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4章 董卓的政权

    <b></b>                  董卓被后世称为东汉末年权臣,凉州军阀。权臣,指有权势之臣。多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军阀是指军人以武力为后盾,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或是由中央政府或承认中央政府,以保有并扩张自己的权位,忽视国家的秩序法律。董卓肩挑两样,可见其在东汉末期一段时间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助长其干些混蛋之事出来,并被记录史册。

    董卓虽身处东汉边远地区,却时时关注京城之事。特别是汉灵帝刘宏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少帝之母何太后垂帘听政,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主持朝政,皇权更加衰微。此时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对皇权的绝对控制,斗争日趋激烈。双方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在西州蛰伏并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即勒兵来京,尽诛阉竖。董卓得到该“檄”,如同久旱逢甘霖,可称得上及时雨,二话不说,立即召集人马,提兵向洛阳进发。可不巧的是董卓还未进京,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设计杀死。董卓就趁吴匡火烧南宫及“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之际从北邙山奉迎少帝回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

    俗语说得好小人得志便猖狂。可董卓甚至连小人也称不上,充其量是流氓;更准确地说法应是流氓中的流氓。至从董卓进入洛阳,特别是收了吕布,杀了丁原,无任何牵制后,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洛阳城内就变了另外一种模样。

    首先,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董卓拥兵在嘉德殿上当着文武百官面武力推行废少帝立献帝。这一废一立,不仅让董卓由地方军阀变成朝延权臣,官拜相国,开始染指东汉王朝的最高权力,还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至高无上的优遇。有了这等优遇,董卓真正变成威势无两,权势滔天且目中无人,把汉献帝玩弄于股掌之中,使汉朝刘家的宗社变成了废墟。

    其次,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董卓竟以少帝做诗来表示怨恨这种莫须有的借口撺死太后,绞死唐妃,鸩杀少帝。只要何太后和汉少帝的存在,且在宫中居住,终究妨碍董卓在朝延上下自由活动和树立威信。董卓当日废少帝立陈留王借口很牵强,名不正言不顺,只是文武百官除尚书丁管外均慑于董卓的淫威才迫不得已服从,并非心悦诚服。为此董卓杀死少帝彻底扫清其专威弄权的障碍。

    再次,奸淫宫女,夜宿龙床。董卓杀了少帝,操纵献帝,把持朝政,私欲野心却欲求不满,竟胆大妄为到染指后宫的地步。汉献帝尚是个九岁孩童,哪懂后宫之事。董卓就趁机沾沾傀儡皇帝的便宜夜深入宫,留宿龙榻,宫中侍女公主皆遭其玩乐。后宫本是死罪,可董卓却恍如入无人之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把后宫当作自己发泄的温柔乡,睡皇帝的龙床变成了自己的专利。

    最后,杀良冒功,掳人妻女。董卓是个暴戾恣睢的军阀,玩腻了宫中女子,就将魔爪伸向了民间。董卓时常带着军队出城去祸害百姓,顺便猎艳“打野味”。在一个叫当阳的地方,纵兵围住村民社赛,杀光男子,凶残割下头颅,血淋淋地并排摆在车辕上,还趁机掳走了妇女和财物。等回到洛阳后,董卓竟命令手下集中焚烧头颅,并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对外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

    至于董卓为何失败。

    国家已经实际分裂,关东乃至大半个帝国,都不听长安中央的号令了,反董联军虽然无力打进关中,但袁绍等人代表的地方豪强势力,基本盘都不在关中,他们的图谋本来就是削弱中央,独霸一方,当土皇帝,至于这个中央是姓刘还是姓董,他们才不关心呢。

    国家搞成这个样子,董卓却摆出一副混吃等死的亚子,对外不能统一国家,对内得不到衮衮诸公的支持,兵力又不怎么占优势,内部杂七杂八的派系斗的很严重,这种情况下董卓下面的各级小领导心思可就活络了大家都明白跟着董卓再混下去没什么出路。

    大家跟着董先生来到伟大首都不就是指望着升官发财吗结果董先生地盘眼见的越打越小衮衮诸公阳奉阴违他能拿出来封赏手下的东西官职财富权力越来越少现在该抢的也抢了该嫖的也嫖了,手里有兵权的也考虑变现。

    在朝廷混个一官半职董卓一旦败亡自己必连带受清算这种时候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了就算吕布不砍他董卓势力崩盘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大家不敢当出头鸟像铁头憨憨一样直接砍死董先生但出工不出力消极抵抗积极投降大家还是会的。

    敢情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都是董卓发的委任状,易言之,整个讨董联军都是他老董亲自鼓捣出来的,不知道前因的还以为这出是真?我自己造自己的反。

    董卓既不容于士大夫,便只能仰仗于手下的凉并军事集团,无论其主观意愿为何,都不可能约束军纪,阻止杀掠行为,于是乎,民心亦已丧尽。丢失了士心、民心,董卓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孤家寡人,独夫民贼,他不完蛋谁完蛋?

    随着董卓集团在政治上彻底破产,沦为纯粹的武人亦或盗匪集团,董卓本人也已经处于弃疗状态,于是乎族灭有征辟之恩、君臣之义的袁隗,公然盗掘皇陵,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践踏人间一切道德。

    到此为止,董卓的灭亡已成必然,何时、何地、如何灭亡则是偶然而已。或者说,当董卓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坐了上错误的位置,其悲剧收场已不可避免,其后走了没有董太师的董太师路线的李傕、郭汜又演示了一遍。

    。