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炎城。
许一凡来到塔撒哈沙漠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来到炎城。
行走在炎城当中,很多地方都跟许一凡想象的不一样。
粗糙而整洁,单调而又漂亮,混乱而又和平,血腥而又善良,这是矛盾综合体的城池。
炎城有将士二十万人,但这座城池却有近五十万的人口。
炎城很大,分为三个区域,东区、西区和南区。
东区居住的是寻常百姓,大多数以妇人和孩子居多,还有很多残疾的老人。
说他们是寻常百姓并不准确,选择来这里生活的,大多数都是将士们的家属,因此东区又被称之为家属院。
东区有各种房舍,跟寻常城池的房舍没什么区别,也有优劣之分,官职高的,住的自然就好一些,而官职低的,住的也就差一些。
其实,房舍的优劣并不明显,但阶级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存在。
只不过,炎城的阶级要比其他地方淡很多罢了。
许一凡在来到炎城之前,以为炎城最多的应该就是练武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炎城最多的反而是学堂。
在这满眼黄沙的沙漠当中,居然有那朗朗读书声,这堪称是一个奇迹。
此时。
许一凡和剑九行走在东区的街道上,目光却落在眼前的书院当中。
书院很简易,站在街道上,都能听到那朗朗读书声。
“真是没想到,在这种地方,居然也有书院。”剑九感叹道。
在说这话的时候,剑九有一丝丝的羡慕。
人们总是会去羡慕那些自己不曾拥有,而别人却拥有的东西,比如高官厚禄,比如修行长生,再比如读书认字等等。
剑九曾经过的很苦,小小的一个人,尝遍人间疾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活下去。
关于剑九八岁到十六岁,这八年时间经历了什么,许一凡已经知道了。
不过,不是剑九告诉他的,而是许一凡动用了不良人和无名营查到的。
谁能想到,一个小女孩为了一个馒头,可以被追着跑数里地呢,而且还是在冬天光着脚的情况下。
谁又能想到,为了一件破烂的衣服,女孩会跟好几个比自己大的男孩子大打出手呢?
谁又曾想到,在寒冬腊月的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居然只能靠吃雪来度日子呢?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为了可以活下去,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去做什么事情。
说实话,剑九是许一凡两辈子见过的,曾经过的最苦的女孩,没有之一。
上辈子许一凡当雇佣兵的时候,曾经去过非洲的贫民窟,在那里见过很多生活在战争和苦难当中的孩子,可是,他们的苦难跟剑九比起来还差了一点。
当然,如此比较其实是不对。
世间苦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是自己经历的,仅仅只是看到的,很难体悟到他人本人的苦难,所谓感同身受这件事,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人可以共情,却无法共苦。
许一凡曾经问过剑九【你觉得生活苦吗?】
【不苦啊!】
苦吗?
苦!很苦!非常苦!
至少在外人看来,剑九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然而,她自己却不觉得。
或者说,她在过去已经习惯了苦难。
根据许一凡掌握的情报的,在已知的八年时间里,剑九有九十七次命悬一线。
九十七次,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啊,常人经历一次都感到后怕,而她却经历了那么多次,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
换做寻常孩子,早就自暴自弃,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了,可剑九没有。
她为了活下去,无所不用其极,就像路边的一颗野草一般,只要给她一点点养分,她就能拼命的生长。
好人?
若是放在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眼中,剑九做的那些事儿,简直是十恶不赦,罪该万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魔头。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只有九岁的小女孩,为了不成为那些有着特殊癖好的大人物的玩物,她能够亲手杀死五人呢?
