箭,也曾纵马金堤,弯弓射大雕。

    狂来拔剑舞,踏破青苔地。张咏武功高强,剑术神妙超卓,曾言我受此术于陈抟老祖,而未尝为人言也。

    随手挥出短剑,能断枣树。探手袖间,飞一短剑,约平人肩,断枣(树)为二。南宋《春渚纪闻》和明代《剑侠传》都有辑录乖崖剑术,相传他曾夜宿于一间黑店,独仗一柄短剑,杀死劫掠财物的一帮强人。

    在朝廷重文轻武的世风下,读书似乎成了穷人摆脱贫穷身份的唯一出路,十九岁时,世本单微,左右无贤戚之助的河朔穷生张咏开始着力学文。

    家贫无书,必俯伏人门以观览。家贫无书,他就向大户人家借书来读。没有书桌,就背靠大树树干读;饿了,就来一个煎饼卷大葱;一篇文章读不懂记不熟,决不进屋歇息。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深深的自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艰辛与难耐,然而,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会让你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晨鸡固自勉,男子胡为哉。张咏写的《劝学》诗,千百年来一直是寒门学子的座右铭。

    张咏有四大:脾气大,胆量大酒量大,话很大。

    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像孙膑一样,好为奇计,自号乖崖,取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之意,乖是乖张怪僻,崖是崖岸自高。

    他崇尚义士荆轲的侠客风范,为人慷慨,好说大话,不喜欢听人说闲话,喜欢直来直去,你对他坦诚相待,他把你当成骨肉兄弟,你对他虚伪,他会视你如仇敌。

    说起饮酒,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云: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我则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我本高阳徒,如乐华胥域,平生意气凌清虚。张咏喜好饮酒,数斗不乱,颇有陈王曹植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气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出口成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华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喝酒前,他是大宋的,喝酒后,大宋是他的。

    金龟典酒知是谁,逢君使我抬双眉,眼前万事不足问,要须醉倒高阳池。张咏少年时曾与仙人共饮,留下一段佳话。

    苏辙《龙川别志》载,乖崖公张咏好饮酒,游京师,有一道人,与之邻房,与之共饮,言谈投机,大饮至醉。张咏向其请教道号,道人曰:我是隐者,何用姓名?固问之,道人乃言:我神和子也,将来会与阁下相见于成都。

    张咏笑道:好,他年成都再聚,与卿豪饮三百杯,不见不散!

    后来张咏在成都做官,想起少年时这道人说的话,便四下打听神和子这个道人,始终没有找到。不久,他主持重修天庆观,从一条小径,入一小堂院中,见堂中四壁多古人画像,尘封已久。扫尘视之,见画像中有一道人,旁题神和子三字,相貌和从前共饮的道人一模一样,乃知所见正是此人也。

    如今,张咏如约而至,神和子却成了壁画泥塑,不免让人心生唏嘘,怅然若失。

    神和子,五代时神仙屈突无为的别名,姓屈突,名无为,字无不为,有著作,便以神和子三字署名。

    白驹如龙兮逶而迤,红缰未绊兮天之涯。

    孙膑当年远走云梦山,寻师访道,成为鬼谷子门下高徒。张咏心慕神仙,也想拜世外高人为师,他听闻陈抟老祖的盛名,就到华山拜见老祖,想在华山隐居。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老祖道: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便将华山分一半与你,不过你面带官相,将来仕途无量,不适合做隐士,就好比有人家失火了,正等着你去救火,岂能袖手不理?于是赠诗一首,令其下山了。

    诗云: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

    张咏不解诗意,后来步入仕途,知益州知杭州,又知益州,头上生恶疮,久治不愈,改知金陵,才得到片刻清闲,均如诗中所言。多年后,老祖仙去,张咏两次入蜀,路经华山,想起陈抟老祖,不由得心生感慨: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直上九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如此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痛饮狂歌,小宇宙爆发的青年才俊,就连隔壁地主家的小母牛看到他也着迷。

    w初仕崇阳

    太平兴国四年(979)秋,濮州推举进士,大家觉得首先应该推荐张咏。鄄城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凖联名写信给濮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蛟龙岂是池中物,风雨不夹狂不得。

