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4章 初见冢虎

    刘协驻跸平乐观,准备校阅讲武。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校阅,有着与众不同的政治意义。

    中平五年,平定黄巾四年之后,天下并没有因此安定,各种谣言反而越来越多,人心惶惶。

    有望气者说,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

    大将军何进因此进言,建议孝灵皇帝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以威厌四方。

    后来的形势发展证明,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卵用没有。

    再往深里想一想,这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阴谋,一场没有发动的阴谋。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这次征召天下人马,很可能是袁绍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准备进京政变的预演。

    后来董卓率部入京,是这次校阅的缩小版。

    在董卓擢取了政变的成果后,山东州郡起兵讨董,才是正式的版本。

    孝灵皇帝被蒙在鼓里,何进同样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上。

    反复阅读这段历史,又有意征询了一些当事人后,刘协对这次校阅耿耿于怀,决定重演一次。

    这一次,他要做总导演,将命运——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诏书在长安时便已发出,现在就等各方的回应,看看什么人会来,什么人不来。

    刘协筹划,韩遂负责具体执行。

    首当其冲的是修复当年的建筑,主要是指筑坛。

    坛有两个。

    一个大坛,建十二重五采华盖,高十丈,为天子所居。

    一个小坛,在大坛东北,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当年为大将军何进所居,如今为抚军大将军韩遂所居。

    对于这个荣幸,韩遂欣慰之余,又觉得有些不安。

    大将军何进可不是什么好榜样。屠夫的恶名既不为他所喜,身死异处的结果也不是他愿意接受的。

    可是天子有诏,他又不能拒绝。

    这样的荣幸,他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

    他只能以天子非孝灵皇帝,他自然也不是何进来自我安慰。

    除了韩遂本部以及随天子东来的左将军杨奉部,最先到达的是河内郡兵,步骑三千,由河东太守董昭的胞弟骑都尉董访率领,主簿是温县人司马懿。

    刘协很早就听过司马懿的名字。关羽第一次奔袭冀州,为刘备解围时,协助关羽的就是司马懿。在后来的军报中,关羽对司马懿大加赞赏,给刘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是关羽难得夸人,二是关羽夸司马懿,着实有点无厘头。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说司马懿没有后来的史书里吹的那么强,但他是这个时代的顶**英之一却没什么疑问。

    刘协接见了董访,顺便也接见了司马懿。

    虽然他对司马懿有一些成见,但是看到司马懿的第一眼,他就知道关羽为什么不吝赞赏之词地猛夸司马懿了。

    不得不说,司马懿长得真好。身高八尺有余,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看不出一点阴挚之气,反倒阳光灿烂,朝气蓬勃。即使是诸葛亮站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他穿着贴身的窄袖武士服,采间佩着长刀,英气十足。

    在这个极度重视颜值的时候,这样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如果再有一些才华,很容易获得上位者的欣赏,出人头地也就容易得多。

    刘协问了一些河内的情况。

    董访作答,司马懿补充,既不抢董访的风头,又完美地解释了董访的不足,让刘协非常满意。

    董昭在河内的治绩不如荀彧在河东那么显著,但总体来说也是可圈可点,达到了刘协的的预期。作为与冀州毗邻的前线,河内的任务本来就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稳定,挡住冀州方向可能的进攻。

    若非如此,河东又岂能安心生产。

    如今形势有变,袁绍已经称臣,审配收缩防线,退守邺城。河内作为前线的作用已经消失,重心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了。

    “董府君对度田如何看?”刘协例行问道。

    这算于政务问题,董访没有回答,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不慌不忙,拱手说道:“董府君以为度田利民利民,乃大势所趋。而朝廷不急于求成,因地制宜,进行试行,更是老成之举。董府君已奉诏书,与诸县令长商议,择林虑、荡阴、朝歌三县试行度田。”

    刘协瞥了一眼地图,忍不住笑了一声。

    董昭还真是会挑地方。

    林虑、荡阴、朝歌三县都是偏远之地,这几年又一直是前线,想必百姓都逃得差不多了。

    在这三个县推行度田,摆明了就是糊弄。

    再说了,朝廷之前的诏书一直是以郡为单位试行度田,什么时候说一郡之内选几个县进行度田的?

    敷衍都敷衍得这么理直气壮,果然是高手。

    董昭派司马懿来怕不是为了配合校阅,而是回应朝廷对度田的要求。

    “为何挑这三个县试行,而不是全郡试行?”

    司马懿拱手道:“回陛下,选三县度田,而不是全郡试行,有理由二:河内地狭人众,土地有限,唯此三县略为宽广。在此三县度田,扰动最少,见效最快。此其一也。三县多山,又有黄巾旧部盘踞。若能引黄巾占籍,既能屯田,又能平叛,一举两得。此其二也。”

    “你说的黄巾旧部,是黑山军吗?”刘协皱起了眉头。

    “是黑山军的一部分。”司马懿解释道:“自钟府君奉诏在上党屯田后,黑山军主力已经移驻上党,但还有一些人不愿屯田,滞留隆虑山一带。这些人都是百战之卒,熟悉地形,大兵至则逃窜山中,大兵退则卷土重来,难以清除。唯有度田,能使其安居。”

    刘协眨了眨眼睛,示意司马懿说得具体一点。

    他一直以为黑山军都去了上党屯田,没想到还有人在河内。听司马懿这意思,好像还有人是从上党回来的。

    钟繇可从来没提过这事。

    地方官员对朝廷有所保留,不会事事汇报,这很正常。可是屯田不仅关系到上党郡的安危,还关系到整个对冀州防线的稳固,黑山军更是对冀州作战的主力。这样的事,钟繇隐瞒不报,不能不让人怀疑。

    如果考虑到最近汝颍人集体跳槽,明里暗里的与朝廷讨价还价,刘协不得不考虑周全一点,以防不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