剑九的眼中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只有她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只要不针对她,那对方就是好人。
好与坏,黑与白,善与恶,在剑九的眼中其实是很模糊的。
听到剑九这么说,看着她希冀的眼神,许一凡眼神微动。
在调查剑九过去的时候,许一凡发现了一个小事情。
曾经的剑九,其实是被人收养过的,收养她的是一个屡考不中的读书人。
一个从十多岁开始,就一直在参加科举,到了五十多岁却一直没有考中的人,其中心酸可想而知。
男人叫孔乙已,曾经是甘州一个边城的小家族的人。
家族不算富裕,却也不算太差,怎么说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惜,在孔乙已二十多岁的时候,家道中落,至于为何家道中落,在曾经的甘州就可想而知了。
落魄世子,奋笔疾书,想要通过科举来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总是那么喜欢捉弄人,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孔乙已有一个儿子,据说是跟一个半掩门的妓-女所生的,在四十多岁才有的儿子。
老来得子,自然呵护备至,可孔乙已自己一个人生活都够呛,更何况还要养一个儿子了。
有了儿子之后,老人愈发坚定自己科举的念头。
生活这种东西,最容易折弯一个人的脊梁。
可惜,好景不长,唯一的儿子也病死了,而孔乙已也彻底放弃了科举。
没了儿子,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却依旧一事无成,从那之后,整个就疯疯癫癫的。
在那期间,他遇到了偷东西吃而被追打的剑九,不知道是想到了自己,还是觉得剑九可怜,就好心的收养了她。
一个整天醉生梦死,疯疯癫癫的老头子,一个为了活下去把自己变成一只刺猬的小丫头,就这样生活在一起。
在那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应该是剑九生活的最开心,也最安稳的一段时间。
有地方住,有被子盖,勉强能吃饱肚子,孔乙已脑子清醒的时候,还会教她认字读书,这对于一个始终生活在颠沛流离当中的小孩子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只可惜,这种日子总是匆匆而逝,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孔乙已冻死了,或者说说醉死在家中。
活着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而死的时候,更是赤条条的。
之前,许一凡曾问过剑九,当初为何在甘州城跟着自己。
那时候的剑九,已经是大修士了,她告诉许一凡,因为许一凡是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一个有钱的读书人,所以她选择跟着许一凡。
至于真相是不是如此,许一凡不得而知,但是,剑九对于读书这件事是很渴望,也是很在乎的。
当然,也仅仅只是在乎而已。
因此,当剑九惊讶炎城有书院的时候,许一凡笑了笑。
“要不要进去看看?”许一凡转过头问道。
“嗯?”
(°ー°〃)
剑九闻言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可以吗?”
“呵呵!”
许一凡再次笑了起来,说道“有什么不可以的。”
说着话,就带着剑九走进书院。
书院并不算大,建筑却是最好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书院不但有不少教书先生,而且还有一栋藏书楼。
走入书院,许一凡和剑九并肩来到一处教室,站在窗外,看向教室当中。
教室当中满满当当坐了几十个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有大有小,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
教书是一个少了一条胳膊,还瘸了腿,没了一只耳朵的老人。
老人穿着一件浆洗的发白的老旧儒衫,说话声音很沙哑,有点像夜枭。
如果放在中原,这样一个老人去当教习先生,显得有碍观瞻,也会被很多人瞧不起,尤其是那么年龄不大的孩子。
然而,在这里却没有。
教室里的所有孩子都很安静,都很尊敬这位先生,虽然许一凡看不到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背影,可许一凡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老人讲的东西并不复杂,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
讲课的质量,说实话,真的不咋地,放在其他书院,即便是一个学生可能讲的都比他好。
不过,老人讲课很有意思,书本上的内容讲的只占据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东拉西扯,讲着塔撒哈内的风土人情。
起初,许一凡只是随便听听,可听着听着,许一凡就心中一动。
倒不是老先生讲的有多么好,而是许一凡发现,老先生讲的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一些在沙漠生存的经验,一些可以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东西。
若是在其他书院,老先生这么讲可能就显得‘旁门左道’了,然而,许一凡却知道,只要认真去听,把这些东西记住,未来是有大用的。
炎城和其他城池不一样。
这里的孩子,这里没有科举,也没有武举,到了十八岁的时候,就需要穿上铠甲,拿起武器,走上城墙。
炎城孩子的及冠礼,不是烧香祭祖,而是去沙漠猎杀沙人,或者一些沙漠地带的妖兽和野兽。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随时都会面临危险,多学一点生存技巧,比什么都重要。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流逝。
很快,一堂课就结束了。
老先生一瘸一拐的走出教室,看到站在外面的许一凡和剑九,并没有感到诧异,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就走了过来。
“你是许一凡吧?”老先生开口道。
“嗯?”
(°ー°〃)
许一凡闻言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你知道我?”
这也不怪许一凡,自从他成为西征军参将之后,很少有人直呼其名,而现在更是没有人直呼其名,当然,剑九除外,因此当老先生直呼其名的时候,许一凡会愣住。
老先生看了看许一凡,又看了看正看着教室内的孩子们的剑九,笑了笑,说道“当然,大炎的第五任国师,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
“嗯哼?”
