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比她预想的要好,陈子昂不但谈了一个不错的价格,还拿了一份协议。一共分为四大条,大概意思是:
第一,桃子的价格是五文钱一斤,但要保证提供的水果都是陈大人带过去的品质。
第二,徽记商行负责运输,销售,但要派人前往馒头岭监工。他们派过来的人不会指手画脚,也不会干涉对方的行为,只负责水果的采摘,储存,运输等相关事宜。
第三,苏明雪不能将桃子在提供给其他商行,在满足徽记商行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供给商贩售卖,且由徽记给出售卖价格。同时,商行保证拿下八成的量,且先付一半的定金。等提货时在根据数量付另一半的金额,多退少补。
比如说,桃子的总价值大概是三百两,对方先付一百五十两定金,后面每一次拉货,都只付货物价格的一半。
第四,协议双方都要遵守,如果违约,需要缴纳违约金,金额是产品总价值的两倍。
在协议的后面还附带了一条,出现次品的数量不能超过总数量的一成,多出来的,将会根据商行的判定适当削减价格。
这个协议保证了双方的权益,苏明雪觉得没问题,对方付一半的定金已经诚意满满了,而且给的价格也不低。
“陈大人,这价格会不会有些高?”
正常情况下,当季水果两三文一斤,现在五文钱收,那对方起码要卖到七八文钱才会赚,普通人谁会花半斤肉的价格去买一个桃子吃。
“苏姑娘放心,徽记的客户都是大主顾,不愁没人买,否则不会承诺收购八成了。还有一点,如果苏姑娘日后打听到徽记的售卖价格很高的话,还请不要生气。”
“陈大人放心,五文钱的价格对于我来说已经很高了,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是徽记的本事,再说了,他们还要负责运输,销售等环节,卖贵一些也是应该的。”
苏明雪表示理解,她还加了一句。
“是徽记和陈大人帮了我的忙,我感谢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以小人之心去猜忌。”
人家要是卖一两银子一个,也是人家的本事,眼红没用,就好比金沙部落的西瓜,一个最低十两银子,就找个价钱还供不应求,限量销售呢。
想到西瓜,她还是觉得可惜。
都谈好了,陈子昂带着苏明雪出府,去见徽记在安平县的大掌柜。
这人她还认识,正是百里鸿,也是她一开始打算找的合作方。
当初来县城卖桃子,是他和陈二当了冤大头,没想到他居然是徽记在安平县的掌舵人。
“百里公子,这就是我昨日和你说的苏姑娘苏明雪。”
面对开遍整个省,认识不少大小官吏的徽记商行,陈子昂的态度没有谄媚,讨好,一直是淡淡的温和,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恰到好处,不管什么身份和他相处时都觉得自然,舒适。
“苏姑娘,百里家你应该听说过吧,这是百里家的大公子百里鸿。”
苏明雪微微拂身唤了一声‘百里公子’,算是打招呼。
百里鸿仔细盯着眼前人。
一个人的声音可以刻意改变,但容貌很难,对方的眉眼有些相似,可当初那个人半低着头,自己看的也不真切。
他微微皱眉,试着问道,“苏姑娘你家的桃子前段时间可有拿到县城来贩卖?”
“没有,”苏明雪摇头,“我家的桃子也是这两天才熟了一些。”
“那你住在哪里?”
“我家在马尧镇馒头岭。”
不是一个地方?百里鸿有些失望,难道是自己猜错了?
可昨天陈师爷带来的桃子和那天买回来的很像,味道口感是差了一些,可他曾吃过这么多桃子,只有昨天的桃子最为相像了。
百里鸿不死心,“苏姑娘,你家里可有兄弟?”
苏明雪抬头,状似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如实回答,“有一个哥哥。”
“你哥哥前段时间”
“百里公子,咱们还是来说说合作的事吧。”陈子昂轻声打断了他的话,“不管是谁,咱们现在要谈的是现在的买卖不是吗?”
百里鸿一顿,随即明白了,是啊,是与不是又如何?
是,他现在和人家谈买卖,不更好?不是,那就再找,也不影响这次的合作。
“陈大人说对,苏姑娘看过协议了吧,不知有什么补充吗?”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我觉得有必要规定一下,桃子的品质怎么定,谁说了算?”
这个条件还是路上陈子昂替她想到的,预防商行派过去监管的人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亦或者被人收买。
“我知道苏姑娘担心什么,到时候我会出一个标准,你担心的事绝对不会发生。”
“那就好,我没什么问题了。”
“苏姑娘请坐,接下来咱们谈谈具体的交货事项吧。“
三人分宾主落座,下人将茶水点心端了上来。
百里鸿直接开门见山,“不知苏家的生意是苏姑娘说了算吗?”
通常没有女人抛头露面谈生意的,更何况她不是有兄长吗?这谈生意自然要和能做主的谈。
“是,我家我说了算。”她没说苏家,只是代表自己。
这个回答让他沉吟了片刻,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随即笑着说道,“那就好,苏家一共种植了多少棵果树,一棵树大概挂果多少?目前可采摘的有多少?一天又能提供多少量?”
百里鸿一下提出了好几个问题,苏明雪一一解答。
陈子昂坐在一旁喝茶,不打扰也不插话。
快到了中午,合作的细节才谈好,之前的协议又修改了一下,然后在陈子昂的见证下签字画押。
百里鸿请二人吃了顿饭,期间说起自己曾经买过的水蜜桃,感慨不已。
人他找了十几天了,都没找到,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苏明雪出现了。
至于桃子数量没自己预想的多,也没问题,物以稀为贵嘛。
一直到了未时末,苏明雪才离开县城。
因为买了床,所以路上速度并不快,一个半时辰才到了家。
不少人围在苏家门口,看着木匠铺子的伙计卸货,组装,纷纷交头接耳,老苏家到底发了什么财?这样的床要好几两银子吧?
谁家不是盘的炕,就是床也是自己做的,哪里会花冤枉钱去买那么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