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7章 弄巧成拙

    <sript><sript>

    出了司徒府,裴茂与荀彧并肩则行,回到太守府。

    进了门,裴茂就忍不住问道“文若何以依违不定,你明明知道安邑最合适立都?”

    荀彧扭头看着裴茂,忍俊不禁。

    “巨光,你父子锐意进取,自是幸事。只是过犹不及,反而不美。”

    “不是我心急,实在是机不可失。我粗略算过了,集卫范二氏之财力、物力,修行宫还有些不足,需要安邑各族捐献一些。若不趁此机会落实,将来再募捐,还有多少人愿意,可就不好说了。”

    荀彧上了堂,在主席坐定,与迎上来的属吏交待了几句,吩咐晚餐前不见其他人。

    属吏应了一声,又向裴茂行礼,转身下去了。

    “巨光,恕我直言,安邑并不适合立都。”

    “为何?”裴茂长身而起。

    荀彧摆摆手,示意裴茂不要激动。

    裴茂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重新坐了回去,眼睛却盯着荀彧不放。

    荀彧十指交叉,置于腹前,低着头,沉思片刻,再次抬起头时,眼神中多了几分笃定。

    “巨光以为,天子之志为何?”

    裴茂应声答道“自然是平定天下,还于旧都,再兴大汉。”

    “再兴之汉,是光武所建炎汉的延续吗?”

    裴茂欲言又止,看向荀彧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疑惑。

    他与荀彧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仔细算起来,也就是两三个月。

    但人就是这样。有的相处几十年,也只是泛泛之交,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有的只见过几面,就一见如故,托以腹心。

    他和荀彧便是如此。

    这其中既有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原因,也有荀彧名实相副,的确有真才实干的原因。

    甚至后者才是关键。

    相比之下,他对另一位王佐之才就很不以为然。

    所以,对荀彧的问题,他不敢掉以轻心。

    天子是光武的子孙,他再兴大汉,不是炎汉的延续,还能是什么?

    裴茂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凉州。

    毫无疑问,贾诩代表的凉州势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不管是眼前,还是将来,朝廷都必须考虑凉州人的意见,也会妥善安排凉州的政策,不可能再由关东人主导,动不动就打算弃凉。

    “文若,你是说,天子有意放弃洛阳,重回西京?纵使如此,也不影响在安邑建都……”

    裴茂说了一半,就停住了。

    荀彧正看着他,虽然没什么激烈的表情,却让他觉得羞愧。

    “如果只是平定天下,如旧剑新硎,不论将来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长安,都不影响如今在安邑建都。可若是天子并不满足于此,欲将旧剑回炉,千锤百炼,再铸神器,那定都安邑就不合适了。”

    裴茂一惊,再次下意识地长身而起。

    “文若,天子竟有此鸿鹄之志?”

    荀彧微微颌首。“天子虽年少,却见识高远,非我等可及。再造大汉,绝非还于旧都这么简单。”

    他顿了顿,一声轻叹,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隐忧。

    “自光武皇帝定都洛阳,于今一百七十年,积弊已深。若不能回炉重炼,纵使天子圣明,也不过延续一两代人而已。中兴终究只是刹那盛世,难以长久。”

    裴茂连连点头,却没有接荀彧的话题。

    朝廷的积弊是个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他和荀彧不多的分歧之一。若要分出胜负,绝不是晚餐前这点时间能够的。

    况且眼下的重点也不是何为积弊,而是天子革除积弊的决心和举措。

    “与凉州一般,如何安置匈奴人,也是天子必须考虑的事项之一。教化必不可少,征讨同样不可或缺。匈奴人擅杀单于,若朝廷不能定,匈奴人以为朝廷可欺,时时兴兵南下,安邑尚可安否?”

    裴茂皱起了眉头,久久不语。

    作为四战之地,河东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中原或者关中,而是来自于北边的高原。

    匈奴人的单于王庭就在美稷,对太原和西河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威胁。太原有雁门诸塞可守,西河却已经沦为匈奴人的牧场多年。匈奴人沿河谷而下,数日便可到达河东。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原的确比河东更适合立都。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平定匈奴人的叛乱,重新将美稷的单于庭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天子准备亲征美稷,可能就是这个计划。

    长子裴潜天天泡在铁官不露面,应该也是为这个计划打造军械。

    他刚刚苦口婆心地劝阻的,也正是这个计划。

    一瞬间,裴茂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

    刘协留杨修吃了一顿晚饭。

    晚饭很简单。

    虽说不是以前那样一碗麦饭、一碟酱,多了一些肉,甚至还有一杯酒。

    可是在杨修看来,天子还是太节俭了。

    “陛下,臣受猗氏、解县的豪族款待,都比你这御膳丰盛。”杨修一边吃一边说。

    刘协瞅瞅杨修。“不想吃就放下,朕留着做夜宵。”

    “陛下,臣可没有嫌弃的意思。”杨修笑道。

    与天子共进晚餐,哪怕是只给他一碗清水,他也会甘之如饴。

    “臣只是说,虽说河东这几年屡经战乱,但这些豪族却没受影响。不仅没受影响,他们的实力反而更强了。就臣耳闻目见,他们这几年侵占抛荒耕地,招揽部曲,煮盐铸铁,个个脑满肠肥。若非亲眼目睹,简直不敢相信。”

    刘协却一点也不惊讶。

    卫固、范先敢造反,不就是因为有实力么。部曲逾千,存粮至少能支撑半年,他们飘了。

    如果不是被朝廷几万大军围着,他们绝不会轻易投降。

    其他人或许不如卫固、范先这么豪横,但实力也不弱。

    “这么说,河东的户口损失并没有那么严重,大部分人还在本地,只是成了豪强们的部曲?”

    “理当如是。只不过郡太守姑息,各县也无力清查,具体数字无从知晓。”

    话一出口,杨修就后悔了,生生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埋头喝粥。

    刘协瞅了他一眼。“怎么不说了?”

    “臣说完了。”杨修一本正经地说道,放下碗,咧嘴一笑,只是笑得有些不自然。

    刘协放下了筷子,取过一旁的布巾,擦了擦嘴。

    “说完了就走吧,朕还有事。”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