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除了那屈辱的一甲子,到底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地方,繁盛的文化。
书画陈祎已经经历过了,而传说中的明清小说,陈祎也都看过了。但要论真正的文化繁荣,还得看瓷器:后世,大型拍卖会上卖出高价的瓷器,大都是康雍乾三朝的官窑。
既然是瓷器任务,陈祎自然得到瓷都等待有缘人。
所有的中国人,对瓷器都不陌生,中国二字的英文翻译,就是自于瓷器。
大多数的中国人,也知道瓷器是高温烧出来的,可瓷器制作的其他环节,大家都是一头雾水。陈祎倒是隐隐听闻过瓷器的大致制作过程,制胚、上釉、烧制。
可也仅仅是听闻,要让陈祎自己烧,他也烧不出来。
所幸,陈祎有外挂。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陈祎用几十叠纸钱,换来了一整套制瓷流程。
抄完作业之后,陈祎才发现,制瓷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复杂得多:标准的制瓷工艺,多达七十二个道工序,每个步骤都是用时间和经验积累起来的。
光看还不行呀!
第二天,陈祎从官窑的作坊里找了位无儿无女的老匠人,磕头拜了师,以养老送终为条件,换取了进官窑工作的机会。
在封建时代,能进官窑工作的,自然都是业内的顶尖人才。
纵然陈祎已经获得了自家师父那个岗位的继承权,可入场之后,还是得从最苦的工作开始。
搅和泥水。
已经半成品的瓷土,加工过后,掺水沉淀,只取上层的作为选角,底层扩散到民窑作为原料。
陈祎也是在制造企业呆过多年的人,见到这样的做派,也只能竖起大拇指:这样的材料筛选工艺,要比所谓的哎馊九千严格了几十倍。
不过,一想起这些瓷器将来都是给康麻子使用的,陈祎也就释然了:圣祖皇帝不差钱!
粉碎成极细粉末的瓷石,多次过滤之后就,再添加上来自于景德镇附近,严格净化过的高岭村高岭土,就变成了正规的制瓷原料,瓷土。
在元代之前,制瓷原料用的一般都是单一的瓷土,为了满足元朝统治者那迷之审美,制瓷人开发出了瓷石加高岭土的组合,增加了瓷器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烧制温度,减少了变形的几率。
然后,就有了元青花大罐、大缸那样奇葩的大型瓷器。
制备瓷土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什么技术含量,能够实现原料的高纯度制备,只是靠砸钱,浪费得多了,高级货自然就留下来了。
高级的瓷泥,还得放置一阵子陈化,自然消除瓷泥中的气泡和应力。
搅了一阵子泥水,陈祎便宜师父的关系终于派上用场了。
陈祎被调到了制胚车间玩泥巴。
依旧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跟和面差不多。陈化好的泥巴出仓之后,用板子拍几遍,然后用脚踩,还得踩出花来。
陈祎有点庆幸自己没有洁癖,也有点庆幸后世的制瓷已经实现了机器化。
换成了洁癖患者,要是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家的碗盘,都是用脚踩出来的,那乐子可就大了!
踩好的泥巴,就有了被塑造成型的资格了。塑形的过程,在工坊里被称为制胚。
到了制胚这一步,陈祎的关系就有点不大好使了。
虽然进不了制胚环节,可也不妨碍有琢玉经验的陈祎,时不时地用制胚环节剩下来的余料,秀一下存在感。
有抄来的作业作为参考,制胚环节对于陈祎来说,实在是没什么秘密。而且陈祎又学过机械加工,对瓶、钵、盘、碗之类的回转体的塑形,也算有那么一点心得。
在官窑里混了半年多之后,陈祎终于见到了官窑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广储司郎中兼督陶官徐廷弼。
当然,徐廷弼的到来,也意味着一件事情,来活儿了。
这次来的是大活儿,烧制仿元青花大罐子。
听到任务器物是仿元青花大罐,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还好不是大缸!
尽管高岭土的添加降低了元青花大缸的烧制难度,可那玩意儿烧起来还是十分困难。
制胚的时候费劲不说,烧制的时候,也是一大堆问题:器壁太厚了,不容易烧熟;火候不容易控制,瓷釉一不小心就因为烧过而变色了。
倒是罐子,器型小,可以一下做一大批,烧好之后,挑最好的那个,其他的全砸了就可以了反正是专供皇家的官窑,不差钱儿!
因为是皇家任务,一众瓷工都是小心翼翼的,而陈祎为了保证质量,更是多往瓷泥上多踩了几脚,踩出了好看的花来。
接下来,陈祎全程围观别人操作。
瓷泥塑形之前,还得敲打一下,身强体壮的壮汉,抱着一团踩好的瓷料,不停地摔打。
这个过程跟揉面类似,要不是瓷料太重,陈祎都怀疑摔打的工匠,可能就会直接上手揉了。
面揉好之后,就开始塑形了。
塑形的过程,陈祎在段视频里看过很多次,可那都是小件。
像这次上面要的青花大罐子,做起来要比段视频里麻烦很多:制瓷工匠需要不停地踩动着跟缝纫机类似的踏板,驱动辘轳旋转,而且脚下动作的同时,手上还得小心翼翼地将旋转着的胚子拉成需要的形状。
塑形,也就是拉胚成功之后,就得到了一件件的毛胚。
当然,这还没完,毛坯晾干之后,还得精修,用刮刀刻上纹饰。
最后,才是让陈祎眼馋不已的上釉。
确切地说,陈祎眼馋的是彩釉的配方。
虽然中国的瓷器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可普通的清朝老百姓能遇到的也就只有陶器、炻器、黒瓷,也就只有小康人家才有可能会用到白瓷。
因此,景德镇出产数量最多的也是白瓷,而陈祎得到的上釉师的记忆里,大都是单彩釉的配方,彩釉也有,可都是零零星星不成体系的资料。
制瓷大业,任重而道远呀
青花瓷是釉下彩,也就是透明的釉料下面封了一层蓝色的釉料。
因为是御制,图案都是限定的。因此瓷器工坊的画师需要将宫廷画师画好的图样描摹下来,拓印到青花大罐表面,然后再根据图样上色。
上釉封色晒干之后,就可以进炉子烧了。
而烧制的过程更麻烦,开火之前还需要根据瓷器的器型和釉料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位置,设计专门的工装固定。
青花大罐器型比较大,还可以享受单间的固定工装,而一些小型的器物,连工装都是专门设计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