    蛟龙若出渊,一飞即冲天。太平兴国五年(980),张咏三十六岁,与李沆寇凖王旦向敏中苏易简宋浞同登进士榜。初授廷尉评,外放为崇阳县令,开始了仕宦生涯。

    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初入仕途,一切都是新鲜陌生的,张咏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咏也不例外。

    崇阳当地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当时,朝廷要开始榷茶,进行茶叶专卖,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张咏的第一把火就是下令百姓拔茶植桑。

    民以为苦,刚开始,老百姓还叫苦不迭。后来,朝廷开始榷茶,征收重税,鄂州其他各地茶农或失业或贫困不堪,只有崇阳县以缣织物缴纳赋税,免受其害,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阳的老百姓,对张咏非常感激。

    崇阳山多,土地肥沃,却水源不足。张咏的第二把火就是派人堆起小坡,建立蓄水小水库,挖山引来水源,灌溉良田,一举解决了天旱缺水的问题。

    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张咏又在崇阳推广种植芦菔(萝卜),百姓称其为知县菜。

    张咏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治吏严格,嫉恶如仇。

    有一小吏从库房出来,张咏见他鬓角头巾下藏有一枚铜钱,便把他拦下来盘问。小吏道:这是库房里面的钱。

    张咏大怒,命令衙役用大杖打他。小吏甚是恼火,道: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咏的暴脾气立马上来了,他拿过笔来,当即写判决书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张咏走下台阶,挥剑立斩小吏,随后向御史台上书自我弹劾。这是张咏在崇阳烧的第三把火,一钱诛吏。

    张咏知崇阳县,一不爱财,二不好色,三不聚赌。关注民生,扶植农桑,恩威并用,罚贪饕,扬清风,清正廉洁,治县有方,民畏而爱之,是难得的清官好官。崇阳人建乖崖亭,立乖崖碑,褒其功德,传颂至今。

    由于政绩卓著,张咏先后担任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书丞浚仪县令等职务。

    太宗闻其有才干,淳化元年(990),四十五岁的张咏被提拔为湖北转运使,淳化四年(994),提为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成为皇帝依赖的近臣。

    张咏曾言: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已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

    张咏侠义中带有刚猛果敢之气的性格,让太宗大为赏识。在巴蜀动荡,叛民四起之际,遴选成都官员时,太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w主政四川

    张咏出身寒卑,深知百姓乱世痛

    (本章未完,请翻页)

    楚,外调为益州知州,推己及人,他对农民叛乱进行深入反思。

    皇天诏龙司下土,谷苗乾死天未雨。如何不念苍生苦,村落廉廉椎旱鼓。天灾干旱,还是外部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农民赋役沉重地主豪强兼并民田,巧取豪夺,官家垄断茶盐布帛经营,为了活命,农民铤而走险。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更禁贪官与豪吏,愍农之道方始行。张咏对症下药,整饬吏治,兴利除弊,改善民生,稳定政局。他上奏太宗,希望朝廷能够宽厚待民,化反贼为良民,让起义群众归顺返乡,回家各务其业。

    张咏治蜀,匡正积弊,扫荡陋习,威惠相济,狠抓稳定民生发展三件大事。为了让百姓得以维持生计,多一条谋生之路,张咏还默许了百姓贩卖私盐。在张咏的努力下,朝廷撤除博买务机构,取消了对蜀地茶盐布帛的专营。

    张咏致力于改善民风教化百姓。蜀地士子们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入仕,张咏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谋取功名。当时益州有张及李畋和张逵三位名儒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

