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8章 明争暗斗

    建安七年,元旦。

    邸报上刊登了一条篇幅很长的消息,详细介绍了去年冀州各郡县的上计情况,并进行综合评述。

    以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即使之前经过周密部署,能在元旦当日看到报纸的人还是少数,局限于长安、安邑、睢阳、赵国等几个重点城市。

    但这个消息引起的舆论风潮却久久不能平息,并有席卷天下之势。

    冀州推行度田两年,真正实现平定不过一年,恢复得如此之快,足以证明度田的作用之大。

    度田有助于恢复生产,这并不是一个秘密,但效果如此之好,作用如此之大,还是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河东的对比。

    河东这些年发展得一直不错,证明了荀彧的能力,也证明了何颙当年对他的评价不虚。

    可是当冀州推行度田,河东便黯然失色。不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河东都泯然众人,在冀州诸郡国中只能排在后面。

    有盐池,又率先提倡蚕桑,吃到了西域商路红利的河东都如此,其他州郡可想而知。

    再联想到罢度田,行德政的渤海郡,服膺儒术的读书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渤海政绩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户口太少。为了证明德政的价值,他们应该举家迁往渤海,为德政尽一份力。

    可是他们更清楚,就算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迁到渤海,最终也解决不了问题。

    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出仕,有几个读书人愿意亲自耕种?

    就算他们迁去了渤海,也只是户口,不等于劳动力。

    而区区渤海一郡,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官职。

    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这个元旦是令人沮丧的元旦。

    虽然没有人说出口中,但度田的大势无法阻挡已成共识。等这份邸报送到各郡县,当地的百姓看到度田带来的利益,会迫使郡县推行度田。

    事实上,年前就从司徒府传出小道消息,由朝廷直接控制的郡国中,有九成以上已经申请度田,并且得到了天子的批评,年后即将开始,并力争在春耕前完成。

    有人沮丧的同时,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朝廷有诏书说,凡是申请度田的都可以施行,但要加强监督,以免有人假公济私,借度田之名,行盘剥之实。因此郡县都要有负责监督的人,而且这些人由司空府派员直接指挥。

    等度田完成,这些人可以作为郡县监察部门的后备力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入仕的捷径,尤其是对那些没什么人脉的来说。

    与其在太学等待机会,不如回家去碰碰运气。

    ——

    未央宫,椒房展。

    皇后伏寿坐在度席上,荀文倩、宋都等人围坐在一旁,有说有笑。

    今天是元旦,天子不在,皇后就是宫中之主,贵人、美人们都来祝贺新年。伏寿准备了点心,请她们一起享用,又让人将准备好的礼物摆出来,遍加赏赐。

    礼物很多,有中山冬酿、辽东貂皮,赵国纨扇,南阳丹参,襄邑织绣,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于后宫而言,去年有双喜。”伏寿浅浅地笑道:“一是马贵人生子,天子血脉又多一人。二是纳了甄贵人,后宫姊妹又多了一个。”

    她抬起手,指指案上的礼物。“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些礼物大多都是甄贵人准备的。论送礼,她最在行。”

    荀文倩等人会心而笑。

    她们都见过甄宓,知道甄宓虽然年轻,却出身商贾,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最擅长迎来送往,而且喜欢用贵重的礼物来表示心意。

    至于礼仪嘛,就稍逊一筹了。

    伏寿这句话看似夸甄宓,实则调侃,带着一点世家大族的矜持。

    当然,这矜持未必是对甄宓,更是对在座的所有人。

    论家世,没人比得上伏寿。

    传承十七世的儒门世家,与皇室联姻更是渊源流长,可谓清贵之极。天子让她为后宫之主,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甄贵人这么乖巧,想必也是知道伏寿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所以格外殷勤,送的礼物比往年更丰富、贵重。

    “殿下,后宫可能很快又要添人了。”荀文倩含笑说道。

    伏寿瞥了她一眼。“谁啊?”

    “殿下忘了么,天子已经调整了兰台的归属,将记录起居注的职能剥离开来,归于太史署。以后兰台只做学术研究,不问朝政,是少府属下的一员。包括蔡令史在内,兰台的所有人都是内朝官员。”

    伏寿眉心微微一皱,眼中原本就不太浓的喜气又淡了三分。

    荀文倩不说袁衡,却说蔡琰,这是故意的么?

    她早就听说,蔡琰虽然是兰台令史,没有入宫的打算,但她与天子相处日久,几乎是形影不离,互相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所难免。

    难道天子进行调整,是想将蔡琰纳入后宫?

    本质上,兰台令史入宫并不矛盾,班昭就是最好的例子,眼前也有袁衡。

    不出意外的话,袁衡铁定是要入宫的。

    袁衡可以,蔡琰自然也可以,只要天子愿意。

    “人多好啊。”伏寿轻声笑道:“蔡令史家学渊源,是我女子中的祭酒。有了她,将来皇子皇女们就有了最好的先生,学问可以放心了。”

    宋都见状,立刻接上了话题。“殿下不要误会,天子调整兰台职能与归属,可不是为了某个人入宫,而是想让蔡令史专心学术。荀姊姊的兄长荀长史在西域渐渐打开局面,传来的消息渐多,天子安排更多的人手研究西域的地理人文,是为将来西征做准备的。”

    荀文倩立刻附和道:“可不是呢,天子志在天下,不在儿女情长。他纳甄贵人入宫,应该也是为了子嗣而已,并非贪图甄贵人的容貌。”

    伏寿点点头。“的确如此。桥氏姊妹有书信来,她们奉诏省亲,还担负了采风的重任。天子一心想在中原度田,也是为了尽快完成统一,早日西征。荀贵人,颍川今年会度田吗?”

    荀文倩微微一笑。“颍川地狭人众,度不度田又有多少区别。再说了,我荀氏早就没有多余的土地了,我伯父一家倒有些土地,不过在渤海。殿下,我听说天子有意在徐州设一郡,依渤海例施行德政,殿下有没有兴趣选在琅琊?我可听说,琅琊反对度田的人实在不少。”

    伏寿语气淡淡的说道:“外朝的事,天子自有方略,毋须我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