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五年,弘历五下江南。
陈祎自然不会关心一个越老越作妖,而且还自嗨到把家底都搭进去的老头子,陈祎关心的是罗聘。
在外晃悠了将近半年之后,罗聘领着儿子又回到了扬州。
陈祎记得很清楚:临行的时候,自己可是往罗聘的行囊里塞了好几张北方通用的大额银票。
可罗聘?
满载而出,空手而归。
而且,父子俩这一身非主流的乞丐装是怎么回事?
罗聘对陈祎脸上那嘲讽中带着戏谑的表情已经习惯了,有气无力地回敬了一个白眼。
跟罗聘对视了一阵子之后,陈祎叹了口气:伙计,你马上就要五十岁了吧?
闻言,罗聘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黯然之色,点了点头:明心,回来的路上,我想通了一件事,在京城闯荡,是需要一定的实力作为支撑的,我纵然是清楚师父他们为什么会偏居一隅了
你想明白个屁!
陈祎回敬了一记白眼。
郑燮、金农等人为什么喜欢梅兰竹菊?
寄情于物!
这些老一辈的书画家,早就看清楚了我大清朝的本质,可又因为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寄情于物,独善其身。
不过,陈祎也算是看出来了,罗聘就是个铁头娃,而且还是不撞南墙头不回的那种。
安顿下罗聘之后,陈祎托人给百里之外的袁枚捎了个口信,请他到扬州小聚。
口信刚出去的第二天,袁枚就到了。
一见面,袁大才子就从包里掏出一张菜谱,递给陈祎:明心,我有研究出一道新菜,麻烦你给做一下?
袁枚是美食家不假,可毕竟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君子远庖厨,好吃、会吃,但一动手就废了。
陈祎笑着接过菜谱,扫了一眼,抬起头笑呵呵地看着袁枚:以前我托人邀请你,你都不来
坐在一旁的罗聘美滋滋地露出了一对大板牙:才子自然是看在我的面子上
得了吧呢!袁枚小小地鄙视了一下罗聘,皇上眼下正在游历金陵,老夫受不了那腐贵气息
罗聘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乱写乱画、乱涂乱逛,这是乾隆第五次下江南的主要内容。
这位倒是想将在江南的名胜古迹上都留下到此一游的涂鸦,只是天不遂人愿,逛到一半,甘肃爆发了捐监冒赈奇贪案。
乾隆三十年之后,我大清朝的吏治就已经滥到根子上了,逢年过节,下层官员给上级送礼,都已经成为了惯例了。
只是,让陈祎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罗聘也知道朝廷吏治的**,可还是天真地以为书画和官场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圈子。
纠结了一阵子之后,陈祎还是决定为罗聘扬名,给即将腐朽的大清朝送上最后一丝美好。
炒作这样的工作,陈祎倒玩得挺溜,开游园会,邀请江浙一代的名流以及大小官员参与。很多受邀的官员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请帖里夹着的那张大银票很诱人。
至于剩下的,根本就不用陈祎操心了:眼下很多读书人都忙着抱大腿、恰钱,那还有人像罗聘这么死心眼,潜心研究书画?
虽然陈祎不想说,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却是不争的事实
开了几次游园会之后,陈祎就将主办权交给了扬州知府,回到船坞继续造船。
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孕育,陈祎旗下的首艘单桅纵帆飞剪船终于下水了。
下水之后,是一系列的海试。
折腾,使劲儿地折腾,这是陈祎给出的要求。
只是陈祎显然是小瞧了先进船型跟中国传统木工工艺结合所产生的威力:一百多号人在海上折腾了大半年,也只是让船变得破旧了一点。
当然,在检验了飞剪船性能的同事,陈祎也收货了第一批航海舰员。
回航之后,第二艘第三艘的建造随即开始。而已经经过实战考验的第一艘一号,则变成了训练船。
陈祎依旧没有闲下来。
严格地讲,已经建造的一号,并不能算作飞剪船。
后世的飞剪船,都是从盖伦船发展而来的,因为出现得比较晚,吨位基本上都在五百吨以上,而且大都配置了三根桅杆。
也是由于问世的时间晚,飞剪船很快就被主流的钢壳轮船给取代了。
不过,由于飞剪船船身狭长,兴波阻力较小,因此后世大多数复古的钢壳帆船,采用的都是飞剪船型。
陈祎的终极目标自然是排水量上千吨的三桅飞剪船。
不过,受限于船坞的尺寸和工艺,眼下,陈祎只能考虑排水量两百吨以下的双桅飞剪船。
有了一号作为参照,暂定排水量一百八十吨的二号,只需要等比放大就可以了。
只是,结构的强度,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有的船只构建,都需要陈祎再验算一边,或是加厚加强,或是削减厚度
就在某人在船厂里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船只的设计的时候,大清朝开始翻车了:乾隆瞎折腾积累下来的余毒爆发了
甘肃刚刚爆出来的冒赈奇贪案,尘埃还未落定,又爆出了山东巡抚亏空帑库案。
光是有官员贪污也就罢了,全国各地也是烽烟四起。
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终于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农民起义,信仰冲突
这是疯狂地打乾隆的脸呀!
清政府疯狂地镇压,而收到了陈氏钱庄好处的人贩子,则跟在清军身后捡便宜,而且荤素不忌:成年人我要,儿童也可以!
大肆地收敛人才的背后,是陈祎手下几搜已经下水的单桅飞剪船,不停地往返于两广和江浙之间。
虽然一号的兄弟姐妹们载重只有十多吨,可也架不住这些小豆丁们的速度奇快,四千多海里的路程,只需要半个多月就能跑一个来回
就在陈祎美滋滋地看着一号门进港装卸的时候,噩耗降临了:钱富去世了!
一片节哀声中,钱宝生的二儿子,已经掌管钱家云锦生意的钱文宁,又跳了出来。
这厮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分家!
钱宝生眉头紧锁,扭头看了看一旁面无表情的陈祎:老二,这
陈祎笑了笑,瞥了一眼理直气壮地站在跟前的钱文宁:二少爷,虽然你已经捐了官身,可我大清朝毕竟还是以孝立国的
陈祎也没指望能够打击到钱文宁,只是希望这厮能在钱富的葬礼期间安分一点。
钱文宁自然不敢跟陈祎炸刺,尽管陈祎没有官身,可却跟江浙一带官场上的很多官员相熟。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