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爱兵如子叶司马

    黄龙、郭大贤既弃暗投明,一千八百新俘虏的整编入营就水到渠成。

    有徐晃、杨奉,以及当初杨奉所部八百多当了俘虏,又被收编,然后建功立业,如今已经是各营骨干的前白波众,现在的汉军现身说法。

    又有原本自己的头领黄龙、郭大贤亲自出面安抚,

    这原本属于郭太部的一千八百众白波俘虏,波澜不惊就摇身一变,这些人就成了河内名将叶司马的部下。

    上次收编俘虏,为了杀一儆百,叶林还让八百俘虏砍掉了五十个大小头目手上有百姓血债的家伙。

    而这次叶林所部再度收编一千八百人,楞是一个没杀!

    等打扫战场后,三百多战死在城头和瓮城里的白波众,居然都没有被枭首示众,而是被收敛入土,埋在了西城外的乱葬岗上。

    就差没插一块牌子,写着三百白波壮士,初平元年正月,埋骨于此了!

    好在郭太所部之所以如此精锐,所有士卒当初选拔,时只选没有家眷拖累的青壮入营是关键之一。

    当山贼和当官军一样,一旦有了家小的拖累,战场上自然就少了一往无前的必死之心!

    就汉末三国来说,而山贼又和官军不同,

    官军无论士卒还是各级指挥,即使不是单身,家属也都在老家或者城池居住,绝对不存在随军出征的可能。

    而黄巾黑山白波这些贼众,属于山贼流寇,携家带口是流民的日常,

    天灾**之下,青壮入伙贼寇,不管是被裹挟还是自愿,都不会扔下家小老弱,若扔下,等于是坐视他们在乱世中变成饿殍。

    所以对官兵来说,有地盘和据点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因为必须安顿家小,即使刚被招募、征募加入汉军时,大部分青壮本身就是单身为主。

    不过伍长、什长、队率们,随着年龄的增加,从军报国攒了钱,那探亲的时候回老家娶亲乃是人之常情。

    半个时辰之内,这一千八百白波山贼,就被虎贲营、射声营和亲卫营领走了八百人。

    黄龙和郭大贤两个新成立的营,各自编选了五百人,其他的不说,犒赏三军让全军士气大振。

    这一千八百名新入各营,成为了河内汉军的白波军俘虏,

    虽然没有赏赐钱和粮,但半个多月来,在经历生死一线的考验之后,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不但喝上粥啃着饼子,还喝上了滚烫的大锅炖羊肉汤!

    这些俘虏从战败被俘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恍然自己已经是朝廷官兵的一员。

    对大部分白波贼众来说,转换身份一点不尴尬,有饭吃谁乐意提着脑袋造反?

    有汤有肉有小米熬的粥和豆子做的窝头,给啥都不换啊!没听说这会连袁绍的冀州军都快断粮了嘛!

    咱们弃暗投明当了官军,吃得饱居然似乎还能吃得好,太难得了!

    重要的是,在叶林所部,所有各营的后勤供应和伙食标准是一样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汉末这个时空,人心总是一样的,众人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然,叶林所部,骑兵的伙食待遇是最高的,其次各营正兵,其次是各营辅兵,然后是随军民夫。

    各营从领兵的军司马,到下面的军侯、屯长、队率、什长和伍长,伙食一律和自己的兵一样!

    徐晃王平吃的,就是虎贲营和射声营正兵吃的一锅造的饭食。

    按如今叶林所部的后勤供应能力,每营每天,正兵比辅兵多一个窝头加一块肉干,辅兵比民夫多一个窝头,而小米粥都是管够!

    叶林所部,无论在营内外,均严格执行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条例。

    只有获得批准,才能最少两人一组的请假离开营地,士卒必须随身携带兵器,而且不允许单独在城内行动。

    叶林所部的钱粮,日常由辎重营负责仓储和管理,

    但钱粮自重的处置权分配,属于从事吴永领导下的军司马僚属班子负责,诸曹掾管理,登记、而审批的手续和发放的步骤,都有固定的流程和手续。

    叶林所部各营,后勤伙食都直接从辎重营按日数领取,各营自己不许截留缴获,更不许自己私藏钱粮军械。

    或许有人要问了,叶司马每次犒赏众将和各营,动不动就发几百金几百斛粮食下去,难道这些犒赏只停留在纸面上不成?!

    当然并不是,特么叶司马乃是河内名将好不好,爱兵如子,赏罚分明难道是嘴上说说的吗!

    可那么多钱粮若一个个发下去,既不方便众将众军保管携带,又容易引起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说,临战出证,徐晃怀里要揣上几百上千金,分量贼重且不说,兜里揣那么多金,这仗还能痛快打嘛!

    即使麾下小兵,伍长每次赏赐都拿两个人份,什长屯长军侯们更多,都鼓鼓囊囊揣着金饼去厮杀?

    那特么是去当散财童子了好吧!

    金饼体积分量还小,可英明主公每次赏金之外还赏粮,

    汉末乱世中,粮食可是比金饼还重要的硬通货对吧!

    叶林每次犒赏三军,最低限度的辎重营辅兵,一次都赏了半斛粮食,至于徐晃王平这些司马,动不动就赏几百斛粮食好吧!

    知道一斛是多少吗?对,一斛可就是一石,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

    虎贲营司马徐晃,其他的不论,几次下来,被主公赏的粮食就超过一千斛,比王匡准备运去汲县接济袁绍的粮食还要多!

    徐晃能背着赏给自己的一千斛粮食出征吗?可能吗!

    所以在叶林军中,赏赐的钱粮,都不用从后勤实领,而是直接记账挂账,需要的时候,凭盖了司马印的木牍,去吴永手下人那边领!

    什么什么?叶司马赏赐部下,结果给的不是钱和粮,只是盖了司马印的木牍?

    那岂不是乱了套,万一有人用萝卜刻个印,找个木片印上去,冒领怎么办!

    这个,你还真想多了,叶林所部钱粮发放,采取实名制!

    赏给徐晃的钱粮,就写徐晃的名字,金多少、粮多少,末了是司马印。

    徐晃自己去领,也要签字画押,再换新的木牍,比如徐晃存粮一千斛,这一次带人领走一百斛,那写着一千斛的木牍,就要换成九百斛的木牍。

    没有徐晃本人出场,或者签字画押,想从后勤领走名义上已经赏赐给徐晃的钱粮,门都没有!

    这点钱粮小帐若都管不好,还扯什么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征伐天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