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0167章 ?冰洞

    猎鹰一号汇报完就在摩托艇减速中从打开的舱门一跃而进,随之摩托艇开始加速,领着身后破冰追来的鱼群冲进雪白世界。

    其他四组几乎先后汇报了计划,跟着纷纷进入摩托艇,开启封闭式探查。

    摩托艇上有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和雷达,可以扫描到七公里开外的画面,探测深度超过一百米。

    可有效找到地下空腔,并模拟还原。

    这是为了探查地下避难所的,毕竟岛国,避难所可能在海面之下,深度不会浅了。

    随着五艘摩托艇进入巡航速度,领先鱼类一两公里的距离前进,世界安静了。

    摩托艇里,四人都各自坐进自己的座位。

    这是前风挡后面的驾驶室,打开护罩可以看到外面景色,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座椅,都是舒适的太空椅,可以放平睡觉,半躺休息也可以。

    这就比铺位舒服了,铺位就一张床,非常狭小,仅供睡觉只用。

    平时,就在驾驶室呆着了,毕竟可以坐着,也可以半躺喝着啤酒红酒。

    这玩意一路搜刮不少,都被留存下来,而且董库也没有苛刻的不允许喝酒,当然,平时是不可以饮酒的。

    四人的零食是鱼肉干,都是冷熏技术的佳品,非常好吃,有味道。

    但四人看了会一成不变的舷窗画面,随即关闭了保护罩,开启内视屏幕。

    茫茫大雪中,一路连个参照物都没有,时间久了人会麻木,导致出现错觉的。

    看着监控画面好多了,行进的画面只占据一块,其他的包括就后面追击的鱼群,深海里的画面都有。

    最起码,不是一成不变不是。

    身后的鱼群,破开宽幅超过五十公里的冰面,一路浪涛激荡,穷追不舍。

    这要是动力不足,还真就被它们追上了不可。

    不过,它们注定只是浪费体力罢了,追上是不可能的。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一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渐渐接近长维岛。

    到了那,一边是大片陆地,是人员密集的区域,一边是密密麻麻的岛屿。

    穿过这里就是深海了,绕过袋鼠国就是真正的大洋了。

    到那会,水深几百米上千米小意思,海沟几千米上万米都不新鲜。

    基地里,董库也在看着猎鹰小组前进的画面。

    知道一切顺利,也彻底松口气,拎起训练枪进入训练室,追上小妹的步伐,开始领跑。

    突破不知道什么时候,但他相信不远了。

    每次突破,体质都有质的飞跃,现在肌肉紧绷,看着就结实。

    其实,也的确是这样,这会的星球后期的所有人,肌肤都跟横练武功中的金钟罩有一拼。

    谈不上金属质感,但真的不易留下伤痕。

    经过测试,普通的金属兵刃,在肌肤上只能留下一道血痕,无法割破皮丘。

    相信要是越过星球期,肌肤的强度真有可能挡子弹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螳螂在没进入星球期就已经能抗住127口径的子弹了,他们好歹是星球后期巅峰了,不防弹,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同是进化,虽然物种有差别,人类肌肤没有角质一类的物资,无法迅速进化出坚硬肌肤,但再升级应该可以了。

