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1章 功曹桓阶

    刘协上前一步,伸手接过了韩玄手中的纸卷,展开扫了一眼,心情有些复杂。

    长沙人的霸蛮超出了他的估计。他们不仅不给张济黄祖面子,也不给他这个皇帝面子,直接告起了御状,而且是他一直倚重的西凉军。

    如果考虑到不久之前,他还将张济部下中的精锐授予军爵,留在军中任教,那就更讽刺了。

    简直是当众打他的脸。

    不快之余,他又有些庆幸。

    亏得自己一时兴起,来了长沙,要不然还真不知道张济有那么多黑料。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又不是自己一时兴起,而是贾诩的建议。

    想到此,刘协用眼角的余光瞅了贾诩一眼,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不出所料,贾诩永远是那么云淡风清,仿佛没什么能让他动容。

    刘协略作思索,叫了一声。太尉?

    贾诩应声施礼。臣在。

    既然是军纪的事,你太尉府难辞其咎,派人认真调查一下,公正处理,给长沙百姓一个交待。若有冤枉之处,也要还骠骑将军丁军师和黄将军一个清白。

    唯。

    刘协又转向神情有些不安的韩玄,面带微笑。公平起见,你也安排两个人协助太尉彻查。

    韩玄松了一口气,躬身领命。

    韩玄身后的桓阶却皱了皱眉,有些不安。

    刘协想了想,又道:请司空府也安排两个人来吧。毕竟司法监察是他们的本职。

    贾诩说道:陛下言之有理,臣赞同。最好是能让司空亲自来一趟。毕竟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张济。这事涉及骠骑将军和百余将士,由司空亲自出面,方显慎重。

    张济的脸瞬间煞白。

    他太清楚周忠对他的态度了,让周忠来查这个案子,他岂不是跳进洞庭湖也洗不清了。

    桓阶的脸色也变了,身形微动,却又硬生生停住,只有衣袖轻轻晃了晃。

    刘协点头,示意身边的散骑记下诏书,立刻发出。

    时间不长,一艘快船驶离岸边,向北飞驰而去。

    来迎驾的众人面面相觑。

    在岸上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天子刚到长沙,还没下船,就有诏书发出。

    在船上的人则惊骇于天子的果决,完全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推脱回护,直接了当的下诏,由太尉司空二府联席彻查。

    现在可以下船了吗,韩府君?刘协面带浅笑,淡淡地问道。

    韩玄回过神来,连忙起身,走在前面。

    陛下请。

    ——

    下了船,与在岸上等候的人相见,稍作寒喧后,重新上车,进长沙城。

    张济心乱如麻,趁着同车的机会,向贾诩问计。

    贾诩看着汗如浆出,连领口都湿了的张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你担心什么?

    张济苦笑。文和,我能不担心吗?那些可都是我的部下,真要查出什么事

    真要查出什么事?贾诩反问道:他们冤枉你吗?

    呃张济咽了口唾沫,干笑道:大部分属实。

    贾诩点点头。既然属实,那就去查,查实一件处理一件,也算是清除害群之马,别让他们拖累了所有的西凉人。天子教化这么多年,还有人骚扰地方百姓,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

    张济没敢再说什么,神情却依旧纠结。

    军纪败坏,和他有着脱不清的干系。贾诩可以置身事外,他却做不到如此从容。

    贾诩看在眼里,只得又提醒了他一句。你已经解甲,就算天子降罪,不过是罚俸削户而已,不用太担心。

    张济如释重负,又不太敢相信。仅此而已?

    贾诩笑笑。你信不过我吗?

    张济咧着嘴笑了,亲昵的抚着贾诩的背。文和,我怎么会信不过你呢?若不是你,我岂有今日,西凉人又岂有今日。我只是见贾诩脸色不善,他连忙缩回了手,讪讪笑道:我只是觉得愧对你,愧对陛下。

    你的确应该惭愧。贾诩幽幽说道:不过你就是个粗人,本职在作战,不在教化,就算有什么问题,你也不是主要责任人。

    张济眨了眨眼睛,瞬间反应过来,嘴角抽了抽,想笑又没敢想笑。

    是啊,负责教化是丁冲,又不是他张济,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刹那间,张济混身轻松。

    进了长沙城,刘协在韩玄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先贤祠。

    长沙的先贤祠星光熠熠,有不少刘协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有青史留名的名人,比如屈原贾谊,还有历任长沙太守中政绩出色的,比如郅恽抗徐。

    让刘协有些意外的是,他居然看到了孙坚的名字。

    孙坚做过长沙太守,但他本质上还是一名武夫,对民生并不太擅长。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自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这样一个人,能在长沙的先贤祠中有一席之地,说明长沙与崇尚儒学,极力贬斥武人的中原士人还是有些区别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沙虽然从先秦起就划入楚国疆域,却一直处在文明的边缘,还没有完全同化。

    这一点,在一江之隔的江夏更为明显。

    直到现在,江夏还有一些部落被称为江夏蛮。

    儒家虽然擅长教化,但他们在经济上的保守注定了他们的教化效率有限,大部分时候处于放行自流的状态,集中在经济相对富庶的地区,对边界贫困地区的影响有限。

    仓禀实而知礼。不让百姓先富起来,教化就无从谈起,最后变成士大夫们的圈地自萌,王道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刘协站在屈原贾谊的像前看了一会儿,转身对韩玄说道:府君如何看待这两位先贤?

    韩玄躬身道:屈原才高,著《天问》《离骚》,贾生聪慧,有《过秦》《鵩鸟》,又皆是忠贞之臣,当为后来者师。

    刘协笑笑,又看向韩玄身后的桓阶。功曹以为呢?

    桓阶略作思索,拱手说道:二生虽有才思,奈何短于行事,不能一展报负,空为后人所叹。

    刘协微微一笑,示意桓阶走进些。请功曹详细言。

    不敢。桓阶躬身施礼,简单的叙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屈原贾诩虽是忠贞骨鲠之臣,却难脱书生气,擅长言论,拙于行事,空留贤名,却无功于当世,算不上完美。

    刘协问道:功曹以为,如何才是完美?

    桓阶不假思索。当三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