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6章 阴谋阳谋

    张济接受了丁冲的建议,由宗承、娄圭等人率一万荆州兵进入汝南,增援曹操,自己则率凉州主力进逼襄阳,与刘表对峙。

    与增援睢阳相比,去襄阳显然更轻松,功劳也不差。

    天子不缺精锐,却奇缺粮草。穰县、新野、湖阳一带的良田甚多,号称金湖阳,银新野,是荆州有名的粮仓。秋收将至,若能颗粒归仓,就算他一兵不出,只要将这些粮食送到行在,也能为他增加几百户的食邑。

    身为董卓旧部,他不敢有太多的野望。加上年纪大了,官至骠骑将军,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只想保住爵位,再增些食邑,以后好留给儿子。

    到南阳后,丁冲为他请来名医张仲景调理身体,经过两年的努力,总算让邹氏怀上了。如果能生个儿子,他就算功德圆满了。

    所以他明知丁冲是给宗承等人立功的机会,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卖个人情给丁冲等人。将来万一有事,也好有人帮忙。

    一旦天下太平,这朝堂终究还是读书人的。

    为了表示诚意,张济还主动拨了一千西凉精骑给宗承。

    南阳被动员起来,宗承、娄圭很快就集结了一万步骑,赶往汝南。

    与此同时,张济率领以一万凉州兵为主力的三万步骑, 号称十万, 赶往襄阳。

    丁冲作为军师,随张济出征。

    他以骠骑将军府的名义发布了公告,要求刘表及南郡百姓认清形势,立刻向朝廷上书称臣, 以免有刀兵之祸。

    与此同时, 他又给刘表写了一封私信,表示这么做只是为了配合刘表, 敷衍袁绍, 并迫使南郡大族就范,并不是真想动兵。

    ——

    收到丁冲的书信, 刘表心中暗喜。

    他不完全相信丁冲的说辞, 却不影响他利用形势。

    他一方面召集蔡瑁、蒯越等人商量,整兵备战,一方面请来阴夔。

    你看,张济的主力已经被我吸引过来了, 我已经实现了对袁本初的承诺, 你可以回去复命了。

    蔡瑁、蒯越等人不反对向朝廷称臣, 但他们也不愿意被张济逼降。在他们看来, 张济麾下的西凉兵虽然善战, 却不善水战, 想渡过汉水, 夺取襄阳绝非易事。

    不管张济是真是假, 城下之盟是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他们很积极, 集结了数万人马,包括江夏太守黄祖在内, 准备与张济交战,保卫襄阳。

    张济、丁冲率部赶到邓县, 游骑一直冲到汉水北岸的樊城之下。双方发生小规模冲突,伤亡十几人, 形势陡然紧张。

    看到这副情形,阴夔不疑有他, 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

    刘协在汉阳待了半个多月, 将冀县附近的几个县都看了一遍。

    对杨修的政绩,他是满意的。虽然谈不上完美,但两年不到的时候能做到这个程度,杨修的态度和能力都有目共睹。

    只是他没有夸杨修一个字, 只是看,没有发表意见。

    看完上邽后, 站在城外金黄色的麦田中,他问随行的诸葛亮、裴俊、卫觊等人,你们觉得汉阳的情况如何,是否满足王道的基本要求?

    诸葛亮等人都很谨慎,没有仓促回答刘协的问题。

    杨修的政绩肯定是有的,但这能不能算王道,却是一个需要斟酌的问题,草率不得。

    刘协也不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

    他本来的意思是准备等到八月以后,等秋收结束,各县的上计结果送到郡治,有具体的数字,再进行量化分析。但他未能如愿,周忠、张济、韩遂、曹操的奏疏先后送到汉阳。

    周忠劝降刘表成功了一半。

    刘表愿意称臣,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荆州,想率荆州兵出击, 立下战功后再考虑回朝。

    周忠在奏表上谨慎地给出了意见。

    他建议天子接受刘表的请求,让刘表率部出兵。周忠以自身为例,表示他极端不看好刘表的用兵,认为刘表必败。等他碰了壁,知道自己的水平,就不会这么自信了。

    但刘协却看出了周忠的言外之意,周忠其实是希望刘表能够立功的。

    袁绍的主力在彭城,审配的主力则在睢阳与曹操对峙,刘表要对付的其实只有庐江的颜良部。且刘表不是孤军奋战,如果周忠此行顺利,他可以集结刘繇、孙策、袁术,与刘表一起对付颜良,大概率可以夺回庐江,立下战功。

    如此一来,山东大臣就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由他们来承担将袁绍赶回河北的任务。

    丁冲显然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劝张济出兵襄阳,守护穰县、新野、湖阳一带的秋粮,却让宗承、娄圭等荆州人出兵汝南,还以便于行事为由,表宗承为汝南太守。

    刘协几乎可以断定,周忠和丁冲是商量好的,他们的目标一致,就是为山东人争取立功的机会,以便与并凉人分庭抗礼,为将来的朝堂之争做准备。

    韩遂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极力主张立刻出兵洛阳,摆出增援睢阳的姿态。

    他的理由是宗承等人取道汝南,未必能及时增援睢阳,曹操有被审配击溃的可能。如果派轻骑驰援,可以减轻曹操的压力。

    而曹操除了表示奉诏讨贼,当誓死血战,不负天子信任之外,也请求朝廷派河内太守董昭增援,威胁袁绍退路。最好能安排河东军出击,就像上次关羽奔袭邺城一样,逼袁绍撤退。

    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但每个人都有私心。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刘协还是有些感慨。

    人精越来越多,朝堂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随着大批的山东人进入朝堂,勾心斗角的事会越来越多。相比之下,还是在凉州清静些。

    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梦想,他迟早都要踏进朝堂的浑水。

    刘协向身边的大臣问计。

    贾诩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顺势而为。

    答应所有人的要求,让他们尽情表演。从舆情而论,山东人愿意与袁绍刀兵相向,本身就对朝廷有利。至于他们能不能实现目标,反倒是次要的。

    当然,最好是能实现。

    相比于凉州人为守护家园而不得不战,山东士人如果能抛弃崇尚儒雅、鄙视武功的成见,重兴尚武之风,对朝廷利大于弊。

    文武兼备的将领更适合推行王道,同时也能激励并凉将领重视读书,以免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天子的提倡固然有用,必要的压力也不可或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效果最佳。

    经过反复讨论后,刘协接受了贾诩的建议,下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