    此时,唯一热闹的还是基地战场。

    不论是大鱼的分解那里,还是大鱼的捕捞现场,还是螃蟹野兽攻击的位置,这会都有条不紊的流水线产出肉类,甲壳,蚂蚁窝外壳。

    只是产出速度之快,是董库以往最快时候的几倍,肉类甚至更多。

    这都归功于大鱼的猎杀。

    这还只是两组,再有一天,第一批十组拖拽机器人就抵达了。

    之后会源源不断,包括小型的,这会正在走下生产线,预计一天时间就可以达到运送数量,一批,怎么也几十台了。

    鱼肉的产能,预计在半月内达到顶峰,一天具体多少不好说,一天大几百万吨,上千万吨肯定小意思了,估计可能更高。

    兽群,依旧是那个数量,不增多,也看不出减少。

    占据整个进攻战线的三分之一,疯狂奔跑,前赴后继。

    这,或许就是野兽跟人的区别。

    添油战术,要是人类的话,早就发现了并更改进攻方式了。

    而它们,根本不做停留。

    随着时间推移,第一波甲壳被运出核心存储的位置,被送到鱼类分解车间的旁侧。

    那里,是鱼肉的暂时存放位置,等待运走的地方,足够大,但也有战斗车组护卫。

    一左一右,面积超过百亩。

    一边存放甲壳,一边存放蚂蚁窝外壳。

    等待运人回去的车斗返回,再装车运回基地。

    至于甲壳材料,董库会给戴老留一些,但不会太多。

    蚂蚁酸液也会留下一些,几吨到头了,不会无限制提供给他们。

    这是他最后的依仗,这玩意可是能轻易破坏他所有设备外壳的战略武器。

    蚁酸,怎么也不可能扩散,更不会共享。

    需要,可以现运送来,但量肯定不会太多就是了。

    而他自己,却需要尽可能的多囤积。

    科研小组已经给出方向,蚁酸,在太空模拟环境里,依旧具有快速腐蚀作用,不会被太空的低温冻住失去活性。

    这给他带来方向,要是这玩意可以在太空中当武器使用,起码像对付大型鱼类的设想那样,用巨型箭矢,或者干脆火箭为动力,运送蚁酸撞击目标,那还不快速让其漏气损坏?

    想来比炮弹实用。

    所以,除了用作甲壳材料的软化等,蚁酸有可能成为他手里的太空武器,而且可能是最厉害的武器之一。

    增加了一节车斗的蚂蚁窝生产,现在又增加了一节蚁酸的生产车斗。

    蚁酸,以一天近五十吨的产量快速累加着,同时,也消耗着迅速增长的碎肉。

    这样还能有效减少囤积物资的压力,否则,碎肉和破碎甲壳就是一项存储大工程。

    比肉的数量可多的多。

    这也是董库财大气粗,从一开始就大手大脚的分解,稍微差点的肉就留给蚂蚁,边角的甲壳碎块,剃下来的时候也都连带大块肉,根本不做细致分解。

    戴老这边,一切有也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

    超级大棚已经开始有顶棚合拢的区域,随着立柱向远方延伸,后面的,立柱上携带的支架开始自动伸展,随之接驳,大棚的外壳被机器人从根部开始,一块块一直到几十米的斜坡顶端,开始平铺。

    机器人行走在架子内外,不受五六级风的影响,巨大的外壳也在几个机器人的努力下,稳稳固定,快速合拢。

    松江一个最大的生产基地,周围囊括了三十五个县级市,地级市。

    县级市有人防,地级市都有地铁,县级市容纳人口一百多万,地级市容纳人口四百万到五百万之间。

    这个大棚建造的也是最快的,它是多个点一起建设,除了下风头没动,围绕上风头近乎半圆同时施工,目前,合拢的深度已经超过五十公里,下面,风平浪静,虽然不至于化冻,可温度愣是升高了几度,目前,稳定在五十六七度那样。

    这要归功地热废气的排放了,这么多人口产生的废气加上地热,温度其实蛮可观的,要不是还处于敞开阶段,一旦全封闭了,再做好二层保暖,那,大棚里不用日光灯估计都很快就能化冻。

    现有的公路网上,日夜车流不断。

    国家储备的燃油,这一刻充分体现出价值。

    无数的物资还在运输当中,积雪,已经无法在道路上落脚,都被疾驰的车辆带起,飘下公路。

    各个暂时废弃的城市打扫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大部队已经奔赴县城,乡镇,做最后的细致打扫工作。