((⊙﹏⊙))
听到这话,许一凡又是一愣。
老先生见状,笑了笑,说道“随便走走。”
“嗯,好!”
许一凡没有犹豫什么就答应了,然后转过头看向剑九,问道“你呢?”
剑九没有说话,只是摆摆手,示意许一凡不用管自己。
见此情景,许一凡没有说什么,跟着老先生开始在书院走动起来。
“老先生贵姓?”
“担不起先生二字,我只是一个穷酸秀才罢了,你可以叫我老王。”
老王?!!!
听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称呼,许一凡愣了一下,心中忍不住问道是隔壁老王吗?
心中虽然这么想,口中却问道“王老,你说我是第五任国师,那前面四任国师都是谁啊?”
许一凡问的很直接,也很直白。
王老转过头看了一眼许一凡,笑道“国师不知?”
许一凡转过头,看向王老,摇摇头道“不知道。”
王老那双浑浊的眼睛,微微闪烁了几下,然后就转过头,看向前方。
“我大炎建立王朝近千年,在这千年时间里,拢共只有三个半国师。”
“三个半国师?”
许一凡又是一愣,心中暗道【难道我是那半个?】
就在许一凡这么想的时候,王老却说道“对,你是第四个。”
说到这,也不等许一凡继续问,王老就自顾自的说了起来,许一凡则跟在其身边,默默的听着,很快许一凡就震惊起来。
根据王老说,大炎王朝一共有四个国师,算上许一凡一共五个。
其中第一个国师姓李,跟大炎皇室一个姓。
李不知!
一个很有特点的名字。
此人堪称是大炎王朝初期的第一谋士,其出身不详,来历不详,只知道是炎高祖的朋友和结拜兄弟。
炎高祖拢共有两个结拜兄弟,而他们的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除了李不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不过,他们结拜的时候,儒家圣人还不曾入圣。
在大炎王朝正式建国之前,还是秦朝统治天下,不过,那个时候的秦朝,朝纲败坏,内忧外患,内乱不止,各地的起义不断,民不聊生。
其中,单单藩镇割据的藩王就多达十几个。
这里的藩王不是皇室成员,而是一些封疆大吏,因为立下大功劳,然后被封为藩王。
当然,也有一些自封的。
李氏在崛起以前,只是东北地带的一个武将世家罢了,负责东北一代的守卫工作。
因为其家族能征善战,而且把当地的百姓治理的很好,又屡立战功,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
东北一带,李氏的辖区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这里有着一套由李氏制定的法律法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进入李氏的管辖范围,都要遵从。
虽然不曾立国,登基称帝,可李氏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
在炎高祖时期,秦朝已经腐-败到了极致,常年兵祸不断,为了结束持续的混乱,李氏决定起兵造反。
炎高祖是一个很有抱负和理想的人,又得到了儒家的支持,以及李不知在背后的运筹帷幄,短短数年时间,炎朝就像秋天的一把火,点燃了整个中原。
从东北起家,一路南下,东征西讨,最终打入长安,问鼎中原,建立大炎王朝。
在建国之后,儒家和李氏签订了一份协议。
这份协议就是大炎王朝的立国之本,以武立国,以文治国。
世人只知道儒家和李氏,却不知道,在李氏的背后,还有一个顶级谋士李不知。
此人之谋略可谓是震古烁今。
在炎高祖在位期间,此人的话可是比炎高祖还管用,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嚯嚯战功的武将,在面对这位谋士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炎高祖曾经是想将其封为国师的,可李不知却断然拒绝了。
李不知不断拒绝了国师之职,还把自己的名字从史书当中抹掉了,只有一些秘史当中,才有零星的记载。
可以说,此人虽然没有国师之职,却有国师之实。
许一凡听到这,好奇的问道“即便炎高祖时期,没有关于此人的记载,那后世应该也有吧,不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王老闻言,笑道“关于这位国师的记载,史书当中没有,在秘史当中也只有一鳞半爪,但是在我儒家当中却有详细的记载。”
“嗯?”
许一凡一愣,下意识问道“为何皇室没有记载,儒家却有呢?”
王老转过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许一凡,说道“因为儒家的再次崛起,他的功劳最大,若是没有他,儒家不可能复起,而文圣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也是因为他。”
“啊?!!!”
此话一出,许一凡瞬间震惊了。
李不知这么强的吗?
在震惊之余,许一凡很快又想到一件事,问道“不对啊,史书记载,即便是皇帝也没有能力修改啊,他是怎么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