    才雄扬子云,古称蜀川秀,千载遗英声,三贤继其后,文章积学成,孝友亦天授,远郡得充庭,期将免固陋。在张咏动员下,三人都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进取,大大推动了益州的学习之风。

    百姓有来投诉的,张咏明辨真假,立即作出裁决,都能确实无误,民众都很佩服这位张大人。李畋问张咏有何妙诀,张咏道:人都有主观好恶,会扰乱我的视听,我们要做的就是多问,问到君子就可以知道其人是君子,问到小人就可以知道其人是小人。人都有所偏党,虽然有些隐瞒,只要多加询访了解,就没有什么不能明白的了。明朝南中三贤相之一的高弘图曾感慨道:张公真绝世聪明之人也。

    当时民间讹传,说有一白头翁午夜时专吃小孩,全郡的人都信以为真,一到晚上,大街上连个行人都没有。张咏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侦破调查,处死造谣者,老百姓这才得以安心出行。

    张咏道:妖讹之兴,沴气乘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谣言兴起的时候,灾气就会乘机危害当地。妖怪会有形状,谣言会有声音,制止谣言的办法,在于判断识别,而不在于求神厌胜。

    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朝廷规定凡是到蜀地为官的,都不许带家属。张咏到成都做知州,也是单骑赴任。

    一群大老爷们,身边没个女眷,生活起居都不好料理,同时也无法排解身心苦闷。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故乡路远不得信,寒月夜来还复圆。

    部属惧怕张咏,也不敢娶妾侍买婢女。床前听闻鹧鸪声,北客南来心未稳,不是伤情即断魂。

    张咏不仅关心庙堂,也关心厅堂,很体贴下属的实际困境,于是公开叫人张罗着自己先买了几名侍姬,下属这才敢置纳侍姬了。

    四年后,张咏回京任职,临走时,将几名侍姬的父母叫来,自己出钱为众侍姬择偶嫁人。张咏洁身自好,这些侍姬的丈夫都大为感动,原因是他们所娶到的娘子都还是处子之身。

    有一位参军,年老多病,办事不力,张咏责备他为何不辞职?

    第二天,参军向他递交辞呈并赋诗道: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好诗啊!张咏大为称赏,猛然醒悟,自己做错了,于是当面向参军赔礼道歉,和他携手上厅,陈设酒筵,执意将其留下,以上宾之礼相待,并向上级作了推荐。为此,大才子苏东坡曾感慨道: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张咏性子直,个性乖张怪癖。宋僧人文莹所著《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在成都街头吃馄饨,低头进食时,头巾上的带子垂落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低头再吃。不一会儿,带子再次掉入碗中,如此反复数次,张咏的火爆脾气上来了,他干脆解开头巾,一把扔到碗里,气冲冲地道:吃,吃,吃,让你一次吃个够!说完径直起身而去。

    张咏不拘小节,讨厌繁文缛节,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磕头跪拜,可这是官场礼节,由不得你随意破坏。有客人来时,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拜。如果客人执意跪拜,张咏便大发脾气。

    张咏觉得这招还不管用,那就来点狠的,有次客人前来,他扑通一声,对客人先行跪拜。来人大为惶恐,连磕十几个头,狼狈不堪,场面也一度十分尴尬。张咏就是这样一个率真随性的山东大汉。

    张咏在益州,多举并施,安抚民心,恩威并举,蜀地得到有效治理。那些当初还想着造反解决生计问题的贫民,渐渐又回到了土地上去,大量的荒田得以复耕,官民之间的矛盾逐渐得以化解。蜀人对他既敬畏又爱戴,人们争相传颂他的故事,甚至还把他的故事刻成书来卖。

    至道元年(995)十一月,太宗觉得蜀地已定,遂召王继恩回京,以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

