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章 黄河宝贝的宝贝

    可恶,自己的运气值又用歪了……陈越不由得翻了个白眼。黄河宝贝,黄河贝的进化型,水系普通精灵。黄河贝是一只黑色的大河蚌,尾部呈白色,整体呈半圆形,是一只没什么特色的精灵。然而,当它进化了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外貌。黄河宝贝进化之后,体型会增大,而且壳上会延伸出绚丽的金色花纹和三颗宝石,非常漂亮。其次,黄河贝进化为黄河宝贝之后,会常年栖息在河底,搜寻宝物藏在嘴里。接着,当黄河宝贝进化成珍宝珠母之后,嘴里的宝物就会自动融合成一个未知的技能道具或者是一颗极其美丽的珍珠,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且非常受龙系精灵喜爱。嗯,精灵之中的锻造大师。当它感觉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张开嘴巴献上宝物让别人饶自己一条生路。其实陈越之前了解黄河贝这种精灵的时候也有想过,精灵道具既然那么稀缺,那么能不能对黄河贝进行人工养殖,随后进行流水线生产稀缺的技能道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是因为代价太大。黄河宝贝阶段所需要准备的宝物数量是很庞大的,并且人类和黄河宝贝对“宝物”的标准并不一样,再者说黄河宝贝这种精灵极其不喜群居等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珍宝珠母的产出并不稳定,虽然美丽珍珠也算特殊物品,但是其价值是远远比不上技能道具的。假如一个运气不好,那就是血亏的买卖,所以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陈越也不会,他运气值还不够自己用呢,吃饱了撑的才去搞这一行。说起来陈越当初看到过一个新闻,好像就是某个人用黄河宝贝当噱头套钱,还有好多人上当亏得裤衩都没了来着……话又说回来,陈越面前的这个精灵是黄河宝贝而并非珍宝珠母,他最多就能从黄河宝贝嘴里拿到一些“宝物”,技能道具什么的就不用妄想了。不过,怎么说也是自己用运气值换的,不拿就太亏了,还是看一眼好了……想到这儿,陈越和初一走了上去。黄河宝贝的五毛钱特效光芒只维持了一小会儿就没了。这种献宝方式也是黄河宝贝多年以来养成的族群习惯了,将嘴里的宝贝变的越绚丽多彩,越能吸引敌人的目光,这样一来自己的存在感就会降低,存活率大大增加。毕竟很少有人会买椟还珠般的来注意它这个“装宝物的箱子”。光芒散去之后,一只劫后余生的小螃蟹滴溜溜的从黄河宝贝嘴里偷偷溜走。陈越定睛一看,黄河宝贝粉嫩的大舌头上只有一些树枝牙齿,金属块,不知名生物甲壳,和一些海带一样的杂物……我尼玛……陈越脸色顿时黑了,很想给这个黄河宝贝一个大嘴巴子。黄河宝贝嘴里没啥好东西这是众所周知的,毕竟技能道具在没有融合之前就是一些杂物而已,人类将其拿走也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你身为一个蚌,珍珠至少给我一颗吧?我运气值喂狗了?陈越感觉很蛋疼。正欲转身离开,陈越却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一把伸出手抓住黄河宝贝那肉噗噗的粉嫩大舌头,然后往上一抬——黄河宝贝这种精灵只有在没体力的时候才会张开嘴,所以陈越也不会担心这货突然变卦夹住自己手。看到黄河宝贝舌头下面的东西,陈越眉头一皱,直接将其掏了出来。略带嫌弃的放下黄河宝贝的大舌头后,陈越到河边洗了洗手,顺带也将手里的东西给洗了洗。将其洗干净之后,陈越将其正对着太阳。这是一颗紫色的菱形宝石。微熹的阳光穿过透明的紫色晶体,渡上一层紫色,映照进陈越的瞳孔内。仔细看了看之后,陈越将上面的水擦拭干净,放进兜里。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什么有特殊作用的宝石他也不清楚,不过就算只是个普通宝石,陈越也算是有了一丝心理安慰。自己那十八点运气值也算没白冲。想到这儿,陈越忽然感觉自己的两百多分运气值可能不够用。万一这运气值次次都用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呢?陈越抓了抓头发。真要这样,他也没办法。叹了口气,陈越背上背包继续上路。走之前,陈越还让初一把那只黄河宝贝扔进河里,免得它一直张着嘴被太阳晒死。嘭!待陈越走后没多久,黄河宝贝又伴随着一大波河水被喷出了出来。不过这一次它运气比较好,落到了下游的潭水里…………“邦邦邦邦……”路过一处山谷的小平原时,陈越大老远就听到了吉他的声音。一眼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群粉红色的美羊羊正用手挫着手里的木制吉他,随着悠扬的音乐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墨镜,声音沧桑。“曾听见远方的山谷带来野性的呼唤~”“于是我义无反顾跳下河游向了对岸~”“即便这其中荆棘丛生带着千险万难~”“纵使粉身碎骨也要穿越迷雾来你你的身畔——”“曾经你也不离不弃陪在我身边——”“我还记得你那娇羞迷人的俏脸——”“……”陈越和初一倚靠在岩壁旁,闭着眼跟着节奏有规律的点头晃脑。没过多久,一曲罢了,刺耳的电音将沉浸其中的陈越和初一叫醒过来。一人一精灵对视一眼。可恶,怎么不唱民谣改电音了?陈越有些失望,他实在欣赏不来电音。能够遇到野生的音乐洋族群正巧在开音乐会毫无疑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只可惜现在它们唱的歌不是自己爱听的……话说,陈越觉得音乐洋真的是个奇葩的精灵族群。音乐洋,电系普通精灵,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身形粉红,双角弯曲,带着墨镜和木吉他,拥有百变的嗓音和极高的音乐天赋。这个精灵族群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得从二三十年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