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盛大祭祀

    穿巷过街,吸引了不少瞧热闹的,马车原就行得不快,只要行得快些便能跟上,近了明园,赶车的小厮掏出一枚牌子,马车顺利进入明园大门,在明园外头,还有各家的轿子、骏马、马车陆陆续续地云集此处。

    步入明园正门,但见里头风景雅致,花木园艺里红粉灼灼,荷塘畔烟柳依依、草坪上绿草如茵,小径旁桃花正妍,偶有晨风过,花瓣飘舞,缓缓而坠。

    周围更有数座规模大小不一的楼台、庭院,皆挂有匾额,或书“甲班”,或书“乙班”,又再有“丙班”、“丁班”,一匾有一院,将马车驶入石砌广场上停下,十二名衣着统一的翠绿色少女,自动站立两侧。

    明园内已有三五成群的文士雅士,亦有受邀来观看祭典的宾客,时不时穿插着几个盛装出席的儒生名士,一个老者走在前头,身后跟了三名中年文士。

    “冯家是将明园建成了三百多年前白泽书院的样子,看那藏书阁巨石刻的字,乃是冯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忧。’令人动容啊!”

    身后的中年男子道“冯家这次为了重开白泽书院,亦是煞费苦心。”

    冯嬷嬷低声道“家主,那位是江南大儒朱正卿先生,是白泽书院聘请的山长。”

    她是提点冯昭。

    冯昭从容而行,近了跟前,照着文人之礼,长身一揖,“弟子冯昭拜见朱先生,问朱先生问安。”

    一行四人神色微诧地打量着冯昭。

    朱正卿,记忆里受聘于镇国公府,给杨家公子当学业先生的那位,但前世她从未见过此人,却时常从汪长生、汪翰父子的嘴里听到他的事情。

    朱正卿是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更推崇孟子学说。

    师生四人望向那边古朴气息十足的马车,“那便是圣人车?”

    “正是。”

    朱正卿沉吟道“太过注重形式了。”

    “平日也不用的,圣人车只在祭祀才用。在祖地太原,今儿是祭祀之日,子弟们大多是乘坐牛车,是为了提醒后人,我辈学子,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继圣贤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圣人门下当顶天立地,立志不屈,荣辱不惊。”

    朱正卿面露讶色,这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却穿着文人的礼袍,他不由莞尔笑道“你一介弱女,如何立志?”

    “志不在年少,志亦不在男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匹夫之责在为国强盛,为民造福,为天下太平;而匹妇之责,培育优秀杰作的子孙。

    孟母三迁,终有孟子。若世间的母亲,都有孟母的贤德,这天下该是怎般光景?就算不能与孟圣一般优秀,只学其一分、两分,世间又会出多少品德高洁之人。一地父母官贤德,则造福一地一百;一国丞相贤德,则造福一国百姓;一家主母贤德,则造福于一家子不。”

    朱正卿难掩动容,她是女子,却有这般见地,确实令人敬佩。

    冯昭身后的冯嬷嬷心下一紧,这不是她与大太太商量的路啊,大太太是希望开启女子亦能科考,可大娘子居然说要学孟母,为培育出优秀的子孙努力,这是匹妇之责。

    冯昭此刻还不知道余氏与冯嬷嬷的打算。

    冯嬷嬷看到那边有人在挥手,低声道“家主,我们去冯祠了。”

    冯昭对着朱正卿揖手行礼,“朱先生,时辰快到了,我得去冯祠祭祖。”

    朱正卿点了一下头,脸上带了一股欣慰的笑意。

    冯昭携着众人往冯祠而去。

    弟子甲道“老师,这女子身后的老妇唤她家主,她是冯家什么人?”

    “冯家嫡长房,她父祖都为国捐躯,家中只剩一个寡母与一个妹妹。”

    弟子乙道“听说是与汪家和离了,这……”

    “汪家失德,要致她于死地,还对她下毒,其母不忍她丧命,从汪家将她带了回去。你我读书人,莫听外头那些不着边际的流言,眼见为实,汪家怕是得后悔错失一个奇女子,娶得此女不愁家族兴旺三代。”

    藏书阁,高约十余丈,足有六层高,屋宇气派庄严,朱栏鲜丽,黄瓦闪耀,雕梁画栋,精雕细琢。当属明园之中最大的景致,藏书阁足有数层之高,周围绕了一圈长廊,再往外围则是围着长廊而建的八座凉亭。

    冯祠在明园的最深处,说是祠堂更像是一座庙宇,内祠乃冯氏祠堂,外堂是儒门三圣殿,我堂三圣殿前是广场,足有三亩地大小,内祠堂外亦是青石板铺就的场地,足有两亩大小,周围无围墙,无厢房,简单明了,却又不是凝重。

    当!当!当!

    三声隽永、深沉的钟声响起,有人高呼一声“三圣祭祀大典开始喽!”

    又是三声钟响,那声音又呼了一声“三圣祭祀大典开始喽!”

    如此连呼了三遍,明园的人陆续往三圣庙方向云集而至。

    冯嬷嬷立在冯昭的身后,同行的十二侍女则去了冯祠,她、冯晚都留了下来。冯嬷嬷拉着她站在了冯崇文与冯显身后,而她身后站了二房的冯崇礼父子数人,再是冯崇德的次子、幼子,在冯昆等人身后则站了从太原来的族老、冯家子弟,无一例外,冯家人尽数盛装礼袍。

    冯家之侧,又立了一列人。

    冯嬷嬷低声道“家主,穿蓝黑袍的是成都李氏在皇城的子弟,穿明蓝袍的是淮南陶家的子弟,穿蓝灰袍的是洛阳余家的人。”

    冯昭曾在记忆片断里见过李丞相,今引领李家的便是他,他亦是着了隆重的儒士长袍,就连的他的儿子、孙子亦得如此。

    有人高呼一声“奏乐——”

    立时就传出了一阵悠扬而凝重的礼乐声。

    冯嬷嬷继续道“正中方位,是三圣后人,往西边第一组,是受邀而来的皇城名士、文臣;西边第二组是大周各地赶来祭典的大儒名士,这一组的人,祭典结束后,会留在白泽书院做先生。白泽书院的副山长是杨凤梧山长、苏西岭先生二位。”

    冯昭低声问道“朱、杨、苏三位大先生是谁请来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