    至道二年(996),张咏的母亲病逝,按照礼制,张咏当辞官回家守孝。太宗以川蜀尚未安定为由,要求张咏继续留任成都。

    张咏上表,请求免除峡路各州百姓去年拖欠租税,太宗准奏。九月,朝廷又下诏,令川峡各州百姓家里先前藏有兵器者,限定百日内全部上交官府,藏匿不交者杀无赦。

    w皇上万岁

    五代十国时期,蜀地在后主孟昶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和富庶程度居各国之首。蜀地百姓和当地的官兵非常想念当年后主孟昶时的富足生活,觉得张咏如果做了川蜀之主,肯定不会比孟昶差。于是,官兵们私下串通,决定在张咏阅兵之时,推举他作皇帝,逼张咏就范。

    到了阅兵时间,士兵们阵列整齐,斗志昂扬,张咏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来到军阵之前。还没等张咏下马,众将士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咏可是个忠臣孝子,根本无意谋反,这下子可让他好生为难,传出去就是杀头之罪,他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他急中生智,翻身下马,对着东北方京师开封的方向,附身便拜,口中同样大呼三声万岁,然后若无其事地上马走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拥立事件,就这样被张咏轻描淡写地给平息了,官兵众将士顿时大眼瞪小眼,好尴尬啊。

    w平定兵变

    至道三年(997)八月,西川都巡检使韩景祐对手下要求严苛,动辄打骂,上下级之间关系搞得很紧张。帐下军官刘旰率西川戍卒策划作乱,趁着夜色带领几十名心腹冲入驿馆,袭击韩景祐。韩景祐睡觉时很机警,见情况不妙,翻墙逃走了。

    刘旰没有去追韩景祐,而是带着部下抢劫了怀安(今四川金堂南),后又劫掠汉州(今四川广汉)蜀州。附近州县的山匪听闻,纷纷加入叛乱队伍,几天时间,聚集了数千人马。刘旰兵变,三日而四郡不守,五日而两川震惊。

    益州钤辖(军分区长官)马知节,听闻刘旴叛乱。一面向顶头上司招安使上官正汇报,一面率领三百将士,连夜奔向蜀州,与之一战,刘旰败逃邛州。

    上官正得知叛军人数十倍于马知节,人数相差悬殊,让人快马传信给马知节,要他立刻返回成都,计议平定之策。

    马知节道:贼破邛州,必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休息后再战,官军即使是贼人的数倍,追击他也劳累,不如乘其弊急击之,破之必矣!于是率军再次出发。

    上官正不欲出兵,张咏听闻此事,立即找到上官正,道:如今新君登基(宋真宗赵恒初即位),川蜀辄有变,这是我等失职啊。若不速平叛乱,必然会受到御史弹劾。当初将军面对十倍于己的叛军都丝毫无惧,今握数万大军,所面对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何犹迟疑乎!

    上官正当即召集人马,准备出征,张咏亲自前往饯行。他举起酒杯,对将士们道:卿等皆有妻儿,家在城中,一旦叛军渡江,家人必受其害,汝等深受国家大恩,无以为报,愿此行迅速剿灭贼人,勿令一人逃逸,若是拖延时日,因循无功,则眼下这个地方就是尔等的死地也!

    马知节乘胜追击,官军合兵一处,在方井镇将叛军全部歼灭,刘旰被杀。

    官军凯旋还师,张咏亲自迎接慰劳,拿出府库银两,厚加犒赏。

    才大可高古,名雄始入蜀。张咏知益州三年多时间,动荡平息,蜀地太平,民心向善,安心劳作,经济复苏,百业重兴,又见炊烟升起,又见歌舞升平。

    张咏治蜀,政绩突出,名声大振,真宗皇帝龙颜大悦,咸平元年(998),擢升给事中,遣使召还进京,升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张咏离蜀,依依不舍地踏上回京的路。

    这世界就是一个圆,走得再远,还会回到起点。张咏或许不会想到,数年后,他还会再次回到这里,二次知蜀,重赴神和子之约,上演一段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