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3章 兖州乃端信之乡

    初平元年三月三十

    因镇压叛乱有功,叶林以袁绍的名义,表荐成皋亭侯、河南尹赵岑为扬州刺史。

    赵岑所部兵马两千余众中,数百原籍扬州和吴郡的部曲,被赵岑带着去扬州上任,剩下一千多禁军北校为主的精锐,则归入叶林的兖州兵马编制。

    这也是赵岑自己投桃报李提出的要求,子弟兵子弟兵,禁军北校来自近畿的士卒居多,若跋山涉水跟着赵岑回扬州去,

    说不定半路酿成哗变,军散了还是小事,若被人蛊惑煽动,半夜砍了赵岑的脑袋去投奔董卓,却不得了。

    成皋、新皋一线的叶林所部兵马,编制如下:

    其一徐晃领虎贲营千余众、其二王平领射声营千余众、其三关羽领飞羽营千余众,其四周仓领亲卫营千余众,外加其五杨奉所领辅兵辎重营千余众。

    以上合计五千余众,正兵和辅兵基本是七三开的比例,步骑的比例在一九。

    如今再加上赵岑留下禁军新编的虎牢营一千余众,新皋的兖州兵马多达七千余众。

    谁来领兵强马壮但军心尚未十分稳定的虎牢营,乃是一个难题。

    叶林和徐庶刘备三人军议开会讨论定夺,

    军师徐庶便推荐亲卫营司马周仓去领虎牢营,

    理由是周仓乃是勇力过人的义士,而且是近畿河东人士,并且周仓在黄巾和白波中,最多时领过上万人马,有足够的统军能力。

    刘备当然推荐自己的三弟张飞张益德去领虎牢营,开玩笑,三弟和二弟一起领千余众的飞羽营,乃是大材小用好吧!

    徐庶摆着鹅毛扇,笑着道,

    “主公,玄德兄,张益德虽勇,但玄德所部兵马从来不多,不过数百部曲和乡勇,益德之前乃是步弓手,若领禁军北校为主的虎牢营,恐力非能及。”

    “元直此言差矣,吾二弟云长和三弟益德,俱有万夫不当之勇,随吾起兵讨黄巾,大小三十余战,立功无数,带兵日久,益德如何就领不得虎牢营!”

    刘备对虎牢营主将一职乃是志在必得,周仓不过是黄巾出身的莽汉,在刘备心中,除了主公叶林,再无他人可以比得上自己的关张二弟。

    “玄德兄,汝和益德俱是幽州涿郡人士,虎牢营士卒乃是雒阳禁军为主,

    兵员多半则是近畿招募所得,以幽州将领近畿兵,尤其还是降军,益德又脾气焦躁,吾恐益德不能当此重任,会误主公大事!”

    叶林闻言,心里对徐庶又高看一筹,在叶林前世,张飞张益德善待士人而恶小卒,最后被帐下将割了脑袋去东吴请功。

    所以张飞带降兵为主的虎牢营,确实不是上佳人选。

    “既如此,可让云长为虎牢营主将,益德接任飞羽营主将,云长善待士卒,统军练兵能力出类拔萃,领虎牢营正当其时!”

    刘备不得已,搬出了红脸的关二哥来救驾,徐庶闻言,心里倒是点了点头,只是不知主公意下如何,因此并不急着表态。

    在叶林麾下诸将中,徐晃是河东杨县人,周仓是河东大阳县人,而关羽关云长,乃是河东解县人。

    所以徐晃、周仓和关羽,都算是近畿七郡中的河东郡人士,比起幽州涿郡出身的刘备张飞,显然更适合当虎牢营的主将。

    数日后,原本留在河内郡东北五县的叶林兵马将士,俱南下抵达了新皋,

    曹操对叶林将河内郡东部五县拱手相赠,感激涕零,所以驻守共县的方文所部龙蟠营千余众,

    依着鲍信的心思,曹操既然娶了叶林的寡姐,方悦留下的部曲遗产,其实正好打包一口气全笑纳。

    方文乃是方悦的族侄,所以方文的龙蟠营千余众,若归入河内太守曹操麾下,其实也说的过去。

    方文却梗着脖子,楞把鲍信手下的亲信撵出了大帐,

    “滚犊子的!劳资生是叶司马的兵,死是叶司马的鬼!谁再来挖劳资墙角!休怪吾翻脸!”

    其实鲍信倒还真不是要挖叶子豪的墙角,对叶子豪的推崇和崇拜,鲍信比曹孟德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北渡黄河的时候,鲍信就拉着曹操立誓,此生必不与并州牧为敌!

    然而造化弄人,叶林当初是并州牧,现在却被袁绍表为兖州牧,鲍信这个济北相,乃是济北国的国相。

    而济北国,乃是兖州八个郡、国之一,济北相鲍信,如今可是货真价实的兖州牧叶林的部下了好吧!

    兖(yǎn)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

    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禹贡》就是各州向朝廷贡赋的标准。其中最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还是大禹定九州。

    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就是鹿鼎记里韦小宝收曾柔的那个王屋山。

    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

    兖水的兖字古代写作“沇”。在小篆里,“三点水”有时候可以写成“横水”而放在“允”字的上边,

    后来由篆书向隶书演化时,“横水”就变成了“六”,于是成为今天的“兖”字。

    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

    初唐编《晋书》、《隋书》等国家正史,都曾对此转述引申,例如《隋书·地理志》就说:“兖之为言,端也。”

    这就更明确地说明,不仅“兖”字有端信的含义,而且兖州人也是端信的人。

    说兖州的“兖”字有端信的含义和兖州人有端信的禀性,不是偶然的。兖州人的端信,既是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赐予,又有历史的渊源。

    鲍信乃是泰山郡平相人,泰山郡同样是兖州八个郡、国之一,

    因此泰山郡出身的济北相鲍信,乃是兖州人端信的代表人物好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