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那这黄老爷总该不会不管自己的女儿吧?”
“对啊,继室再厉害也不会越过当家老爷啊!该不会是这姑娘撒谎吧!”
有人质疑,众人有些吃不准真相到底是什么。
提到黄老爷,那姑娘脸上露出愤恨和失望的神情,眼泪掉的更欢。
“老爷?哼!现在老爷眼里只有继夫人生的少爷和小姐,哪里在乎我们小姐。
你们当我没上门找过他?门房早被打了招呼,见到我,就直接将我打出去,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我。
我看,老爷分明是嫌弃小姐被休弃,丢了他的脸,说不定,说不定还希望小姐死了才好。”
这话说的有点大逆不道,奴才敢在背后嚼主子的闲话,打死了也没人管。但这话成功引起周围一片唏嘘之声。
“这真应了那句老话,有后娘就有后爹啊!”
“没想到这大善人黄老爷竟然有这样一个继室,也不知道他平日里乐善好施的形象是不是装的。”
“你们也不能偏听偏信啊,谁敢保证这来历不明的丫头说的话,就是真的。”
一个中年男子替黄老爷打抱不平,他曾在黄利辉庄子上盖房子,赚了点小钱。
“你可拉倒吧,这都指名道姓了,这些事不是自家人,外人能知道?”
之前那个正气凛然的青年挥着手中的扇子,立刻反驳中年男子的话。
“那也不一定,咱们也不能偏听偏信。既然她说她家小姐病重,咱们不防就请个郎中,跟着她去庄子上看个究竟。”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提议。
“话说得轻巧,你出钱啊!”
这句话,成功打住了那些好事的人,毕竟不是家里有矿,谁有那个闲钱接济别人。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一道女声打破了这份尴尬的沉默。
“敢问这位姑娘,你家小姐姓甚名甚?”
人群朝那声音看去,一个女孩缓缓从人群后走了出来。
王福浩来不及拉住妹子,看着她大步走向那姑娘。妹子啥都好,就是太爱管闲事了。
那姑娘抬头,见一个小姑娘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眼神清澈而坚定。
不知是因为到了穷途末路,不在乎了。还是因为女孩坚定的眼神,她竟当众说出了自家小姐的名讳。
“我家小姐姓黄,名秀慧,她真的是黄氏粮铺的大小姐。”
黄秀慧!
闺阁小姐,注重名节,名讳轻易不对外说,知道黄小姐的人很多,但知道黄小姐名字的人很少。
但黄秀慧这个名字,王家人再熟悉不过了,就是王福海定亲的对象。
王志眼里有一瞬间的震惊,但她很快镇定下来。
大哥的婚事一直是二叔一家的心病,从上次二叔二婶和阿爷的对话,她就看出来了,二叔二婶是真心在乎黄利辉这个兄弟,也是真心把这门亲事放在心上。
她看了一眼明显愣在当场的大哥,心里百感交集。
若两人此生都不见面,或许就会一直相安无事的活下去。若一旦知道了彼此的存在,而且对方还真的悔婚另嫁,那又会是另一番心情。
王志将那姑娘扶起来,“姑娘怎么称呼,若是信得过我,就带我们一同归家,你们姑娘看病的银子,我出了。”
“这……”鸳鸯没想到最后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会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女孩。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愿意帮助自己,反正也是穷途末路了,是不是坏人还能怎么样。
“我叫鸳鸯,我这就带你们去我家。”
“事不宜迟,小豆子,麻烦你去最近的医馆请郎中,我和大哥他们去牲口棚套牛车,咱们在城门口汇合。”
小豆子知道事情轻重缓急,挤出人群,立刻去济世堂请诊。
“不能去!”
就在王志三人准备离开的时候,王福海突然执拗的说道。
“大哥,俺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救人要紧,往后的事,咱回家再说。”
王福海拉着他的胳膊往外拖,心里却唉声叹气的,这真是造孽啊!
不理会身后人的议论纷纷,也没注意面色阴沉的傅掌柜,兄妹三人一路小跑着去领回牛驴。
给大水牛套上牛车,快牛加鞭的赶到城门口。
小豆子拖着一个老郎中恰好赶来,那郎中嘴里还直叫苦。
“慢点!慢点!老夫的骨头都散架了!”
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很有正义感的书生也在。
“此事是在下提议,在下虽囊中羞涩,但胜在还有几分力气,愿一同前往,略尽绵薄之力。”
几人推拒不了,也只好带上这个捡来的书生。
“在下颜不弃,不知几位怎么称呼?”
书生很是自来熟,不用问,就开始自报家门。
“我叫徐正德,是鹿鸣书院的学子,不知颜兄在哪里读书。”
或许是因为同是读书人的缘故,小豆子倒是最先同颜不弃交谈的。
“我过去也在鹿鸣书院读书,后来不读了。”颜不弃有些遗憾的说。
“为什么呢?”
王志纯粹是好奇才会问,这个时代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也确实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不像前世,大学生遍地,有个笑话说什么来着,麦当劳的牌子掉了,砸死三个人,就有两大学生,还有一个是硕士。
这个时代,书读得好,能当官,就相当于鲤鱼跃龙门,彻底改变阶级,还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甚至全族都受到庇护。
“因为考不上。”颜不弃哀叹着说道。
“哦,那就不考了呗,反正读书也不一定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颜不弃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少女,一双漆黑明亮的眼,十分灵动。
“还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或许你说的对,读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我就随便说说,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对了,我叫王志,这是我三个哥哥,大哥王福海,二哥王福浩,三哥王福生。”
都是年轻人,互通姓名后就打成一片。
颜不弃的健谈和平易近人改变了王福浩三兄弟对读书人的印象,过去他们眼里的读书人就是村长孙子王长卿那样的,穿着长衫,满嘴文绉绉的话,一板一眼的,最可怕的是动不动就掉书袋。
表面对谁都很客气,骨子里却看不起他们这些同龄的白丁小子,如果你不认同他,他就一副你书读得少,我不与你一般计较的样子。
总而言之,虚伪至极,难以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