    冰封多久不得而知,这些物资不收集起来也是浪费,投入的人里物力,目前看,比生产划算的太多。

    所以,打扫工作才如此细致。

    这,都是重建的基础,到时候,重建还是会用得到的,前提是冰封会几年十几年。

    积雪达到几米十几米深度,一旦开化,低洼地区或者水流经过的区域,都将是汪洋一片。

    这个水多久退去不得而知,但水下的物资因此全部腐烂是必须了。

    所以,带走,是不浪费不污染水源的根本原则。

    在家里建设和海鲜肉类生产有条不紊进行中,第一波的探查小队已经抵达长维岛。

    到了具体位置,找到参照物确定是目标后,五组小队分散开直接奔上最大陆地。

    这里,或许会有地下避难所,国家级的那种。

    这个国家还很落后,但当年被山姆和岛国占领时,留下了无数军事要塞,很多都可以利用,稍加改建就是现代化的军事要塞。

    小队间隔开,保持六七公里的间距,齐头并进向前推进。

    寻找要塞,只有这种梳头的方式一遍遍排查了,慢点,但只要有就不会错过。

    这块陆地露出冰面的不多,比长维岛强一点,但也只是一点。

    有几个山头露出冰面了,再就是大城市的高大建筑,六层以上的楼房还能露出个顶部,其余,全部被埋在波涛之下。

    毕竟他们挡了海啸的路了,所以不论退去还是袭来,海啸都要先漫过这里。

    这也导致陆地上几乎被推平,只有不多的建筑还屹立不倒。

    贴着一面一直到海岸,没有任何发现。

    但没有人在意,掉头继续梳理。

    一遍,就要两三个小时开外,但所有人不急不躁。

    追在身后的鱼,在他们进入浅谈时,就已经退去,雷达显示,海底密密麻麻的螃蟹还在顺着他们走过的轨迹追向长维岛。

    预计他们再转回去,有可能跟海鲜碰头。

    前提是它们登陆。

    这,又证实了一点,螃蟹,在浅海一样可以靠人吸引来。

    他们不进入这片大陆,在长维岛等待的话,螃蟹会蜂拥而至,数量多少另说,登陆是一定了。

    不过队员这会没心情去实验螃蟹能否登陆,会不会追击几百公里到这片大陆上。

    他们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们有理由相信,国家机器,知道星球即将毁灭,那,肯定会钻进避难所,高层期盼能躲过一劫。

    至于避难所有多大,能容纳多少人,里面的物资有多少,这个,还真不好说。

    目前来说,包括东炎都没有艾因国财大气粗,别看tp东炎全球第一,但国家财力上并不比卖石油的几个大户厉害。

    不过,但凡国家级的避难所,东西少不了就是了,没那么富有,也绝对不会穷的用土洞做避难所。

    时间,在枯燥中缓慢流逝。

    那些信号塔忠实记录了螃蟹的行进轨迹,看着它们距离海岸还有二十几公里时,没有破冰而出,而是徘徊了会,慢慢散去。

    显然,吸引它们的味道或者别的什么,距离太远了,它们已经无法跟踪。

    确认螃蟹大军散去,小组本就没在意,依旧安稳的盯着屏幕,查看地下,查看前方。

    又是一圈探查无果,但小队没有离去,掉头继续查看。

    他们,没有放出小型侦查机器人,因为小型的探测深度只有十几米二十米,无法探查到大型的地下设施。

    超过三十米,小型机器人就无能为力了。

    第三圈,行进大半,靠近一片丘陵地带时,猎鹰三号首先发现了地下空腔,画面还原,深度达到五十米的人工设施,判断为要塞结构。

    “找到入口,注意是否有活人。”猎鹰一号直接说道。

    “好。”其余小组纷纷回应,注意力更加集中。

    就在摩托艇爬上丘陵时,猎鹰三号的屏幕上,坡下冰面上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

    直径,有百米开外,很大的一个坑。

    小队迅速靠近,随之探测到地下设施是连贯的,大坑,居然是凿出来的冰洞。

    大坑深二十几米,利害的是,坑壁横向往里探测,冰层厚度不超过六米,再后面,居然是海水。

    大坑越往下越窄,到了底,也就不超过五十米的直径,而且打斜消失不见,不知道通往什么地方了。

    水里凿冰洞,怎么做到的……

    赶到的所有小组,看着大坑底部和探测画面里冰墙后面的海水,一个个困惑不解。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